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情境,展现课堂魅力

2020-05-21 05:54张宜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张宜进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学中情境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是教师借助于语言的描绘、直观的呈现创设真实的事件、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融入到事件的探索之中,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利于学习的环境,综合利用多种手段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开启、情感的激发。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要借助于情境引发学生的动机,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调动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教学富有趣味性,引入语言要幽默、表达要富有激情、教法要灵活,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觀,能富有感染力,营造乐于探索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情境具有探索性,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操作、合作的氛围,能让学生通过数学探得知识。情境要具有针对性,要瞄准学生的发展水平,如果远远超出他们的现有能力,学生就会迷惑不解。教师要选择适合于内容教学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一、情境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情真意切。情境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具有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特点,如果情境选择单一、使用的环节相对固定,只为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就无法显示情境教学的特点。数学计算繁琐,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在竞猜、抢答等方式中学生陷于枯燥的境地。情境创设的方式多样,有实物展示、生活再现、故事讲解、媒体演示等,而教师往往青睐于生活情境,对其他情境的应用缺乏兴趣。教师要将多种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感官刺激能保持得长久。

2.情境脱离目标。教师未能精准分析学情,令学生理解困难,不能调动学生对情境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启。情境远离教学内容,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以游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素材来源单一。部分教师情境过于依赖于网络,虽然信息时代为教师寻求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网络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资源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缺少一定的创造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不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4.情境教学形式化。部分教师为情境而情境,存在形式化的倾向,在公开教学中丰富多彩,而在日常教学中却用之甚少。部分教师为迎合学生兴趣,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缺少联系的动漫人物引入课堂,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5.媒体应用不当。媒体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但如果教师在使用媒体时,凡内容必媒体呈现,文字过密、字体过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部分教师囿于自己的预设,以媒体呈现答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

二、情境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1.素养不足。教师是课程理念的执行者,对课程的理解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部分教师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他们对先进的理念缺乏了解,没有将情境教学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部分教师习惯于日复一日的教学,他们不愿改变,没有借助情境感染学生。

2.理解偏差。部分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他们不否定情境的优势,认为情境适合用于公开课,但在日常教学不会主动运用情境教学。部分教师对情境内涵缺乏理解,认为情境是为增加好玩情节,是为吸引眼球……情境的运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挖空心思去创设情境,只追求热闹的场面。

3.能力不足。教师不分析教材,不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不与学生沟通交流,机械地处理教材,不能依赖学生特点挖掘可以利用的内容,没有针对学生实际做出取舍,不能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

三、情境应用的有效策略

1.更新观念,提升素养。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大胆创造。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树立学习意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反省、提升自己,要树立学习意识,与他人展示讨论交流,促进自我成长。教师要学习情境知识,要借助于阅读、交流、讲座等消除自己对情境内涵的错误认知,解决自己的困惑。

2.提升技能,合理运用。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利用儿童的知识经验合理创设情境,建构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挖掘素材,并灵活地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如在苏教版四上《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者拿出一个纸袋,并在里面放1个红球、1个黄球,让学生摸一摸,并思考:如果从口袋中任意摸出1个球,说说摸出的会是哪个球?学生通过多次的摸球,并记录下每次摸球的颜色,会体会到既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要依据不同地区、班级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补充,使之更切合班情。

3.完善评价,提升效果。教师要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评价要多元,不仅将重心放在存在的不足上,要包容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要以评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针对他们的薄弱之处进行调整,倾听他们的想法,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借助于情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解决学习困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参与,增进学生的理解;以情境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晓刚,汪秉彝.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2]范维明.情景教学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解析[J].教学探讨,2017(41).

[3]吴黎贞.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