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酒澄清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2020-05-15 13:35敏,王杰,王
中国酿造 2020年4期
关键词:酒体果酒透光率

刘 敏,王 杰,王 君

(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杏(Prunus armeniacaL.)是蔷薇科李亚科杏属的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已有3 500年的栽培历史,广泛分布在我国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1]。杏果热量低,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钙、磷、铁,享有长寿型膳食果品的美誉。杏果除鲜食外,还具有很大的加工潜力,杏肉可以制成杏脯、杏干、杏酱、杏浆、杏汁、杏酒、杏醋、罐头等[2]。其中杏酒由于色泽金黄、香味浓郁、清冽爽口,且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等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凯特杏原产于美国加州,具有果个大、色泽鲜艳、肉质细腻、酸甜爽口等特性,目前已成为杏树生产中的主栽品种[3]。凯特杏的采收期在6月份,夏季高温使果实容易转黄、软化,衰老进程加剧,甚至腐烂变质,商品货架期仅3~5 d[4],所以将凯特杏加工成杏酒,不仅解决了果实不耐贮存的问题,而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对于杏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品种杏酿酒性能的比较[5]、杏酒发酵工艺的优化[6-9]、杏酒酵母的筛选[6,10]、杏酒风味物质[11-13]的研究等方面。澄清透明、无浑浊、无沉淀是优质杏酒的外观特征,但发酵结束后的杏酒是浑浊的,因为其中含有酵母、杏组织碎片和果胶、蛋白质、多酚等物质,它们在储存过程中会在酒中形成沉淀[14-15]。为了提高杏酒的品质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澄清处理。常见的果酒澄清方法包括化学澄清法(下胶澄清)、物理澄清法(自然沉降、机械离心、冷冻、膜过滤)和生物澄清法(加果胶酶),其中化学澄清法是保证酒体稳定性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15]。目前用于果酒的下胶材料包括皂土、明胶、壳聚糖、大豆蛋白、聚乙烯聚吡咯烷酮(crosslinked polyvinylpyrrolidone,PVPP)等,有时为了弥补单一澄清剂的的不足,还会使用复合澄清剂,使酒体更澄清、更稳定[15]。夏天奇等[16]采用皂土对红树莓果酒进行澄清处理,确定其最佳澄清工艺为皂土添加量0.04 g/L、澄清温度21 ℃、澄清时间8 d,澄清后红树莓果酒的透光率由56.7%提高至96.4%。

皂土又称膨润土,是一种胶状粘土,具有稳定、吸附和悬浮等特点[17]。在果酒的酸性条件下,皂土表面带有负电荷,可以吸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金属离子、色素和其他胶体粒子而将其除去[18-20]。由于澄清效果好、澄清速度快,且对下胶过量的酒有修复作用,皂土在果酒的澄清处理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关于杏酒澄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胶酶[6,21]和酪蛋白[5],而关于皂土对杏酒澄清效果的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以凯特杏为原料酿造杏酒,加入皂土进行澄清处理,研究澄清温度、皂土添加量和澄清时间对杏酒澄清效果的影响,然后进行澄清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并对澄清后杏酒的稳定性、理化指标和感官特性进行测定。以期为解决杏酒的浑浊沉淀问题,实现杏酒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杏(品种凯特):山西省太谷县市售;果酒专用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105U/g):德国AB酶制剂公司;皂土:德国爱普思乐集团;福林-酚试剂: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没食子酸标准品(纯度>98%):美国Sigma公司;考马斯亮蓝G-250:北京Solarbio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钠、亚硫酸、氢氧化钠、葡萄糖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UV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R2101/03榨汁机:中国飞利浦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0~100酒精计:河北省武强县亿达仪表厂。

1.3 试验方法

1.3.1 杏酒的酿造工艺

杏→人工去核→榨汁机打浆(杏与水质量比为2∶1)→加入亚硫酸→1 h后加入果胶酶→静置24 h至澄清→取清汁→添加蔗糖至250 g/L→加入酵母→25 ℃发酵5 d→倒灌去酒泥→发酵至比重无变化→加亚硫酸终止发酵→陈酿→澄清→灌装

1.3.2 单因素澄清试验

澄清温度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将皂土按0.9 g/L质量浓度加入杏酒中,分别置于15 ℃、20 ℃、25 ℃、30 ℃、35 ℃水浴锅中,静置2 d,测定透光率。

皂土添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将皂土分别按0.3 g/L、0.6 g/L、0.9 g/L、1.2 g/L、1.5 g/L质量浓度加入杏酒中,25 ℃条件下静置2 d,测定透光率。

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将皂土按0.9 g/L质量浓度加入杏酒中,25 ℃条件下分别静置1 d、2 d、3 d、4 d、5 d、6 d、7 d,测定透光率。

1.3.3 澄清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以透光率(Y)为响应值,以澄清温度(X1)、皂土添加量(X2)、澄清时间(X3)为变量,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响应面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杏酒澄清工艺优化Box-Behnken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Box-Behnken experiments for clarific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apricot wine

1.3.4 澄清后的稳定性试验

自然稳定性:取一定量澄清后的杏酒,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0 d,观察有无絮状沉淀,有无失光现象。

冷冻稳定性:取一定量澄清后的杏酒,于-18℃冷冻20 d,解冻后观察有无絮状沉淀,有无失光现象。

蛋白质稳定性:取一定量澄清后的杏酒,在80 ℃条件下保持6 h,观察有无失光现象。

果胶稳定性:取5 mL澄清后的杏酒,加入5 mL体积分数95%的乙醇,观察有无絮状沉淀。

1.3.5 测定方法

透光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750 nm处测定[16];还原糖:斐林试剂法测定;总酸:NaOH滴定法测定;酒精度:酒精计测定;总酚:福林-肖卡法测定;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2]。

感官评价:根据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的评分细则,参考黄蓓蓓[6]的方法,由10名品尝员组成品尝小组,对杏酒的外观、香气、滋味、典型性四个方面进行感官评价,以平均分作为感官评价得分,满分100分,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杏酒的感官评价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apricot wine

续表

1.3.6 数据处理

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用SPSS 2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澄清试验结果

2.1.1 澄清温度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将加入皂土的杏酒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静置澄清,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在25 ℃澄清的杏酒透光率最高,达到95.47%,显著高于其他4个温度条件下的透光率(P<0.05)。而在15 ℃、20 ℃、30 ℃、35 ℃澄清的杏酒,透光率为92%~94%,四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说明皂土在25 ℃条件下澄清效果较好。

图1 澄清温度对杏酒透光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larification temperature on transmittance of apricot wine

2.1.2 皂土添加量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在杏酒中加入不同添加量的皂土,室温条件下静置2 d后检测透光率,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当皂土添加量为0.6 g/L、0.9 g/L、1.2 g/L时,杏酒透光率较高,分别为93.60%、94.53%、93.67%,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3 g/L和1.5 g/L时的透光率;当皂土添加量为0.3 g/L时,杏酒透光率为93.10%,这是由于皂土添加量低,不能将杏酒充分澄清;当皂土添加量为1.5 g/L时,杏酒透光率有所降低(92.80%),可能是由于皂土过量而导致酒体浑浊。结果说明皂土添加量为0.9 g/L时,澄清效果较好。

图2 皂土添加量对杏酒透光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bentonite addition on transmittance of apricot wine

2.1.3 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

将加入皂土的杏酒在室温条件下静置7 d,每天测定杏酒的透光率,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杏酒透光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澄清1 d后杏酒透光率为94.40%,澄清2 d后杏酒透光率达到最高(95.93%),之后杏酒透光率逐渐降低,可能是由于时间过长,一部分沉淀又重新溶解到酒中。结果说明加入皂土后澄清2 d,澄清效果较好。

图3 澄清时间对杏酒透光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clarification time on transmittance of apricot wine

2.2 澄清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以澄清温度(X1)、皂土添加量(X2)、澄清时间(X3)为变量,以透光率(Y)为响应值,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如表3。应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二次回归方程:

表3 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3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s

回归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模型P值=0.020 6<0.05,说明模型显著,拟合良好,可用来进行后续优化。失拟项P值=0.108 7>0.05,说明失拟项不显著,方程拟合度较好,方法可靠。模型决定系数R2=0.869 5,说明相关性较好,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实际值。

由表4可知,X3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X1和X1X3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因素在试验取值范围内对透光率影响的顺序为X3(澄清时间)>X1(澄清温度)>X2(皂土添加量)。

表4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regression model

响应面图可反映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越强,则等高线椭圆形越明显;交互作用越弱,则等高线圆形越明显。由图4可知,X1与X3等高线呈椭圆形,说明二者交互作用较强,而X1与X2、X2与X3交互作用不明显,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图4 澄清温度、皂土添加量、澄清时间交互作用对杏酒透光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及等高线Fig.4 Response surface plots and contour lines of effec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larification temperature,bentonite addition and clarification time on transmittance of apricot wine

采用软件优化得出最佳澄清工艺为澄清温度24.44 ℃、皂土添加量0.47 g/L、澄清时间2.56 d,模型预测透光率为97.35%。考虑到方便实际操作,将杏酒的最佳澄清工艺调整为澄清温度24 ℃、皂土添加量0.5 g/L、澄清时间2.5 d。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澄清后杏酒透光率可达97.60%,比预测值高0.25%,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杏酒的澄清效果。

2.3 澄清后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对澄清后的杏酒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经过自然稳定性、冷冻稳定性、蛋白质稳定性和果胶稳定性试验后,杏酒均没有出现絮状沉淀或失光现象,酒体澄清透明,有光泽,说明澄清后的杏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表5 皂土澄清后杏酒的稳定性试验结果Table 5 Stability test results of apricot wine after bentonite clarification

2.4 澄清工艺对杏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用以上最佳澄清工艺对杏酒进行处理,测定澄清前后的理化指标,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澄清后杏酒透光率由78.21%提高至97.60%,增加了19.39%,澄清效果良好。还原糖由4.52 g/L降低至3.75 g/L,但对口感影响不大,澄清后杏酒属于干型。杏酒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其次是乳酸和苹果酸,还含有少量的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乙酸和琥珀酸[10]。澄清后杏酒总酸由5.25 g/L降低至4.69 g/L,酸度降低可使口感更加柔顺,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总酚由169.25 mg/L降至142.38 mg/L。杏酒酒精度在皂土澄清后由14.7%vol降低至13.2%vol,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因为酒精度过高会引起灼热、燥辣感,而适当的酒精度可使酒体平衡、口感醇厚。澄清后杏酒中总酚含量有所降低,但仍然保留有这些活性成分。皂土可以吸附蛋白质,形成沉淀后将其除去,澄清后杏酒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可使杏酒在陈酿和储存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提高酒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表6 澄清前、后杏酒的理化指标对比Table 6 Comparis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apricot wine before and after clarification

2.5 澄清工艺对杏酒感官特性的影响

澄清处理前,杏酒浑浊、有沉淀,有酵母、苦杏仁等不良气味,口感粗糙,酸味突出,感官评分为79分;澄清处理后,杏酒呈金黄色,澄清透明,有光泽,花香、果香更加突出,香气更加优雅,具有杏、甜瓜、桃子、苹果、柚子、桔子、小白花、蜂蜜等香气,入口柔和,酒体平衡,典型性强,感官评分为87分。

3 结论

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杏酒的最佳澄清工艺为:澄清温度24 ℃、皂土添加量0.5 g/L、澄清时间2.5 d。在此澄清工艺下,杏酒透光率可达97.60%,澄清后杏酒稳定性良好,还原糖、总酸、酒精度、总酚、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但澄清后的杏酒澄清透明,有光泽,香气更加优雅,酒体更加平衡,感官评分由79分提高至87分。

猜你喜欢
酒体果酒透光率
第一届中国果酒大奖赛正式启动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不同透光率果袋对黄冠梨鸡爪病发生的影响
光照强度对温室栽培蒲公英风味品质的影响
浅析酒体组合、勾兑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浓香型白酒后处理中酒炭用量的研究
论白酒酒体创新设计与开发
国外对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是如何规定的
创新果酒营销新模式 扛鼎果酒产业发展
葡萄酒喝不完如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