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2020-04-21 07:51石坤治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石坤治

(赵县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153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多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疏通梗死动脉,改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本次研究对比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17年5月~2018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筛选78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前后分组,分为对照组(前39例)和实验组(后39例),常规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22:1 7,年龄55~75(62.11±2.4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21:18,年龄56~76(62.20±2.50)岁;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进行负荷量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600 mg氯吡格雷,静脉注射100 U/Kg肝素。

给予实验组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80 mg氯吡格雷,静脉注射100 U/Kg肝素。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肌酐、血小板计数。②治疗后6个月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中各指标均改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各指标,MACE发生率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各指标,MACE发生率比较[±s,n(%)]

组别 n MACE发生率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肌酐(μmol/L) 血小板计数(×109/L)对照组 39 6(15.38) 34.55±4.56 64.60±7.72 235.20±19.70实验组 39 1(2.56) 28.40±4.40 61.22±7.01 260.33±20.56 t/x2 - 3.9235 6.0610 2.0242 5.5115 P-0.048 0.0000 0.0465 0.0000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造成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压榨性胸痛,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降低心肌功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

临床中多采取介入治疗,纠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况,改善患者病症,但在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容易出现血液高凝情况,因此在术前需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案,采用阿司匹林联合P2Y12 抑制剂。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均为P2Y12 抑制剂,前者起效慢,受个体差异影响大,经肝脏代谢激活后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替格瑞洛不需经过肝脏代谢激活,不受肝酶细胞色素影响,能快速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药物利用度高[2]。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清中各指标均改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与杨兆瑞[3]研究相符,相比较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减少MACE发生。

综上所述,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效果高于氯吡格雷,能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抑制血小板聚集。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中替格瑞洛应用情况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575例老年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回顾分析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