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传染病

2020-05-11 13:45段云峰
大众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染给病原病原体

段云峰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性疾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传染病很容易扩散和传播,造成疾病的流行,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从人类出现的时候,传染病就已经开始有了,并且只要有人类存在,传染病就会一直存在,也有可能将来人类不在了,传染病的病原体仍然存在。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就是微生物

我国目前有38种传染病实现网络直报,分为甲、乙、丙三类。最危险的甲类传染病目前有鼠疫和霍乱。甲类传染病就是病原菌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和扩散,还能导致很高的死亡率,引起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造成公众恐慌和社会动乱。乙类传染病相对不那么要命,致死率和患病率稍低。我国的乙类传染病现有25种,包括肺炭疽、禽流感等,还有2003年的SARS和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待新冠肺炎,我们目前采取的是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什么原因引起传染病

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几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鼠疫、霍乱、伤寒等是细菌引起的,流感、狂犬病、艾滋病等是由病毒导致的,还有一些传染病是真菌性的,或者是一些像朊病毒这类非生命形式的病原体引起的。

不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不一样

为了生存和繁衍,这类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须具备可传染的性质,每一种传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呼吸系统,某些细菌或病毒可以粘附到宿主呼吸道表面黏膜层,刺激神经反射而引起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借此重回空气等待下一个宿主并侵入。也有部分微生物引起消化系统异常,比如腹泻或呕吐,并随着排出物散布在各处。通过这些方式,复制的病原可以跟随患者的活动大量散播。

空气传播

有些病原体在空气中可以自由散布。当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微米时,能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做长距离的移动。空气传播主要借呼吸系统感染,有时亦与飞沫传播混称。

飞沫传播

一般认为直径超过5微米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

水和食物传播

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尚未健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未处理的废水或受病原污染的物品,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可能污染饮水、食物或碰触口、鼻黏膜的器具,以及如厕后不洗手直接进食,通过饮食过程导致食人者感染。主要病原可为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如霍乱、甲型肝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感染等。

接触传播

经由直接接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传播,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摸患者,也可以通过与患者共用牙刷、毛巾、刮胡刀、餐具、衣物等器物,或是因接触了患者在环境中留下的病原导致的间接传播。因此,此类传染病较常发生在学校、军队、车站、商场等物品易发生共用的公共场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脚、细菌感染的脓包症、病毒在皮肤表面引起增生的疣。

垂直传播

专指胎儿由母体传染的疾病。通过此种方式感染胎儿的病原体,多是病毒和活动力强的小型微生物。它们可以经由血液输送,或是具备穿过组织或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过胎盘在母子间传播,例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中细菌较罕见。

血液传播

主要透过血液、伤口的感染方式,将疾病传递至另一人。常见于医疗使用注射器材、输血失误导致。

此外还有虫媒传播、人兽共患病等。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200种。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三大病原微生物引起,例如布魯杆菌病、绦虫病等。

不同病原菌 “能力”大不同

一旦不幸被感染,人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强烈的腹泻、疼痛、皮肤溃烂、发热、红肿、咳嗽、抽搐、头疼、消瘦、出血,甚至发生精神错乱,导致死亡。比如感染霍乱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人一天可能腹泻十几次,引起严重脱水。同时,病人或感染者的粪便中带有大量霍乱弧菌,这些人就成为传染源,继续传染其他人。

对付传染病,防大于治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流行过程三环节。只有三个环节共同存在,而且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联合作用下,才能形成流行过程。如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其流行过程即告终止。

阻断传播途径是重要且有效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戴口罩,不与带菌者接触,避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以,对于那些确诊或疑似感染的人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采取完全隔离措施,防止他们作为源头传播到其他人身上。

其次,保护好易感人群。疫苗是其中最好的一项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已经无害化或减毒化处理的病原体接种到人体,让人体产生一个相对较轻的炎症反应,并产生抗体,而等人体再碰到真正的病原体时,抗体就能把病原体给抑制住。

新发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

微生物在自然界无处不在,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和宿主是共生共存或互不侵犯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有专一性,一般一种病原菌只侵染一类物种,少数病原体发生变异后可以侵染多个物种。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人类接触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在动物体内活动的病原体也开始感染人了。由于新物种跟病原体原来没有碰到过,可能毫无抵抗能力,就会染病、发病。

病原菌的传播过程一般是先由动物传染给人,人再传染给其他人。最早发病的人是源头,也称为“0号病人”。从源头开始,有一级传播者、二级传播者、三级传播者,层层传播出去。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最初的来源可能是蝙蝠。蝙蝠本身就携带100多种病毒,其中有一些是非常强的致病性病毒。目前发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等最早都是在蝙蝠体内发现的。其他野生动物可以成为病毒的中间宿主或易感动物,这些动物再与人类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再把病毒传染给人,导致人类发病。

对人类来说,防治传染病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野生动物。正是因为人去招惹了自然界,才引起了传染病的发生。

因此,预防和远离传染病,请远离野生动物,提高自身免疫力,积极主动注射疫苗。 (编辑 李君)

猜你喜欢
传染给病原病原体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太阳感冒了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人生四不要
遛狗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