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动态评价实证研究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2020-04-15 03:05李旭辉夏万军
关键词:示范区理念指标

李旭辉,夏万军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目标,并强调要通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1],这指明了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2]。而201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为人才工作指明了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3]。其中,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就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人才聚集的不竭动力,更是培育人才的土壤、激发人才潜能的内生动力。拥有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才能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4]。而人才发展环境优劣的衡量需要构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

新时代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同样也是人才工作的基本遵循。因此,要把五大理念贯穿到人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这其中就包括人才发展环境。并且《意见》也明确指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意味着要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各个层面。因此,构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对引导各级政府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述评

伴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人才发展环境相关研究引起了学者们普遍关注,而人才环境评价体系是关注的内容之一。从评价对象来看,部分学者对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作为评价对象进行了评价体系构建[5-7],大多数学者对人才环境评价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角度差异较大,主要从生态系统、科技人才、高校和五位一体等不同视角展开了有差异的研究[8-11]。而目前缺少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对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是人才发展环境的基本遵循,因此,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构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是本文的重要创新之一。

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不同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2-14]。通过相关指标体系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指标构建的主观性较强。指标构建对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上,从而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准则层设置的科学依据,而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是依据《意见》中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设置的,从而解决了其理论基础不牢的问题。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合理和科学地探索出人才发展环境的状况。

从评价方法来看,静态评价方法被众多学者广泛应用于解决基于时间或者空间角度的决策(评价)问题[15-17]。静态评价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可探索出评价客体的基本状况,劣势表现在无法反映出其在时空角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并且在时空变化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探索随着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中各个地区人才发展环境总的状况和趋势,对政府有关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解决该类具有动态特征的决策问题需要采用有别于静态评价方法的评价方法,即动态评价方法。通过动态评价方法可以解决现实生活评价客体的动态趋势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18],因此,一部分学者关注于动态评价方法的研究,其中郭亚军[19]80提出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动态评价方法,它在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中得到了有效且广泛的应用。由此,本文利用此研究方法对“十二五”期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动态评价,从而既可在“纵向”角度上揭示出各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律,又能从“横向”视角揭示出不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势和不足。“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虽然可解决基于三维数据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时间的权重问题,导致不能获得各评价对象在某时间段内的综合评价值。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二次加权突出了时间要素的重要程度,获得了时间权重系数,所以可以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科学合理地探索出评价结果的规律。

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意见》中提出的关于人才发展的重要目标,意味着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各个层面。人才发展环境对人才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关键影响,由此,通过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并贯穿于人才发展环境各个层面。基于上述思路,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设置准则层。

1.创新发展环境

创新发展环境是滋生和培育创造性人才的优质土壤。《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其重要目标,人才在该目标实施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人才创新发展环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创新发展环境是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基于创新发展环境的系统组成,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方面来综合表征。一方面,创新投入是各类创新战略得以执行的重要保障,投入力度体现了政府对创新发展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可以衡量地区的创新发展环境状况。另一方面,创新投入必须转化为成果、创造出新的价值才具有现实意义,而创新产出又可以激发人才的潜能,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因此,创新产出也可体现人才创新发展环境状况。

2.协调发展环境

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统筹协调尤为关键。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理念着重解决的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这对于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和优化人才配置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意见》在“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因此,协调发展环境是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按照《意见》中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思路,协调发展环境从重点培育和整体推进两个方面来表征。重点培育主要强调对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高端人才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从而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引领整个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提升,因此,重点培育是协调发展环境状况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人才发展环境不能仅仅依靠重点培育人才的环境,还需要人才发展环境的整体推进,人才队伍的发展离不开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由此可见,人才发展环境的整体推进水平关乎着地区的人才发展潜力,直接影响人才的协调发展环境。

3.绿色发展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清晰地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20],这意味着发展方式向绿色化转型。人们逐渐改变了“唯GDP”的思维方式,绿色发展环境正成为吸引人才集聚的重要动力。此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关乎人才的生活质量,正成为驱动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因此,绿色发展环境是地区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的重要表征之一。资源和环境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外在表现,所以可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来表征绿色发展环境。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资源节约体现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绿色发展环境的重要体现。其次,环境保护要求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改变环境恶化趋势,体现了地区政府对于绿色发展环境的重视程度和人民的绿色意识,也是绿色发展环境状况的重要表征。

4.开放发展环境

开放是现代社会的特指,也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开放发展环境即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化的视野,思考人才流向问题。当前,人才竞争日益呈现出开放态势,地区的开放发展环境状况已成为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开放发展环境是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体现。落实开放理念,不仅包括建设开放型经济,还包括实施开放的人才政策,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带动整个地区的人才集聚。鉴于此,开放发展环境从资金流动和人才流动两方面来表征。其中,资金流动状况是人才集聚的物质基础,开放有活力的经济发展氛围能够给地区人才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资金流动表现了开放发展环境状况。再者,人才流动状况能够为地区的人才发展注入活力,是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的关键。

5.共享发展环境

共享理念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共享发展环境是人才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就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人才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因此,共享发展环境是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共享发展环境可以通过社会民生和社会保障两个方面来综合反映。社会民生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才在面临工作环境选择时关注的重点,所以社会民生状况能够体现地区的共享发展环境。其次,社会保障状况对人才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通过社会保障解决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可以避免人才的频繁流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地区发展贡献人才支撑。

(二)五大发展理念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结合《意见》中对人才环境目标和要求,依据客观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在准则层五个方面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0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1.创新发展环境准则层

依据上述对创新发展环境的理论分析,该准则层由“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一级指标来衡量。一级指标“创新投入”设置 “R&D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A1”“科技支出占比A2”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额A3”三个二级指标。其中,指标A1中的R&D人员是指参与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反映从事创新事业的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力规模。指标A2是指政府投入科技事业的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级指标“创新产出”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分别是 “三种专利授权量A4”“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数A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A6”。其中,指标A4中三种专利是指中国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协调发展环境准则层

根据《意见》中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协调发展环境准则层包括两个一级指标,分别是“重点培育”和“整体推进”。其中,一级指标“重点培育”下设三个二级指标,包括“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总数A7”“产业创新团队数A8”和“院士工作站数A9”。指标A8是指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设立的团队。一级指标“整体推进”包含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A10”和“职业技能通过率A11”。指标A10体现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而指标A11反映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状况。

3.绿色发展环境准则层

基于资源和环境是绿色发展的要素,绿色发展环境准则层设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两个一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资源节约”包含“单位GDP电耗A12”“单位GDP能耗A13”和“万人平均用水量A14”三个二级指标。指标A12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特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电力)。一级指标“环境保护”由四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分别是:“环保支出占比A15”“空气质量优良率A16”“每万人拥有造林面积A17”和“市容环卫车辆设备总数A18”。指标A15是指节能环保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指标A16是指空气质量优于(达到)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A17中的造林面积是指通过人工措施形成或恢复的森林、林木、灌木林总面积。

4.开放发展环境准则层

依据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互促进的原则,开放发展环境准则层设置两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资金流动”和“人才流动”。一级指标“资金流动”采用二级指标“外商港澳台直接投资金额数A19”和“人均进出口总额A20”来衡量。指标A19是指外商和港澳台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等方式的投资金额数。指标A20中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这两个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一级指标“人才流动”包含“千人计划人选数A21”和“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数A22”两个二级指标。其中,指标A21是指地区引进的来华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点之一,有利于营造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

5.共享发展环境准则层

依据上述理论分析,该准则层包括两个一级指标,即“社会民生”和“社会保障”。“社会民生”包含五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A23”“每万人私人车量拥有量A24”“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A25”“国内旅游人均花费A26”和“治安案件发生数A27”。其中,指标A23是指城镇家庭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指标A26是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的人均值。一级指标“社会保障”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城镇社区服务设施A28”和“每万人拥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数A29”。其中,指标A28是指报告期末设立的以非营利为目的,为本社区居民服务的福利性设施以及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机构数。

表1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基于二次加权的动态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对“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不同地区(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纵横向”全方位评价,即从横向上反映某一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人才发展环境的差异状况,揭示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纵向上反映每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的自身发展规律。这类问题的解决无法通过静态评价来实现,这属于决策领域的动态评价问题。这类问题的评价方法被称为动态评价方法,郭亚军[21]在动态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动态评价问题。“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原理是基于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多少来决定权重系数的大小,该权重系数可以最大程度反映各个评价客体之间整体差异程度。“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假设存在m个被评价对象,分别是v1,v2,…,vm,要探索出其在某时间段内t1,t2,…,tN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其次,取被评价对象在各个时间段内的n个评价指标的数值,从而组成了原始数据矩阵xij(tk)(i=1,2,…,m;j=1,2,…,n;k=1,2,…,N)。 获得原始数据之后,基于各指标拥有不同的量纲和类型(如表 1 所示),不可以直接应用原始数据进行赋权和评价值的计算,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这里不失一般性,假设xij(tk)都是极大型指标,并且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yij(tk)。最后,需要解决该方法的基础评价模型。评价模型主要借助某一集结模型形成一个整体评价值[19]10。集结的方式有多种,根据本研究中指标关联性的特点,本研究的评价模型应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由此,在tk时刻的评价模型可设定为

其中,vi(tk)代表在 tk时刻被评价对象i的集合评价值;wj代表评价指标 j的权重系数;yij(tk)为在 tk时刻第 i个被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通过上述评价模型,可以发现wj的值未知,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下一步就是解决其权重系数wj,其确定的主要思想为尽最大可能呈现出各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即让矩阵[vi(tk)]的整体差异最大化,这一差异最大化的数学表示可通过总体离差平方和来表达,记为δ2,其表达式为

因此,δ2可简化为

因此,求解权重系数w问题可转化为如下问题,在对w的取值限定的情况下,w的取值为何值可以使δ2有最大值。即有如下的数学规划问题

可以证明,上述数学规划问题的解是,w的取值为H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式(6)取值可以达到最大化。

按照上述思路从而完成了权重系数的求解,据此将其带入式(1)中,可获得综合评价值,该评价值既可以反映出tk时刻各评价对象的特征,又可以反映出在各个时刻某一被评价对象的状况。而在时间段[t1,tN]内各被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无法得到,这需要解决其总体评价值的测算。整体情况的判别是综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其结果对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为了解决其问题,需要对时间进行二次加权。

基于时间的二次加权充分突显了时间对评价对象的重要影响,从而确定第tk时刻的权重系数wk。时间权重wk可以利用不同的确定时间权重方法得到,本研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采用“厚今薄古”的方法确定时间权重系数[22]。即时间越靠近现在,其权重系数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将在时间段[t1,tN]内第tk时刻的权重系数表示为

其中,si代表总体评价值;wk为第tk时刻的时间权重系数;vi(tk)为评价对象i在tk时刻的评价值。

四、人才发展环境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对象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评价对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以创新发展为主要驱动力,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加工度企业集群发展为特征的主导产业的区域[2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的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但是该作用的发挥,要依赖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关键,要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优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以来,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开始了“人才特区”建设,并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4]。因此,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动态评价有利于分析现行人才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本研究具体以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评价对象。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5],这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2016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印发的安徽人才“30条”中明确提出该意见“服务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并且将“第七条”定为“深化合芜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26]。因此,本研究选择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评价对象探讨其在政府的人才支持政策下的人才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动态特征,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十二五”期间合肥、芜湖、蚌埠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个评价指标的数据分别来源于2012—2016年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还包括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的安徽人才工作网(www.ahrc.gov.cn)中部分指标统计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据的不完备性,以及部分指标在示范区并没有进行相关统计,部分指标的数据采用了区域数据进行替代,这不影响本研究的结果。

数据处理主要针对不同指标数据的量纲和类型进行一致化处理。在数据类型方面,不同的指标数据具有不同的类型,主要为正向和负向两种,正向类型指标代表指标数值越大越好,反之亦然。本文所构建的29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 A12、A13、A14、A23和A27属于负向类型指标(如表1“性质”一列所示),其处理方式是通过取各指标倒数的方法,最终全部转化为正向类型指标。

数据处理还包括对数据的量纲进行处理。不同的量纲会导致指标的“集结”为综合评价值具有不可公度性,所以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都有不同的量纲(如表1“单位”一列所示),所以要对其进行量纲化处理。按照“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原理中的要求,对29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采用标准化处理方法,记为

(三)实证评价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值取决于指标原始数据和指标权重系数。首先将原始指标数据经过数据类型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其次按照“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的基本思路,将原始指标数据代入式(5)中,然后利用数学规划求解,根据求解结果得到的标准特征向量即为指标的权重系数 (如表1的“权重”一列所示)。再次为求得整体评价值,对时间进行二次加权,应用式(7)可以获得2011—2015年期间的时间权重系数,其值分别是1/15、2/15、3/15、4/15、5/15。

通过基于二次加权的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将获得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和时间权重系数代入式(1)和式(8)中,分别得到 2011—2015年期间合肥市、芜湖市和蚌埠市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发展环境的地区评价值和总评价值(如表2所示)。同时,为了揭示出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人才发展环境五个方面的动态趋势和特征,将各准则层下处理后的指标数值以及各指标权重系数代入式(1),从而获得了2011—2015年各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五个准则层的评价值(如表3所示)。

表2 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值

表3 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各准则层评价值

(四)结果分析

具体来看,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在“十二五”期间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合肥市的人才发展环境一直处于前列,总体评价值也处于第一位置。从波动趋势来看,合肥市人才发展环境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维持在47.91%,可以说合肥市的人才发展环境处于较快增长的态势。从合肥人才环境指标数据来看,其每万人就业人员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产业创新团队和“千人计划”入选数等指标的数值都领先于芜湖市和蚌埠市,总之,合肥市五方面的人才发展环境具有较大的优势(如表3所示)。这主要是由于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具有明显的吸引人才的优势,同时合肥市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这些优势都为合肥市人才发展环境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芜湖市人才发展环境虽然处于第二名,但是和第一名的差距比较大,这导致了人才环境的不平衡发展。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来看,在“十二五”期间,芜湖市人才环境的水平一直处于第二位,但是每年的波动幅度较大,在2012年和2015年都出现了比前一年下降的状况,最高水平的评价值是在2014年,达到了0.001 0,但是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通过表3准则层得分分析,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发展环境和绿色发展环境较差,因此,芜湖市应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环境保护方面着力改善,从而优化其人才发展环境。蚌埠市人才环境一直处于最后一名的位置,而且它与第二名的差距也明显,这意味蚌埠市需要向合肥市和芜湖市人才环境方面的建设吸取经验,以缩小差距。从表2和表3的数据来看,2011—2015年,蚌埠市人才环境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年平均下降率达到了54.92%。通过五大准则层的得分来看,蚌埠市优化人才环境尤其需要在创新发展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开放发展环境方面持续改进。

从整体上看,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存在的重要问题表现在各个城市人才环境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比如处在第一名合肥市的人才环境总评价值是0.766 7,芜湖市和蚌埠市相对应的总评价值分别是-0.066 9和-0.699 9。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担着安徽省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以及推动安徽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因此,合肥、芜湖、蚌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整体统一推进。发展的不平衡性将阻碍其均衡协调发展水平。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每个城市人才环境的不足,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缩小各个城市人才环境发展的差距,从而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彼此间均衡整体推进。

五、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措施

(一)完善创新发展环境,加强创新人才驱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创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因此,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创新发展环境。通过上述赋权结果 (如表1“权重”一列所示),创新发展环境权重系数占总权重系数的20.57%,可见人才环境的优化必须以创新发展环境作为重要着力点。

完善创新发展环境,加强创新人才驱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实施:(1)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奖励额度,尤其要突出对创新团队、企业自主创新的奖励。同时要拓宽科技奖励资金来源,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民间资金设立合法的科技奖项。(2)从省市级层面来看,要尽快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建设产学研结合、独立运行的新型研发转化机构;积极构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便于成果和市场直接对接,从而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充分释放其经济和社会效益。(3)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来看,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产业,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高新产业群的形成,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保障其产值的提升。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重点培育和整体推进并行

协调发展理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这也包括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人才工作。因此,优化人才环境必须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运用统筹兼顾的辩证思维谋划人才发展问题。从赋权结果来看,协调发展环境所占权重比例为17.27%,这也反映了以协调发展理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人才环境优化,既需要重点培育高端优秀人才,又要整体推进人才工作,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和配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实施。(1)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努力提升高校人才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挖掘现有人才活力、提高现有人才的质量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高校正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国家要努力提升高校人才教育的质量。(2)从省市层面来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承担着培育实用性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任。因此,省市(地区)政府应通过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3)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来看,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育更多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渐形成的过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资源丰富,应充分挖掘人才红利,在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下功夫。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吸引人才集聚重要动力,因此,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需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根据上述的实证结果分析,绿色发展环境准则层对人才发展环境的权重系数贡献达到19.57%,可见绿色发展环境是人才环境优化的重要着力点。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主要从国家和省市层面入手实施。一是国家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转型的前提在于公众观念的转变,因此要增强公民的绿色意识,推动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社会。二是各省市政府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产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必然选择。三是发挥政府在绿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政府应自觉承担责任,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厚植开放发展理念,打造人才开放高地

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人才工作意味着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带动整个地区的人才集聚。人才竞争日益呈现出开放态势,地区的开放发展环境状况已成为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由上述实证结果分析可知,开放发展环境权重占总权重系数的16.29%,可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需厚植开放发展理念,打造人才开放高地。

厚植开放发展理念,打造人才开放高地可以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国家要提高经济开放活力水平。开放有活力的经济能够为人才发展带来新机遇,也是吸引人才集聚的不竭动力。二是省市(地区)政府秉持更开放的态度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才。地方政府应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单独设立项目精准引才。此外,省市(地区)政府应尝试建立引进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围绕人事关系、户籍、医保、出入境等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人才引进手续。

(五)把握共享发展内涵,夯实人才发展环境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和归宿。共享发展的内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就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共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由上述赋权结果可知,共享发展环境权重占总权重系数的26.30%,在五个准则层中,共享发展环境对人才发展环境的贡献度最高,可见共享发展环境对于优化人才环境尤为重要。共享发展旨在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才的活力也来源于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化应深刻把握这一内涵,了解人才的深层次内在需求,做好配套服务,夯实人才发展环境。

把握共享发展内涵,改善共享发展环境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从国家层面来看,要积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推动政府信息共享,积极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数据,使人们共享政府发展的“信息”。从省市层面来看,省市政府要改善地区医疗环境。医疗保障是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也是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医疗环境对人才流动有重要影响。另外,省市政府要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人才流动性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政府应在诸如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环保设施和防灾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进行合理优化,从而夯实人才发展环境,增加地区对人才集聚程度。

猜你喜欢
示范区理念指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