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2020-04-26 10:01李永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2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学生

李永

【摘要】兴趣是人们自愿自觉做事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能够培养学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非常的多,目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希望该文能对我国的学生家长及教师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适当方法;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行动的动力,也是人们斩获成功的驱动力。如,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下修村,就是在对“自然荧光”现象的浓厚兴趣驱动下,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最终因为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诺奖。由此可见,兴趣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太小,所以,其表现出来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与可塑性。目前,许多学校都以“兴趣”为其宣传点,但在其日常的教学当中,对小学生兴趣的引导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一)不稳定性

因为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强烈的目的性,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兴趣多是源自原始的好奇心,当这种原始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后,小学生对于该事物的兴趣就会相应的衰减,转而对其他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常见的例子,如,小学生对一件新的玩具总是爱不释手,但是在把玩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对它失去了兴趣,丢弃在一旁。

(二)可塑性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思想行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尽管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是源于其原始的好奇心,但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不仅可以改变和塑造学生的兴趣取向,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某一事物兴趣的持久性。如,一些小学生看到别人玩轮滑,自己也想去尝试,可在多次摔倒之后就对轮滑失去了兴趣。但是通过轮滑教师的鼓励与教导,慢慢学会了轮滑,并且不断掌握新的轮滑技巧,对轮滑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三)广泛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所以小学生的兴趣也非常的广泛,几乎任何事情他们都想去尝试一番。但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不同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兴趣在程度上便有了很大的差别。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时代的进步也让学生的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教师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自身对当前先进学生教学理念的了解与认知,进而对学生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解,并让其在教学当中得到体现。对于学生教学方法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通过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共性之一,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释放他们的天性,感受游戏的乐趣,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快乐的接受知识,加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还能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游戏的愉悦氛围,还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这样寓教于乐的游戏式教学,让学生能体会到乐趣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当学生在游戏当中表现出色,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形成正确认知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表扬,可以使学生形成很好的心理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讲故事、看动漫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们爱听各种故事,也爱看各种动漫,因为故事和动漫的内容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难以接触到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动漫等形式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在讲完故事或者播放完动漫之后,以启发式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问,然后教师给予解答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肯定等方式,在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关注度的同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互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有意识地提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在小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全包全揽与学生的全程参与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参与感与获得感,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组织以及对学生个性的把控上,所以,为了全面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教学对象的调节、把控以及改造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起来的。现在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在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为欠缺。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管理知识培训,并且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升。

2.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

因材施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这是因为因材施教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授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具有比较精准的把握。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師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以增进对他们的了解。一个教师的精力相对有限,同一个班的教师们也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与探讨,彼此交换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三)合理利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目前学生的教具资源都比较丰富,之所以有些教师使用的教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对教具使用不当造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对相同年龄学生采用不同教具

即使是同龄的孩子,对活动、教具的理解、使用和表达方式上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采用适当的教具。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不同学生的学习欲望。

2.同一教学主题采用不同教具

教师可以预先研究活动的内容,并根据内容要求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征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具。因此,可以让教具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挑战。

3.同一教具采用多种用法

通过教师创新、与学生积极互动、指导他们开创新的用途,或者将教具与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活动进行结合使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同一教具被機械的用于多个教学活动当中而缺乏使用方法的创新,这会导致学生对其失去兴趣。而相同教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不仅提升了教具的使用率,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与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

(四)增强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从上学之后,家庭和学生成为其生活的两个主要环境,这两个环境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增强家校合作,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家长更全面的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让家长们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也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1.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家校联合

目前,一般的学校采用的家校联合方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微信群等交流方式,这些沟通方式在促进家校合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联合,建议学校方面多举办一些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的活动,如,学生教学家长观摩会,学生家长亲自活动等,加强家长对学生教学工作的了解,以便家长更好的配合学生的教学活动。

2.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一方面,家长在平时需要养成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为孩子做好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围绕学生的心智发展进行知识储备,在学生面前成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并且常常与学生一起学习,并平等地与他们沟通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海君.小学教育中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2).

[2]周文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J].文学教育(中),2017(4):106.

[3]黄宇凤.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7):71.

[4]张秀琴.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7(8).

[5]张景华.培养孩子的初学兴趣,尊重孩子的初读体验——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30.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