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分析

2020-05-22 12:39张艳芳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印张分摊成本法

张艳芳

图书成本通常而言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囊括版税费、制版费、印刷费、纸张材料费等方面在内的直接成本,二是主要由编录经费等组成的间接成本。由此可见,图书成本涉及的方面是尤为广泛的。然而在核算这些成本期间,目前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图书成本的增加,在进行图书成本核算工作时基于充分考虑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图书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图书成本。

1 图书成本核算的现存问题

1.1 市场化能力缺乏

在社会中,目前出版社已基本向企业进行转型,但是相比于真实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差异性也普遍存在。出版社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由于先进的市场思想缺乏,所以对于市场的情况就不能全面清楚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出版社在对图书生产的数量进行增加时,就难以确保合理性。同时,一些出版社还会转移生产时期产生的成本,或者将成本算入待售的库存图书上,以此希望能够使效益达到最大化。此外,在总体图书数量中,国家给予补贴的图书也属于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在书刊成本核算工作上,出版行业往往会缺乏认知,甚至一些出版社还普遍认为图书成本核算等于简单的结算图书生产成本。如此一来,图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合理性就会大大的降低[1]。

1.2 核算工作思想落后

出版行业在发展期间,降低核算成本后在较大程度上可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落实成本思想的整合工作便有很大的必要性。而出版行业若想使成本核算更有效,对于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应该要全员参与其中,这样成本核算工作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然而目前出版行业的管理者在图书成本核算方面的思想观念普遍落后,没有能够切实做到与时俱进以及不能正确和深入的对涉及图书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基于此在开展图书成本核算时便会容易受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1.3 核算方式滞后

当前制造创本法是出版行业所采用的主要成本核算方式,而基于对此方式进行运用的基础上,通常会造成如下问题的出现:第一,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第二,由于图书从生产到上市需要的时间较长,加上书刊入库信息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基于此对于一些图书的成本就不得不进行结转,进而财务价值和真实产品的价值之间就会产生冲突,且图书的盈利状态也会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倘若出版行业在进行图书成本核算时,倘若核算方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那么势必会影响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此不仅会加大图书成本核算的难度,而且会给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图书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阐述

2.1 计划成本法

出版社在成本核算方面,运用计划成本法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因此为了提高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水平,注重计划成本法的全面推行便有很大的必要性。而在具体推行此方法时,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进行:一是大型图书出版企业的图书出版,二是小型图书出版企业的图书出版。于前者而言,因为出版的图书数量、种量和规模相对较大,利用实际成本法来进行核算会带来诸多问题,而通过对计划成本法进行采用,实际成本法带来的弊端都可以有效的解决,因此为了促进图书成本核算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采用计划成本法是不错的选择之一。对于后者而言,因为出版的规模和数量较小,这时通过利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业务量进行扩大,并且在此期间需参考借鉴大出版企业在应用计划成本法时的经验,以此当自身业务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高效转换和应用计划成本法[2]。

2.2 实际成本法

图书企业若想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稳定生存,那么对于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就要予以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单品种核算图书成本将会是将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故而实际成本法的采用便会成为首选。而在核算图书成本时,因为图书出版的环节并不少,加上结算周期长,因此经常会出现图书已入库或现售,但是还未结清相关成本费用的情况,所以成本收入与支出不匹配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对“应计生产成本”科目进行了引入,基于此如上问题便可得到有效的解决。在具体进行图书成本核算工作时,事实上对于如下方面在图书出版合同中都已予以明确,即一是定价,二是字数,三是内容篇幅,四是开本,五是印数,六是纸张等,基于此对于图书印制的成本就能由此准确算出。如此图书成本核算管理不仅能够更加精细化,而且对于图书的盈利和产销情况也能更好的进行了解。以下即为该方法涉及的一些计算公式。

2)色令数=纸张令数×印刷色数

3)内文用纸令数=印张数x 册数/1000+放数

4)封面用纸令数=印数÷封面开数÷500+放数

5)出纸率=(1 吨纸出多少令纸)=1000(单位:公斤)/令重(单位:公斤/令)

6)图书印刷成本费=纸费+印刷加工费(含ps 版费,印刷费,装订费)+特殊工艺费

由上可见,在用此种方法来进行图书成本核算时,由于运用的公式较多,涉及的方面较广、较细,因此成本核算效率就会不尽人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因为基本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故而图书成本核算内容的全面性较高,核算的数值与实际成本的数值相对较为接近,因此在选择此方法时也要综合实际进行考虑。

2.3 制造费用分摊法

当前制造费用分摊法也是我国图书出版企业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3 种情况:

1)对如下方面进行分摊:一是单本图书出版字数,二是在当月结转产成品图书中印张和码洋所占的总字数,三是总印张和总码洋的比例。而财务人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时,因为在采集码洋数和印张数时的难度较小有着较明显的快捷性和直接性,因此在分摊方法中,按字数来进行的方式已经渐渐被淘汰[3]。

2)分摊按印张来计算。在分摊一本图书的制造费用时,应该要以如下的公式为依据,其中印张的单位为千印张。

3)分摊按码洋计算。其中在计算过程中应以如下公式为依据,而图书定价即为码洋。

2.4 图书单本成本结转法

在我国多数出版社中,图书单本成本核算方法是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运用此种成本核算方法,各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便会全部算入图书在出版时的成本,然后根据以下公式就可得出单本成本以及在结转图书时的销售成本。

图书的销售成本=图书的实际销售额×单本图书成本

对于图书单本成本结算法这一种成本核算方法而言,其会存在一定的利弊,即优点为:在采集成本数据时难度较低,并且以销售收入为依据的前提下,单本图书的盈利情况就能快速和准确的计算出来。而缺点为:于出版社的图书编辑而言,年度绩效考核和兑现会与相关负责人编辑的图书盈利情况相挂钩,且基于对单本图书成本结转法进行采用的情况下,会放大一些销售利润,加上对如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不到位:一是库存图书的资金占用,二是库存图书成本的弥补,因此在考核相关负责人时,结果的准确度就会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进而就会容易出现多记其收入的情况[4]。

3 结束语

为了有效提高图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介绍,应结合实际来具体选择最佳的方法,以此确保所选方法的作用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确保图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利于图书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图书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而言所带来的益处也是不容忽视的。总而言之,无论采用何种图书成本核算方法,为了保证有效性,充分考虑实际和各方因素有很大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印张分摊成本法
一种均衡协作配送子联盟满意度的成本分摊方法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
2014年全国期刊业基本情况
无形资产转移定价视角下的独立交易法与公式分摊法之争: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
基于潮流跟踪的网损分摊新方法
房地产面积分摊算法的研究和实现
2011年全国期刊出版基本情况
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分类种数、印数、总印张、总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