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暴露的“瘾”这样戒

2020-05-11 13:45黄蓉
大众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动画片亲子宝宝

黄蓉

门诊经常见到一些屏幕不离手的小朋友:不给就哭,一给就安静得像个大人。可以推测在家中也是这样——孩子抱着平板,爸爸妈妈各拿一个手机刷屏。长此以往,整个家庭还会有正常的亲子交流吗?

我有一次在餐馆看到一个2岁多的小朋友,一口接一口地自己喂自己,专心吃饭不吵闹。正想感叹真不愧是“别人家的孩子”,结果仔细一看,孩子面前摆着一个手机正在看动画片,一集又一集。也不知道吃下去的,真正消化了多少。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家长们往往觉得给孩子看的是早教视频,通过屏幕学英语、认形状、认汉字、互动学习,是好事,有什么不对吗?

殊不知,不分年龄、毫无节制地使用屏幕,不仅损害孩子尚在发育中的视力,容易培养出“安静的胖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将孩子暴露于自闭内向、社交障碍的风险之中。

绘本阅读≠早教视频

学习是一种主动去探索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填鸭式输入,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绘本阅读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家长带宝宝读绘本,通过看图,先问宝宝看到了什么,激发想象力;家长再讲故事,讲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故事提问、讨论;讲完之后引导宝宝把书翻一遍,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如果有疑问,鼓励宝宝自己翻绘本寻找答案。这就是主动联想、寻求知识的能力。

而早教视频,只给宝宝稍许停顿思考的时间就主动给答案,哪怕是互动屏幕式的,总会有闪烁图标提示选项,宝宝当然会好奇、喜欢去点答案,从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填鸭式灌输知识,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孩子一开始就习惯了点一下立马有答案,以后还会愿意费心思主动去思考吗?

大人尚有可能追剧不停眼、刷屏不离手、游戏戒不断,幼小的儿童往往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更容易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缺乏与真实世界的联接,久而久之容易自闭内向,出现社交障碍。

边看边吃≠真的消化

宝宝哭闹不吃饭是常有的事儿,要么因为喂得太频繁,宝宝不饿;要么全凭心情,这一顿就是不想吃。其实不必太担心,多带宝宝出去户外活动,等到下一个用餐时间再喂就可以了。

但是,现实的操作往往不是这样。新手爸妈或是爷爷奶奶,一看宝宝不吃就很焦虑,某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给个手机宝宝就安静了,能乖乖坐着一口一口喂着吃了。慢慢地,便形成了边看边吃、不给看就不吃的坏习惯。

边看屏幕边吃,宝宝的注意力常常是在屏幕上,而不在食物上。宝宝只是机械地边看边把食物一口一口吞下去。这种情况下,宝宝不容易有饱腹感,反而容易额外进食过多的食物,为成年的超重或肥胖埋下隐患。

而我国目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不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过剩。其实,瘦只要不影响身高就没有太大的风险,而胖则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高危因素,甚至有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风险。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避免边吃边看屏幕,否则后患无穷。

遵循指南,正确用屏

美国儿科学会2018年发布了明确的《儿童屏幕使用指南》。现将核心内容为大家介绍如下:

①小于2岁的孩子不要看屏幕

不推荐小于2岁的婴幼儿屏幕暴露(看电视和视频)。因为2岁以下的儿童对屏幕上看到的不一定能理解,只是填鸭灌输式的机械重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探索,和身边的人互动交流,进步得最快。如果在孩子还懵懵懂懂无法明辨是非的时候,就长时间地让其看屏幕,那么孩子会不会以为世界就是屏幕中虚拟的样子?岂不为以后的“网瘾问题少年”埋下了隐患?

②在合适的时机引入屏幕

在合适的时机可以引入屏幕,凡事要有个度,不是毫无节制。鉴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孩子不可避免会很早就接触屏幕。2岁~5岁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可以引入屏幕,但每天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每次最好控制在20分钟之内(符合孩子专注力的时间)。接触的屏幕内容应是经过家长严格筛选的,且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看、一起玩、一起讨论。

③使用场景有原则

孩子睡眠、进餐、亲子游戏时间,不使用屏幕。避免孩子睡前1小时使用屏幕,否则会影响睡眠。

眼科医生建议,如果非得使用屏幕,出于视力保护的角度,电视等大屏幕会比iPad、手机等小屏幕好。

逐步减少,寻找替代

一开始没注意,现在知道了原则,但孩子已经习惯了长時间看屏幕,怎么办?

我的建议和经验是:逐步减少,寻找替代。

①逐步缩短时长

孩子对于时间长度没什么概念,但是对于动画片的集数有概念。刚开始减量时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集数的条件下,减少观看的总时长。实际上,不同的动画片,每一集的长度是不一样的,有的20分钟一集,有的5分钟一集。所以,对于动画片时长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习惯看两集动画片,之前是看20分钟一集的,两集就是40分钟。可以换成一集只有10分钟的动画片,以后再换成5分钟一集的。

②寻找多元替代

比如,跟孩子拼乐高、折纸、玩大富翁等需要系统性一整块时间的动手游戏,让孩子沉浸其中而欲罢不能。等到了平时该看动画片的时间,让孩子自主选择:要么停止手工,看动画片;要么不看动画片了,把手工做完。

只要孩子有某一次放弃看动画片选择了其他替代,那么在他的世界里,看动画片就不是每日必做的事情了,是可以替代的了,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玩的游戏。

③让孩子自己关屏幕

可以提前讲好,比如看两集或是10分钟(需要设置闹钟提醒),时间到了,让孩子自己关掉屏幕,培养自控能力。

④及时奖励

对于孩子放弃了看动画片选择其他替代的行为,或是到了时间自己主动关掉屏幕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夸张的表扬或是贴贴纸、积分的奖励。

⑤以身作则,多户外,多陪伴

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有质量的亲子陪伴。什么好玩,孩子就喜欢什么,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想想也是,真实世界中有温度的游戏,当然比屏幕中的平面小人好玩。

现在的孩子屏幕不离手,是我们家长没有用心陪孩子玩,还是我们自己太无趣了?

不要一开始就把屏幕当作安抚孩子的工具。孩子一哭就给屏幕,其实是对孩子需要亲子陪伴的本能需求的敷衍。除非是特殊场合,比如在医院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孩子安静而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可以借助屏幕的帮助。

最后,笔者呼吁,在孩子2岁以前还无法明辨是非的时候,杜绝屏幕暴露,多带孩子出去户外活动,多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运动的习惯,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中去好奇、去发现、去探索,以后还愁这是一个不爱学习、不热爱生活的孩子吗?

猜你喜欢
动画片亲子宝宝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