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题”教学入手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0-04-26 10:01程益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文本

程益固

【摘要】本文从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和认识误区,以及开展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把握的原则,在红色革命主题、经典文学名篇、家国情怀主题、传统文化精髓共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就如何结合教材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主题拓展;文本

语文教学中仅靠教材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显然是单薄且难以实现的。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离不开课外延伸和拓展。在教学中拓展语文课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积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拓展运用,为学生提供优秀阅读素材和良好的阅读空间。我校开展的课题研究结合现行教材,从“主题”教学入手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结合教材有效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一、语文拓展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和认识误区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主题拓展阅读以教材文中主题为阅读主线,整合了课内外阅读进行的一种扩展性阅读,但个别教师还存在认识误区。

1.部分教师语文知识体系相对狭窄,对各年级教材文本钻研不够透切。教师对主题拓展阅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存在一定的困难。

2.部分教师在应试成绩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过于死守教材并以自己的认识同化学生,导致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容易流于形式。

二、开展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注意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现状和认识误区,笔者认为在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并把握好以下的几个问题和原则。

1.不能让阅读拓展,變成阅读训练题。语文能力是通过阅读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教师不能把阅读训练题当成主题阅读的模式,更不能把主题知识变成若干知识点进行训练。

2.要结合现行教材,选取切合主题的拓展点,适度拓展。要让每一个主题选取都符合教材和课题研究的实际。

3.教学过程要处理好“主”与“导”的关系。教师可以确定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但不能让教师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进行主题拓展阅读的策略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的内容很多,本校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是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同一主题脉络下进行广泛阅读,由课文引发开去,读一篇联动多篇,这些拓展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红色革命主题拓展

在小学语文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抓住教材与要拓展的主题阅读的接触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相同题材的补充阅读材料,既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比如,教师在《一夜的工作》的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总理日常工作安排表,感受周总理为了振兴中华,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辛苦。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周总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十里长街送总理》等描写周总理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如小学语文教材课后配置一部分选读课程,这些文章与教材文本所讲文章息息相关。比如,五年级的《丰碑》是描写红军行军途中发生的事,教师在教学可以找出《飞夺泸定桥行军》《一袋干粮》等文章,进而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和课外资源整合在一起,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了解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到红军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可以让学生收集了有关于长征的图片资料,让学生阅读了长征的历史。通过拓展相同内容的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二)经典文学名篇拓展

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教材为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同类型的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教材文本中蕴含的道理。如,在《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用了一段非常生动的语言,描写“我”与一对可爱珍珠鸟的相处时光,充分表现了珍珠鸟的可爱和灵动,同时也体现了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情景。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老舍先生的《猫》,让学生通过阅读领略作者对猫的喜爱,通过阅读,了解猫这种调皮机灵的小动物。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相同类型文章拓展,让学生准确理解人与动物、自然的关系,实现拓展阅读的目标。又如,语文教材中《鲁滨逊漂流记》这篇文章,是节选于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教学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扩展,让学生去阅读整本小说,在阅读中去感受鲁滨逊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爱国情感主题拓展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都会从教学文本中选取一篇文章,挖掘、拓展同一主题的课外读物,通过这种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或是理解文本主题,比如,在学习《詹天佑》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有关爱国主义主题方面的书籍或是文章,可推荐学生阅读为现代中国研制核潜艇的黄旭华的事迹和报道,通过让学生深入阅读这位沉默的砥柱,大国脊梁的事迹文章,帮助学生领悟爱国情怀,也实现让学生从课堂到课外的阅读的延伸。

(四)传统文化精髓主题扩展

书籍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特定的主题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感悟,引领学生有主题地感悟生活。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蕴含着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教师让学生领悟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追溯相关经典诗词或是传统节日的历史知识。如,教师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可让学生以“念祖恩”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清明的资料,了解相关文学作品,如,杜牧《清明》、冯延巳《鹊踏枝·清明》进而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树立感恩、饮水思源的道德意识。又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阅读屈原有关故事和诗词,通过这样的主题阅读,让学生经历一次传统文化之旅,让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主题拓展阅读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延伸,主题拓展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学习思维得以扩展,阅读素养得以提升,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瑛.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做法[J].广西教育,2017(8):62-64.

[2]朱瑛.对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4(12).

[3]周显红.浅谈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2015(4).

[4]刘宪华,于永正.主题阅读三人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