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在初中学段的实施策略

2020-04-21 13:33杨磊苏小芳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实施策略教学实践

杨磊 苏小芳

【摘 要】 近年来多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课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由单篇向多篇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实现了教学民主,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在此意义上开展的多文本阅读实施策略研究将有助于在实践层面上更新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实施策略  教学实践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但是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乃至语文学科的发展,青少年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这一背景下多文本阅读应运而生。

多文本阅读教学,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实现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多文本阅读概念阐释

多文本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多文本阅读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由单一文本向多文本转变,这一外在特征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理念变革,如:学习的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更具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由单向输入转变为共同参与,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了一元与多元的辩证。

二、多文本阅读在初中学段的实施策略

(一)“多文本阅读”的教学材料整合

多文本阅读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根据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自己选择、整合相应的文本,组成一系列以某种线索为组合标准的“文本群”,以此服务于课堂教学。

多文本不是杂乱无章的,文本之间要有相关度和结构化,这是对文本选择的基本要求。文本选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但一定要有一个集中的关键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种思路的探索:以“体裁”为线索,整合“多文本”;以“表达形式”为线索,组合文本;以同一“意象”為线索,组合文本;以“相同作者”为线索,组合文本;以相同主题的文本为线索,组合文本……

例如:以同一“意象”为线索的课型实验:结合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讨月意象的内涵。具体实施中,我们将这些文本分为几组对月的意象展开了多重角度的探讨。以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为一组探讨思乡和相思的主题;以王维的《竹里馆》、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为一组文本探讨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最后,结合《水调歌头》对月意象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概括,使学生对月意象的理解更直观也更透彻。

以相同主题的文本为线索的课型实验:为让学生体会不同年龄段对亲情的感悟,学会理解父母的关爱,课题组成员于佳佳老师设计了“浓浓亲情  伴我成长”的多文本阅读课。通过对一组文章:《写给母亲》《背影》《女孩的心事》的感知、思考、比较和总结,引导学生在理解亲情的同时,学会观察生活的细节,了解细节描写的感人之处,体会不同年龄段对亲情的感悟,学会理解父母的关爱。

(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理念变革?

多文本阅读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阅读回归学生本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指导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带来的快乐。

在多文本阅读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多文本阅读要改变的并不只是学生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并由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多文本阅读的重要推动者,多文本阅读旨在培养阅读能力的主张十分鲜明,并强调由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

(三)多文本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悟文章的篇章结构,并从中学到优秀的写作方法。多文本阅读教学,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同时,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会对学生的终身阅读产生重大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增加更有意义、有意思的阅读文本,增加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和课堂讨论,这种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节课要学完几篇文章,篇篇细读、篇篇都读是不现实的。因此,齐读、默读、略读、跳读、选读、猜读、听读(通过聆听读了不同文章的同学的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多篇文章内容)等都是多文本阅读教学常用的阅读方法。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开放与变化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情况自由灵活掌控。

三、总结

多文本阅读的教学内容应着重在与每次阅读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内容、形式与应获得的共识;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导引、点拨下,师生共同进行自由的读议实践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教学目标主要为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实践体验,锻炼阅读技能,获取阅读认知,积蓄语文学养,为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内容的拓展阅读,从而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语文教师,2016(5).

[2] 蒋军晶.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J].中学语文,2017(10).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实施策略教学实践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