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音准矫正应对策略

2020-05-13 14:27金柯怡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准应对小学音乐

金柯怡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准矫正应对策略设计时,需要有方法传授主动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训练的机会。音阶训练、音高训练、吸气训练、呼气训练、轻声训练、音域训练,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选择,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体验中建立音准纠正意识,促进其音准认知成长。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准;应对

小学生在歌唱时,很容易出现音准问题,不是音高掌握不到位,就是会出现跑调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在音准方面存在更多缺陷。教师不妨从听力角度、气息运用、心理素质等方面展开矫正和引导,让学生在多种训练中形成音准认知。学生对音高、音阶控制缺少方法,教师在具体教学指导中,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训练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不断体验和改变中形成音准素质。

一、从听力角度展开矫正

教师从听力角度展开教学设计,不妨从音阶训练和音高训练方向展开行动,让学生自觉参与音准听力活动,并在不断对比矫正中形成音准能力。

1.音阶训练。音阶训练是矫正学生音准的最直接手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音阶训练时,需要借助钢琴弹奏,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聆听学习。教师要求学生唱准音阶,要先利用钢琴按照音阶顺序展开上行、下行弹奏,让学生反复聆听,再让学生听辨音阶。如果需要,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歌谱弹奏,让学生自行辨析音阶,促进学生音乐记忆,提升学生音准判断和掌控能力。

教师在进行音阶训练设计时,需要对学生音准基础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适合的训练内容。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春天的小河》,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些了解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曲谱,并给学生设计了歌唱曲谱的训练:先跟随老师学唱曲谱,然后以“啦”形式哼唱曲谱,最后是个人在小组内展示歌唱曲谱。学生接受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教师为学生布设歌曲曲谱的任务,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歌唱曲谱时,对音准有一定把握。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和歌唱,自然掌握了曲谱的基本规律。

2.音高训练。学生对音高把握不准确,教师在对应训练设计时,可以采用对比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聆听机会,让学生自己分辨,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判断。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不妨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自然建立音高概念。特别是对音乐基础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展开强化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分辨机会。教师可以为学生布设一些针对性训练任务,给学生带来对比体验。

《小春笋》是一首歌唱春天的歌曲,旋律优美灵动,节奏鲜明欢快。教师利用钢琴弹奏乐谱,让学生跟随钢琴学唱歌曲,唱曲谱、唱歌唱轮流进行,学生很快就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为给学生提供比较音高的机会,教师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进行互动互评活动,每人歌唱一遍歌曲,然后进行对比,看谁的音准问题较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纷纷展开互动交流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浓郁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训练,给学生提供音高对比的机会,学生从合作交流中对音高有了直观认识,促进了音准的矫正。

二、从气息运用进行引导

学生音准方面存在更多问题,主要原因是气息运用不合理,教师要从吸气训练、呼气训练等方向展开教学调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培训,以提升其音准水平。

1.吸气训练。小学生在歌唱时很容易出现气短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气息还比较浅,一旦力量不足,便会出现音高上不去、音低下不来的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气息展开训练。如吸气训练,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场景,让学生学习吸气,并且借助一些活动展开操作。吸气比赛、吸气游戏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灵动的学习契机。教师要做出示范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建议,确保吸气训练顺利进行。

教学《春天来了》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频材料,要求学生仔细聆听,然后跟随多媒体展开学习,用哼唱形式進行模仿演唱。为了让更多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歌唱比赛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歌唱表演活动,小组做评价,评选出小组歌唱优胜者。在评价时,需要对其音准把握情况做综合分析,还要结合情感表达、内化解读等情况。教师下达任务后,学生都能够自觉进行训练,为参与比赛做准备。教师利用比赛活动展开教学引导,为学生提供了校准音准的机会。

2.呼气训练。呼气训练和吸气训练是相通的,教师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模仿一些声音,并将肺部气息缓慢吐出,在呼气的时候也练习了发声。呼气训练与发声结合,需要教师选择一些适合的声音,教师给出示范展示,让学生在不断呼气发声中慢慢体会,并逐渐提升气息运行水平。学生开始训练时,大多会遇到一些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感知和历练后会掌握得越来越好。

在学习《小花伞》歌曲时,教师利用钢琴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先让学生用“la、lu”等进行哼唱,然后利用歌曲演唱训练其气息把握能力。学生训练时,教师在方法技巧上给出具体指导,展开针对性矫正。为了让学生对气息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与学生互动,开展接龙演唱活动,给学生提供音准体验机会。教师与学生对接性演唱,给学生带来更高要求,在音准把握上形成的效果更为突出。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和调度,让学生接受丰富多样的音准训练,形成新学力。

三、从心理方面展开调整

学生出现音准问题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利用乐器展开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轻声训练和音域训练,提升学生音准品质。

1.轻声训练。轻声唱是训练音准的重要方式,教师为学生准备比较熟悉的歌曲,使学生能够放开喉咙来歌唱。在具体设计和引导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唱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有些学生喜欢大声地歌唱,歌唱变成了喊叫,不仅没有乐感,还让歌唱变成了折磨,气息掌握不准确,唱的人难受,听的人更难受,更不要说形成共鸣了。因此,教师不妨从轻声唱角度展开布设,让学生小声歌唱,控制气息,掌握音高、音阶,形成音准素质。

《小纸船的梦》属于童声歌曲,教师先利用钢琴进行演奏,让学生对旋律展开轻声哼唱训练,对歌曲内容展开深入感知。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还给学生设计了歌伴舞表演活动:跟随老师一起舞蹈,注意运用轻声歌唱形式表达出歌曲的丰富内涵。活动开始后,教师打开多媒体,开始舞蹈歌唱,学生受到感染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舞蹈展示行列中来。教师利用舞蹈形式进行具体引导,给学生创设音准训练契机,学生对歌伴舞之类的表演活动有特殊情感,教师及时发动,自然能赢得良好训练效果。

2.音域训练。学生有自己的音域,教师在引导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音域特点,提升歌唱的适合性。在歌曲歌唱时,教师要让学生放松心情去唱,反复琢磨音准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经过训练自己处理好音域问题,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音准水平有一定帮助。音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给学生传授一些判断标准,让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形成音准感知,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乐感水平。

《对鲜花》是对唱歌曲,非常适合互动表演,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表演任务:先跟随音频学习旋律,然后同桌对唱,引入律动操作,自行设定舞蹈动作和表情。学生听说有表演机会,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开始认真准备。教师为学生设计表演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表演中纠正音准,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有更高的兴趣,这是重要的教学契机。

学生存在音准问题是极为正常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展开教学应对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训练契机,让学生在多重训练中建立音准认知,为学生提供学习助力支持。学生出现音准问题有多种原因,教师要展开深入调研活动,针对其致因进行教学应对设计,引导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训练,以提升学生音准矫正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小学生音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

[2]贾洪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J].北方音乐,2017(10).

猜你喜欢
音准应对小学音乐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