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完善策略研究
——以杭州地区为例

2020-05-14 02:05吴仲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均等化区县服务体系

吴仲平

(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07)

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的提出,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各相关行业十分关注的话题,公共图书馆界在国家相关政策[2]、法律法规[3]的有力支持下,各类面向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创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如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总分馆服务体系[4]、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扬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总馆—分馆—图书流通点”三级平台建设模式[5],以及已在各地纷纷展开的24小时城市书房、农家书屋、流动图书车等。本文通过调研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结果,分析杭州地区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中尚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的策略。

1 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的内涵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并且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据此,再结合《公共图书馆宣言》[6]《图书馆服务宣言》[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3]中公共图书馆的含义,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可以理解为公共图书馆所在区域内的全体未成年人(包括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人群,如家长、监护人、教师、儿童作家等)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未成年人服务。促进和保障区域内每一个未成年人享受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机会均等,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享有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的服务也是区域内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

2 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2.1 文献资源供给服务网络较为完善

根据对杭州市及下辖区内的公共图书馆及相关图书服务网点的读者服务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电话访谈及网络调研,县(区)、乡镇村的服务情况重点调研了最为偏远的淳安县及下辖23个乡镇、423个行政村。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供给服务网络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市、区县(市)、乡镇、村文献资源供给服务情况

从表1可知,杭州地区的公共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的文献资源供给服务主要有:①利用“中心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实现了未成年人文献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目前,该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区县(市)及乡镇的未成年人。②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全覆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未成年人享受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均等化。该服务体系现在除了极少数村由于网络原因未能覆盖到以外,只要是杭州地区市民网络正常均可享受。另外还辅以“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覆盖中小学”服务体系,帮助城乡中小学校的学生更便捷地使用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数字资源。该服务体系至2019年底已覆盖全市859所城乡中小学中的784所,覆盖率达到91.3%。③通过“24小时城市书房”弥补街道、社区未成年人文献资源服务的不足;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民宿书吧”作为较偏远乡村未成年人享受文献资源服务的补充,其中“民宿书吧”是得到了公共图书馆一部分文献资源支持的民间图书室;将“流动图书车”“服务网点”作为幼儿园、中小学文献资源服务不足的补充。由此可见,杭州地区的服务网络基本上保障了区域内所有未成年人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未成年人文献资源供给服务。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文献资源供给均等化服务网络体系较为完善。

2.2 规范化、专业化服务城乡不均等

通过对城乡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化方面进行调研,发现农村的“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等图书室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消极的情况,如对于读者的阅读指导、文献查询、信息咨询等服务的开展未能常态化,也不够专业化,对于图书的保存、借还、修复等工作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作机制,还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室存在开放时间少、不规律的现象。可见,乡村这些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科学规范、具有专业化团队的服务相比,差距悬殊。在未成年人享受公共图书馆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方面,城乡存在不均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乡村的图书室大多由农民兼职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缺乏规范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的服务知识,精力和能力都存在不足;二是因为“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等属不同的主体管理,其文化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献资源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的专业化培训;另外,担任乡村图书室的图书管理员待遇补贴偏低,影响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较为客观的因素。

2.3 读者活动服务城乡差异显著

读者活动服务是否存在差异是衡量服务是否均等化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以所辖杭州市的淳安县为例,调研2019年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淳安县图书馆及淳安县域内23个乡镇及下辖村图书馆(室)开展读者服务活动状况,并以此为参考比较分析城乡之间未成年人享受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服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9年市、区县(市)、乡镇村开展未成年人读者活动情况

由表2可知,2019年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面向未成年人开展的读者活动服务,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区县(市)图书馆无论在场次还是类型上都明显多于乡镇村。并且,在读者活动类型上,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所开展的读者活动服务内容涵盖未成年人的全年龄段以及少儿的多种兴趣爱好,活动丰富,内容形式多样;县公共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的读者活动内容形式也较为丰富;乡镇村图书馆(室)开展的读者活动则表现出阅读推广方式单一,体验式服务几乎未涉及。相应地,面向城乡未成年人读者活动资源供给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2019年市、区县(市)、乡镇村未成年人读者活动资源供给情况

由表3可知,2019年杭州地区城乡未成年人享受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读者活动服务差异明显。杭州市区的未成年人一年至少可以享受公共图书馆多达965场次面向未成年人的读者活动服务,其中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有746场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需求自由选择,选择余地大;县内未成年人一年可享受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服务也达到了156场次,内容与形式也较为丰富,读者也有较多的选择;而乡镇村域内的未成年人计入了县图书馆进乡村的15场次活动后,平均一年也只能享受到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服务15场次,而且由于活动形式单一,读者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可见城乡未成年人在享受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服务方面差异显著,存在明显的不均等。

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服务已成趋势,个性化、多元化的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促进了未成年读者的阅读兴趣。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中,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更是如此,而乡村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的情况则差强人意,乡村未成年人所享受到的读者活动服务与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亟待改进。

3 完善杭州地区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建立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机制

整合现有分散的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礼堂、农村电影院、民宿书吧、学校等文化资源,实现管理一体化,建立各方主体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机制,从中明确各方主体责任,业务归口,将文献资源、阅读服务纳入市、区县(市)、乡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便于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指导,从而能够规范地专业化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如根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推出有品位又能吸引注意力的图书推荐和读者活动等。

针对“农家书屋”存在的资源闲置、机制不活、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中宣部等十部门在2019年2月印发的《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中提出了措施:要推动共建共享、要开展主题性和常态化阅读活动、要优化内容供给。该方案还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农家书屋工作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新示范工作,完善政策保障和投入机制,严格考核监督[8]。这些措施对于完善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2 建立健全乡镇村图书管理员培训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各乡镇村图书管理员普遍专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缺乏,另外由于大多是兼职,精力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与服务不规范的原因之一。因此,除了提倡乡镇村图书管理员的专职专责以外,还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乡镇村图书管理员培训机制。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乡镇村图书管理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扭转图书馆只是简单借还书的服务意识,认识阅读推广的重要性;通过在培训中剖析品牌阅读推广服务的精髓所在,掌握阅读推广的技巧;通过到市县(区)图书馆实地观摩、实习培训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还可配以考核机制,具体可以借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的做法,每年市、区县(市)公共图书馆定期举办“乡村阅读推广人”的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给予颁发“乡村阅读推广人”证书,逐步实现持有“乡村阅读推广人”证书才有资质担任乡镇村图书管理员的机制。

3.3 建立市少儿馆、区县(市)图书馆定期送活动到乡村机制

由于市少儿馆与区县(市)图书馆所拥有的各方资源较为丰富,如果让乡镇村图书馆(室)简单地复制市少儿馆、区县(市)图书馆级的阅读推广品牌服务活动模式,不仅效果不佳,还会影响乡镇村图书管理员举办读者活动的信心及未成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建议建立市少儿馆、区县(市)图书馆定期送活动到乡村机制,推动乡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①市少儿馆、区县(市)图书馆定期送活动方案到乡村。由市少儿馆或区县(市)图书馆提出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方案建议,乡镇村图书馆(室)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当地的民情馆情提出因地制宜的改进建议,最后经过相关各方联合商议确定最终活动方案,并且在活动期间市少儿馆或区县(市)图书馆派出专人到活动现场进行活动指导。比如,把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推荐到乡村,并展开手把手指导。②将一些普适性、可移动的少儿活动带到乡村去,比如,聘请少儿作家、专家在各乡镇村巡回,把“名师阅读公开课”“名(作)家进校园”等活动带到乡镇村图书馆(室)、学校去,弥补当地人才资源的不足。③由乡镇村图书馆(室)图书管理员制定活动方案,市少儿馆或区县(市)图书馆提出指导意见,最后各方商定方案。这个方法促使乡镇村图书管理员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达到在实践中提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能力的目的。平湖建立“一镇一品”乡村阅读品牌[9]是提升乡镇村图书管理员阅读推广活动素质的一个较好的方式。

3.4 建立健全乡镇村图书馆管理考核激励机制

规范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能起到对乡镇村基层图书馆员的监督和激励作用,有利于促使乡镇村图书馆(室)的管理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有利于促使乡镇村基层图书馆员做个阅读推广的有心人;有利于使乡镇村图书馆(室)的图书“动”起来、“活”起来。具体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一些策略:①对乡镇村图书馆(室)的设施设备以及藏书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考核,设施设备、藏书量要达到相应建设标准的要求,以保持服务的延续性。同时未成年人的文献资源所占的比例也要有量和品种的要求,以保证满足未成年人阅读的需求。②对乡镇村图书管理员在开放服务时间、读者活动、未成年人读者活动、活动类别、活动场次、参与人数等指标上进行考核,并配以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奖优惩劣。③开展读者服务的补贴偏低也是影响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来节约人力资源,做到少而精,对合格图书馆管理员提高工作补贴以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

4 结语

未成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公共图书馆提供优质、专业、便捷的未成年人服务活动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拥有完善的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掌握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选择较为有效的策略完善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体系,形成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均等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均等化区县服务体系
泸州市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融媒体时代区县台主持人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