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作用评价

2020-04-05 21:39郑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作用

郑艳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取我院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疼痛控制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肿胀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护理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肿胀评分与疼痛评分低,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均短,护理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护理能缓解其肿胀感与疼痛感,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创伤性骨折;疼痛控制护理;术后康复;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35-01

目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是小儿创伤性骨折,其指的是突然事故或外力暴力打击导致骨骼发生损伤或断裂,患者在临床中往往表现出畸形、肢体疼痛以及功能性障碍等,在发病早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势必对的患者正常的生活、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对于创伤性骨折往往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小儿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对疼痛感知具有敏感度,导致其术后疼痛感很难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根据相关研究,采取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儿创伤性骨折治疗恢复效果,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整体治疗效果[1]。为分析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术后康复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2016年到2018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n=36):男19例,女17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21±0.74)岁;对照组(n=36):男20例,女16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17±0.68)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经过必要前期检查,判定患者为创伤性骨折患者,相关病症符合相关标准。患者在临床中表现出肢体活动异常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疾病;合并脏器损伤;存在手术禁忌证;严重精神疾病;依从性差。

1.3 方法

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性护理方式,并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基本参数,详细告知其与家属服药剂量、注意事项与饮食指导,适当采取康复锻炼,促进伤口能早期愈合。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疼痛控制护理,(1)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术后需及时告知患者与家属手术情况,主动与其沟通,采取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疼痛正常性,告知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发生术后并发症需及时告知医师采取对症的处理措施,帮助其家属树立疾病早期康复信心,提高依从性。(2)镇痛护理:术后需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采取冰敷方式缓解手术切口周围的局部出血情况与肿胀感,适当抬高且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使得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并根据医生的相关要求,使用适量的镇静类药物,同时放置患者喜欢的植物到病房,通过播放动画片或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感。(3)饮食护理:治疗期间需嘱咐患者与家属饮食以高维生素与高蛋白为主,保持营养均衡搭配,以少食多餐原则为基点,禁忌食用辛辣与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加强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4)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合理指导其取仰卧位,闭眼3min保持吸气,将双拳握紧保持10s吐气且放松,保持同样的方式锻炼四肢,同时定期开展有氧锻炼,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锻炼导致伤口愈合效果欠佳。

1.4 观察指标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考疼痛数字,对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明确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术后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各时间越短则说明手术效果显著。

护理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病症得到消失,骨折愈合;好转:临床病症有所缓解,骨折位置基本得到愈合;无效:患者临床病症没有得到改善,疼痛感较为强烈。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肿胀疼痛评分、骨折愈合、住院时间)(),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有效率)[n/(%)],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肿胀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肿胀评分与疼痛评分低,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均短,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高,P<0.05,见表2。

3 结论

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常见诱导因素是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患者骨折位置往往需承受较重的外力作用,使得患者在临床上表現出畸形、疼痛等病症,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进行应对处理,势必对患者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从实际经验来看,采取手术的方式,对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能缓解骨折对四肢创伤骨折的影响,但术后患者具有强烈且持久的疼痛感,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使得最终的手术效果欠佳。

有研究报道,疼痛控制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预后效果,主动与其沟通能改善心理应激反应,详细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消除其对疾病知识的错误误区,通过播放动画片、音乐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同时采取冰敷形式缓解手术伤口周围的肿胀疼痛感,促进病情康复。其次,护理期间需告知患者保持营养均衡搭配,增加维生素与高蛋白的摄入量,禁忌食用辛辣、生冷与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加强免疫力,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疼痛剧烈者需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适当开展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循序渐进原则为基点适当增强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影响病情康复。

侯玉静,张晶晶等研究中明确指出[3],疼痛控制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其自身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正常,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负担,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与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与病情早期康复,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肿胀评分与疼痛评分低,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均短,护理有效率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对小儿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疼痛控制护理能缓解其肿胀感与疼痛感,促进骨折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彭艳,赖巧红.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5):169-171.

[2] 刘晶.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11):1139-1140.

[3] 侯玉静,张晶晶.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151-152.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作用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