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的N种说法

2020-05-21 10:44陈鲁民
杂文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守龙之介芥川

陈鲁民

尾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为情而死的男子。

《庄子·盗跖》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是一个有点死心眼的人,做事特别认真,一向重信守諾。他爱上一个姑娘,很是痴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约好晚上在桥下的一根柱子旁见面,不见不散。可是没想到,突然天降暴雨,河水陡涨,水已漫过小腿,漫到腰间,漫到脖颈。那姑娘却迟迟未来,他心急如焚,也很害怕,又担心姑娘来了找不到自己,还是在水里痴心等待,紧紧抱着那根柱子,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越涨越高,把他活活淹死了。“夜半,月光洒满河道中的苇丛和柳梢。河水与微风窃窃私语着,将桥下尾生的尸体款款送向大海。”(芥川龙之介)

后人论及尾生,说法颇多,不无争议。甚至连日本人、韩国人都参与了讨论,说啥的都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都有几分道理。论者林林总总,主要有三种看法:或赞尾生是个难得一遇的痴情男子,不惜为爱而死;且说到做到,信守诺言,也堪称守信楷模。或曰他就是个迂腐之人,不知变通,不懂屈伸,不会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结果白白牺牲了一条性命,死得毫无价值。或曰他所坚守的实际不是对姑娘的“情分”,而是他许给姑娘的“信诺”,因而他宁愿用生死不移来证明一诺千金。可见,尾生抱柱一事,“信”的意义远超于“情”的意味,故此留下一个成语:尾生之信。李白就在诗里大发感慨:“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也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尾生之信》,深情款款,悲壮缠绵,轰动一时,被收进中学教材。

如今想来,尾生确实不必非死不可,但凡脑子活一点,不那么死板教条,从桥下挪到岸上去等,姑娘也不至于找不到他,就不会最后酿成悲剧。至于姑娘为啥爽约?可能一是变心了。或因家人反对,觉得尾生配不上她,便从中作梗;或因她另有新欢,遇到一个“高富帅”,就故意冷落尾生,放他的鸽子,让他在桥下傻等,那就不值得为她去死了。二是因事绊住了。或父母生病,她要床前尽孝,伺候汤药;或路上遇到个熟人,多唠了几句闲话,一时说得兴起,忘了时间。三是见雨下得太大,未带雨具,只好先找个地方避雨,想等雨停了再来;或迷了路,走错方向,误了约会时辰。不管怎么说,尾生抱柱的结局都让人难以接受,啥样金贵的爱情都犯不上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守信也不必以极端手段来证明。

古人倍加推崇尾生抱柱,其实主要注意力并不在痴情爱恋上,而关注的是诚信守诺。他们也知道这事有些离奇和不靠谱,但就是要代代相传,大书特书,把尾生之信宣传到极致。爱情是人欲,守信是天理,所以要“灭人欲,存天理”,这调子高是够高了,但古往今来,没几个人能做到的,尾生的不朽,意义也正在于此。

遗憾的是,“食色性也”,百姓更感兴趣的还是尾生的情爱意义,惋惜的是桥下的尾生为何不上桥来。联想起来,爱情也确实总与桥有点关联,且以悲剧居多。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不惜千年等一回,粉身碎骨也不悔;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陆军中尉罗伊在滑铁卢桥上邂逅舞蹈演员玛拉,两情相悦,一晌贪欢,最后还是魂断蓝桥;金凯和弗朗西斯卡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留下《廊桥遗梦》。世界各地都有形形色色的爱情桥,每每被情侣们的爱情锁压得难负其重;再加上尾生在桥下的千古绝唱,一腔真情,于是我便想起台湾诗人洛夫的《爱的辩证》:

“紧抱桥墩\我在千寻之下等你\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猜你喜欢
信守龙之介芥川
波莉姨妈信守承诺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承诺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