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分析方法高级英语中语篇《震惊世界的审判》的教学实践

2020-04-20 11:46王月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实践

王月

摘    要: 本文基于文体分析方法,对高级英语课程的一篇课文《震惊世界的审判》进行教学实践。文体分析方法的语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文体分析    《震惊世界的审判》    高级英语    教学实践

一、引言

对于文体分析,秦秀白先生认为“它是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的,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那些语言特征,从那些被‘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入手,挖掘作者的语言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无疑给以英语篇章分析为主的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试图将文体分析方法运用到英语专业高年级高级英语课程中,探索语篇教学的新方法。

二、文体分析

提到文体分析,首先要了解文体的概念。Richards & Schmidt(2003:522)认为:“文体指个人说话或写作的变体。文体通常随情景类型、受话人、交际地点和交流话题的不同而有随意和正式之分。”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方面,文体应该是个人特有的,每个人在说话时或是在写作时,都具有自己的文体特点。另一方面,即使一个人的文体特点也不是固定的,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次,还要了解文体学。对于文体学的概念,学界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本文更倾向于秦秀白(2000:F12)对“文体学”的界定:“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这个定义清楚地阐释出文体学所用的理论来自语言学,运用的方法来自语言学,而研究对象则是语篇的文体,这个定义清楚地解释了文体学中运用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最后,对于文体分析,英国文体学家Michael Short曾把文体分析概括为互相关联的三个步骤:描写(Description)、阐释(Interpretation)和评价(Evaluation)。这种文体分析方法清楚地回答了“是什么”“什么意思”和“怎么样”的问题。通过这种分析方法,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概括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三是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高级英语”课程

“高级英语”课程是一门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课程。课程旨在通过语篇的分析,一方面扩大学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某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逐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批评性思维能力等。长期以来,这门课程主要运用传统的篇章分析方法讲授:首先,教师对篇章的词汇进行讲解和分析;其次,对篇章内容进行总体内容的概论及段落划分;再次,教师逐段对篇章内容进行解释、提问或翻译;最后,教师对篇章的主题进行提炼和讨论。这种传统的篇章分析的授课方法有自身的优势,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而教师处于课堂主导者的地位;学生对篇章内容能够很好地理解,却不能很好地思考;学生很容易对授课内容感到疲惫和厌倦等。本文试图基于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高级英语”课程全新的教学方式。

四、《震惊世界的审判》的文体学分析方法教学实践

《震惊世界的审判》是“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修订版第二册中第五课选用的文章。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即审判中的被告回忆了几十年前发生的一场震惊整个美国的审判。文章刊登在1962年的读者文摘上(Readers Digest),比较客观地叙述了在美国曾经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这次审判又被称为“猴子审判”,讲述的是美国田纳西州代顿镇的一所学校的代课老师斯科普斯,由于在上课时向学生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而被起诉,因为当时在田纳西州有一项法律条文,明确禁止教师讲授进化论,这条法律是当时盛行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的产物。原教旨主义字面地相信圣经上敘述的所有内容,尤其相信《创世纪》中描写的上帝七天创作一切的说法,而这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叙述:人是由低等动物逐渐演化而来相违背,因此原教旨主义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次审判表面上是对讲授达尔文进化论的教师的审判,实际上是原教旨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一次猛烈的碰撞。结果是表面上原教旨主义胜利了,实际上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一阵清风刮过了田纳西州,深深地动摇了原教旨主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本文试图运用文体分析方法对《震惊世界的审判》这篇课文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尝试。

(一)教学计划。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教师试图打破传统的篇章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计划用10学时完成。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任务教学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辅助者、督促者和评价者。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教师让学生浏览全文,自己解决生词问题,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其次,教师讲解如何学习词汇、句法、修辞和语篇,并布置相应的课下任务;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对完成任务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

(二)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实践。本次教学实践的学生为唐山某高校英语专业三年级一班的30名学生,这些学生从学期开始“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采用文体分析方法,而英语专业三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在期末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检测。本文以《震惊世界的审判》课文为例,具体呈现文体分析的语篇教学方法。

1.课堂任务

首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快速浏览整篇文章,之后与同伴讨论并回答问题。这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的掌握,并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技能。教师设置的问题包括两类:一是基础阅读问题,二是赏析阅读问题。当所有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开始让学生互相讨论基础阅读问题。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开始检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然后,教师布置赏析阅读问题,学生继续互相讨论。讨论之后,教师继续检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其次,教师让学生关注课文中词汇的运用。首先,根据罗伯特古宁提出的迷雾指数公式,让学生统计文章中词汇总数、句子总数及长单词(长单词指的是至少包含三个音节,不包括曲折词缀和合成词),从而算出文章的可读性。迷雾指数越小,文章越容易读懂,相反,迷雾指数越大,文章越难读懂。其次,教师让学生对文中词汇进行分类和统计,根据词性,重点统计文中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对于文中选用的名词,重点分析是正式用语还是非正式用语。对于形容词,重点分析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对于动词,重点分析是日常用语还是法律术语。

再次,教师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所用的句子。对于文章中的句子,首先,学生统计所用简单句、复合句及复杂句的数量;其次,统计一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数量;最后,关注文章中的句子是圆周句、松散句还是平衡句。在统计数量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数字探究文章在句法层面的特点。

再次,教师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对于修辞方法,教师列举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明喻、暗喻、借代、夸张、拟人等,并重点讲解双关语和矛盾修辞这两种不常见的修辞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发现这两种修辞方法的意义和使用之后的效果。对于语篇中的衔接,教师重点让学生关注文中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到文章情节发展的逻辑性。

最后,学生对以上统计和分析的内容分别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并对汇报内容进行优点和不足两方面的评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汇报同学进行总体评价。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建议,对自己的统计和分析内容进行修改,最后上交这篇课文的文体特点分析报告。

2.教学评价

通过课文的文体学方法分析,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首先,在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方面,教师根据提问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进行评价;其次,在词汇方面、句子方面、修辞和衔接方面,教师分别对学生的统计和分析情况进行评价;再次,教师对学生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文体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采取的是形成性教学评价,在教学进行的每一阶段均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和鼓励学生不断在语言、思维、逻辑等方面取得进步。

五、结果

文体分析的语篇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语篇中隐藏的语言特点。在《震惊世界的审判》中,学生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这篇课文的词汇总数为2163个,句子总数为135个,长单词数为172个,由此可以得出这篇课文的迷雾指数为FOG=23.95,从这个指数可以看出这篇课文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学生对课文中的词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对形容词的分析发现对人物达罗的描述,作者大多运用了褒义词,而对布莱恩的描述,作者大多用了贬义词,由此可以得出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学生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课文中大部分运用了复合句和复杂句,从而得出课文的文体偏向于正式。课文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如课文题目The Trial that Rocked the World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句子Darrow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运用了移就等,这些修辞方法的運用使课文更加真实和生动。通过对课文的文体分析,基于亲自的统计分析,学生对课文有了客观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对文体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访谈,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之后,教师针对访谈结果对该教学方法的课堂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结语

文体分析的语篇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语篇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学会思考、分析和评价;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监督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辅助位置。由于语篇不同,学生通过文体分析方法,可以发现不同语篇具有的不同语言特点,而这些语言的使用和语篇的主题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守元.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4]Geoffrey N. Leech & Michael H. Short.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本文章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GJXH2017-229。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教学实践
浅析分层式教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