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相关思考

2020-05-25 05:50
时代经贸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项经费财务部门主管部门

陈 玮

随着2019年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落地实施,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便成为了践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重要工作之一。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助力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顺利实施与结题为价值取向,所以完善的着眼点应在于防止专项经费出现漏损,以及确保专款专用原则的落实。受科研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性和试错性特征的决定,在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时应淡化对“产出/投入”关系的评价,特别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更需这样。从而,这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价值判断。防止专项经费出现漏损和保障专款专用原则的落实,仍依赖于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在全员参与和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的工作机制下,使得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工作落到实处,使其真正助力科研项目探究性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目前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薄弱点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可以将薄弱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

由目前科研项目的申报流程可知,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首先由课题申报小组提出,课题申报小组根据申报书中的明细表,罗列出各个项目的开支情况,并合计构成了科研项目经费的草案。已立项的科研项目根据其所处的级别,科研项目所在单位还会以不同比例给予专项经费配比。这样一来,就事实上导致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第一,课题小组或许能够在明细表中客观反映各项支出,但却不能保证总额支出在各个模块中所占比重的合理性。笔者发现,不少课题小组偏好于增大资料费、差旅费所占比重,因为,这类费用的支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第二,由科研部门会同专家审核科研申报书,其审核重心主要为对科研课题本身价值的评析,而缺少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论证分析。最终,就因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而对预算管理带来了系统性风险。

(二)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管

以实报实销的方式完成预算执行工作,这在流程上并无大碍,也符合科研课题所在单位的财务制度。然而,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不可预知性,这就使得财务部门、科研主管部门难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在科研课题研究的时间范围内,科研主管部门更为关心的是科研成果的出炉情况,而财务部门作为执行层则主要根据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要求给予冲账或划拨经费。这样一来,由于财务部门与科研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壁垒,就导致了二者在履行部门职能时难以杜绝科研项目经费的漏损现象。经验表明,科研项目经费在使用中所存在的漏损现象,已成为部分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的动因,而且由信息不对称现象所致,使得课题组成员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而存在有意隐藏关键信息的动力。

(三)预算管理评价存在缺失

科研项目经费是稀缺资源,对该资金的预算管理理应追求多元效益目标,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评价机制存在着缺失现象。在实践中,似乎课题组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了科研成果,并满足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制度安排,那么通过了评审组的答辩便意味着课题结题,也意味着对该课题的预算管理完毕。首先,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仍有待商榷,这在哲学社会科学类课题研究表现的尤为突出。再者,从制度和流程上弱化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与效益评价,这将难以通过人为的努力去改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

以上基于全过程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分析结论,在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从而,这就构成了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问题导向。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构建: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单纯依赖课题组所提交的科研项目经费草案显然存在弊端,但单纯依赖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给出科研项目经费参照又存在着形而上学的不足,所以本文建议:应基于互联网思维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具体的实施办法为,针对已立项的科研课题,组建由课题组负责人、科研主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人员在内的科研项目经费最终审核小组。该小组的工作职能便是,最后对该科研项目的经费需求进行优化和确认。经验表明,优化的重点应放置在合理分配各模块的经费占比,其中应严格管控科研项目经费在资料费、差旅费中的占比畸形问题。随后,由科研主管部门负责任人、财务部门人员向课题负责人详细解释各项经费的使用要求,进而减少在预算执行中所存在的为人失误。

(二)引入滚动计划将科研质量与经费报销挂钩

在课题申报书中设置了科研成果完成的阶段性任务,但在实践中似乎未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建议,为了确保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的有序展开,也为了助力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可引入滚动计划法将科研阶段性成果与经费报销比例挂钩。如,科研活动第一阶段的任务一般为搜集资料,搜集资料分为两大类:(1)利用文献去搜集第二手资料;(2)实证调研去获得第一手资料。此时,便存在着对资料费、差旅费的报销事宜。在滚动计划法的帮助下,科研主管部门对该阶段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并向财务部门提交书面审核意见(如:建议报销相关费用)。财务部门依据科研主管部门所提交的意见书,按流程报销该课题组的资料费和差旅费。同时,在最终的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时科研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书将成为预算管理的原始凭证。

(三)建立两部门协同交互的专项经费监管模式

在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时还需打破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能壁垒,使科研主管部门更为关心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使财务部门更为关注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这样才能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的基础上完善预算管理。本文建议,年度末科研主管部门应与财务部门一同对每年度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下,对各课题组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预算管理风险(如存在着超预算风险)的课题组提出预警。在单位信息化平台上,科研主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制度,由科研主管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佐证科研活动成果的电子资料和审核意见。

(四)形成开放式成果评审机制并引入惩戒措施

在最后的结题环节,应形成开放式的成果评审机制。本文建议,在专家信息库中随机选择外单位专家参与盲审,单位外专家的评审意见和评分应占2科研项目经费3的权重,这样能够避免因人为干扰而出现蒙混过关的情况。同时,需引入惩戒措施,具体的实施办法为:综合审核不达标的科研成果,其负责人在两年内不予参加单位内任何课题的申报。这样一来,就打消了部分科研人员的侥幸心理,并提高了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小结

随着2019年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落地实施,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便成为了践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重要工作之一。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管、预算管理评价存在缺失。为此,需在全员参与和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的工作机制下,使得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工作落到实处,使其真正助力科研项目探究性活动的有序开展。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思路可围绕着:基于互联网思维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引入滚动计划将科研质量与经费报销挂钩、建立两部门协同交互的专项经费监管模式、形成开放式成果评审机制并引入惩戒措施等四个方面展开。

猜你喜欢
专项经费财务部门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和基层学校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路径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分析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
浅谈高校专项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新预算法细化规定下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改进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