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020-04-09 08:26徐鹏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电子商务

徐鹏

摘 要:本文结合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例,介绍了当前中职院校开展电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中职院校电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最后对如何加强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共生共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商务;校企合作

当今的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社会急切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而各中职院校又是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性人才的主战场,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虽然各中职院校在探索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校企合作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国家和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方面缺乏具而可微、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协调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校方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制度、规范很多都是照搬照抄其他专业的,或者是参照兄弟院校的,机制体制的缺失导致合作很大程度依靠情感来维系,且形式凌乱、结构松散,合作主体间的职责、权力、义务等界定不清,这种情况下校企双方只能是浅尝辄止,无法深入,不能持久。

(二)缺少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找什么企业合作?如何合作?企业又如何跟学校合作?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双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合作的对象?中间缺乏一个沟通纽带、交流平台。以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的几家企业有百果园、河南中大门保税中心、平安保险电话营销中心、京东宿迁营销中心等企业,其中大多是通过私人关系介绍或者依靠中介搭桥形成合作关系。且校企双方均面临合作信息不对称、协调合作成本高、资源集聚性差、合作效率低等难题

(三)合作层次不够深入

目前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浅层次阶段,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全方位、多层面、深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以我校为例,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第三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我校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校企合作形式。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时因缺乏实操能力,很难立即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需要对实习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人资成本过高,合作往往不能长久,无法产生双向动能。

(四)学生的深度就业、持续就业层次低

通常情况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会通过就业率来对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但这一数字不能代表一切,以我校为例,电子商务专业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而做为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及辅导员,我了解到的实际就业情况是,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学生毕业后往往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关工作岗位,但从就业的成长性、延续性上来看,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淘汰率更高,职业变动性更大,学生深度就业、持续就业层次低。

二、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府、校方、企业相关校企合作制度完善力度不够

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和各个地方相继出台了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但政策保障仍显不足。首先,当前的政策制定多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缺少其他相关部门的系统性政策调配。其次,很多校企合作政策都以原则性、建议性为主,缺乏操性强的配套实施办法,政策落地难。再次,现有政策多以学校教育为视角,未能站在企业的立场制定有效条款,对企业缺乏吸引力。最后,由于组织机构不完善、校方人员不积极、监督评估不健全,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效果。

(二)学校人才培养短板多,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目前中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笼统、教学不够深入、理论重于实操等短板,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紧张、师资不强,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有限,学生的校园学习往往与社会脱轨,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从企业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企业需求,校企合作仅仅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实习出路问题,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缺乏对校企合作的指向性。

(三)合作过程中权责不清,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无论是“订单班”模式还是“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会经历两个阶段、两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如果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合理分工,缺乏高效沟通,那么教育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具体说来,当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学生与企业是完全分离的,而学生到企业实习之后,学校则鞭长莫及。两个教学过程相互割裂,两个主体权责不清晰,学生的培养过程分离割裂,培养成本高,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四)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合作积极性不断消磨

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差强人意,企业普遍存在对实习学生进行二次回炉的情况,尽管企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费尽心思,但悉心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人才流失严重,合作积极性不断消磨。一方面,现有教育体制下的中职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就业观不明确,就业的目的性、成长性不强,离职率偏高。另一方面,相较于直接招聘社会现有人才,企业对校企合作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人、财、物力,这与企业利润至上的价值取向恰恰背道而驰。

三、强化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分析

(一)填补制度空白,营造积极政策环境

政府应针对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对校企合作涉及的对象和领域进行细化规范,明确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营造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政策制度环境,充分激发各主体的动能与优势,真正形成共建共享、改革创新、合作共赢的格局。

(二)构建合作平台,贯通校企合作桥梁

打造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服务体系健全的综合性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连接校企合作双方。依托合作平台更大范围的合理组织教育资源,将市场中分散、无序流动的校企合作信息集中起来交流和搭配,通过互联网创新平台,方便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院校找工作、找实习、找资源、找合作等线上线下对接与资源配置服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使政府、企业、院校优势互补,密切配合。

(三)转變办学理念,推动合作共生共赢

学校在合作中要善于转变思路,敢于改革创新,鼓励老师和学生走出去,吸引企业和生产进校园。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转变办学理念,通过送教入企、引厂入校、校企共建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探索出 “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发展思路,合作过程既能充分发挥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又能使专业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使学校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 王芳,倪勇,任聪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23.

[2] 王冠宁. 高职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9(2):398.

[3] 沈剑光,叶盛楠,张建君.多元治理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研究,2017(10):69-75.

[4] 胡坚达.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教育研究,2015(6):151-155.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电子商务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