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阅卷应由专业队伍承担

2020-05-28 09:38王栋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摘要:考试作文阅卷和作文教学有着一层特别的关系,前者对后者客观上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在考试作文阅卷的制度建设、减少误差、体现区分度、促进教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其中关键的问题,是阅卷队伍良莠不齐且缺乏专业性。建议实行考试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来组建专业化的考试作文阅卷队伍,更好地保证考试作文阅卷的客观、公正、准确。

关键词:考试作文阅卷 作文教学 阅卷员技术等级

本文试图探索考试(中考、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改进。行文涉及的现象,主要为对高考作文阅卷的观察,为方便表述,统称考试作文阅卷。

一、考试作文阅卷现状在影响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长期围着中考、高考打转,说到底,是围着阅卷模式打转;转来转去,把作文教学转成了老大难。经过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社会上绝大部分人仍然“不会写”“怕写”,这样的结果,教育界不能回避。虽然不能以一篇考试作文证明学生能力,但是,如果中考、高考作文阅卷能保证客观公正,能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中学教育仍然会给予尊重甚至服从。遗憾的是,多年来,它一直没能体现应有的专业权威。体育比赛裁判判罚,全场看得见,可是作文阅卷评分过程不可能公开化,事后往往会有各种猜测。社会能质疑,毕竟还存有改革的希望;如果大家都听天由命,作文教学的困难,学生“怕写”“不会写”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为什么坚持要提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在一线教师那里,作文教学会始终低效,教师努力了看不到成绩,影响教学情绪。中考、高考作文阅卷成了作文教学的“指挥棒”,教学不得不围着阅卷标准(或习惯)打转。虽然这类“打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但毕竟也转了这么多年,社会已然也适应了,只能承认它的作用,因为暂时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取代。教师们只能期望这个“指挥棒”不要太懈怠,尽可能地负点责任。

考试评价给学生作文学习留下种种困惑,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干扰、伤害了学生的作文学习。这些,很多教师都观察得到,但往往束手无策。很多结果不是凭教师努力所能决定的。按部就班的作文教学,教师付出了劳动,经历三年,很多学生仍然畏惧作文;即使发挥正常,往往只能得一个让人心存疑惑的“中等偏上保险分”。有些教师几轮教学下来,有了些经验,对学生的作文状态比较了解,可是每当中考、高考成绩发布,一个班出现了不止一个的“倒挂”,让他无法解释。他如何才能有“教学自信”?

相当一部分学生视作文为难事,一旦中考、高考结束,从此不再有“作文”,他的作文学习也就终止了。在社会,一个人离开学校后终身不再作文,未必会影响到他的生存,这种奇怪现象,自然也会颠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语文学科的定位也就不可能正常。然而,教师还得在教室里上课,他还得面对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全部环节都应当对教师的职业生命负责,否则,他的工作意义将会很有限。

不能不看到考试作文阅卷质量产生的影响。既然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未必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没有好好学作文的学生考试未必会吃亏,那学生凭什么要学作文?应试教育本身是逐利的,既然无利可图,学生也就可能改弦更张,学科的危机也因此出现。作文阅卷区分度不明显,要想比“保险分”高上五六分,往往很难,但是其他科目(如数理化生)考试,少错一道五六分的题不算很难。“先算后学”,于是一些学校便放弃作文学习,高二整个学期不写作文的现象也公然存在。如果意识不到考试作文阅卷和教学这层特别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意识到目前的困境。

二、考试作文閱卷工作存在许多难题

各地的考试作文阅卷大多有一本难念的“苦经”,主事者被这些难题缠扰多年,虽然这十来年做了不少尝试,有了不少改进,但是在制度建设、减少误差、体现区分度、促进教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现在,很多同行已倦于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它受到重视,有了措施,做到了客观公正,而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已经服从并适应了现行的阅卷模式,跟着这个“指挥棒”转。考试阅卷被视为终端评价,考生必然要受影响:敢不敢展现个人见解,能不能标新立异,要不要自由表达,等等,都成为考试作文的敏感问题。因为那几分钟(甚至一两分钟)的阅卷评分形成的压迫,作文很难写出新意。学生怕写作文,和阅卷工作的实际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再持续一二十年,很可能会说不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

关键的问题,是阅卷队伍良莠不齐且缺乏专业性。

考试作文阅卷,是“季节性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不太可能设置专门机构,更不可能配置专职工作人员。但这不意味作文阅卷人员不需要专业能力。因为是“季节性工作”,目前各地的考试作文阅卷,人员一般临时从初、高中教师中抽调,经过短时间(有时一整天,有时半天,有时仅仅两小时)的培训后,开始阅卷,“在阅卷工作中提高、改进”。一般认为,阅卷有比较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信度比较高,可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大概未必会有这样判断。因为日常作文教学的评价,和考试作文的评价,不是一回事。坦率地说,相当一部分人的评卷能力达不到中考、高考作文阅卷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中,并没有“中考、高考作文评卷能力属于基本业务能力”的相关表述,再说,语文教师并非都擅长这项工作。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状态下,高考阅卷渐渐成为一种“资格”,个别单位甚至利用“给予阅卷名额”的方式举办高考预测培训班、讲习班,赚取费用,匪夷所思。可是,因为工作量大、报酬低、要求严,在一些地区,资深教师不愿参加,有关部门不得不强行摊派名额。也有一些高校,为解决在读硕士的生活费,让成批没有教学经历的学生参加作文阅卷(这个现象近年得到遏制,学生改为“参加其他部分的阅卷工作或计分工作”)。靠“抽壮丁”式组成的阅卷队伍良莠不齐,不可能通过短时间集训保证评卷质量;对一些没有经历的新手或性格固执者,很多阅卷组长在阅卷的十天里总是提心吊胆,唯恐出差池。

因为限定的阅卷时间过短,阅卷量大(个别人口大省每年有近百万份试卷),工作强度大,更需要稳定的“熟练工”。每年命题往往又会有一些新情况,有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现象,而阅卷队伍人员不稳定,危机也就存在。“培训”的时间,理论上不少于一天,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往往经过专家组两个小时的解说和分析,部分阅卷人员已经“试改”,甚至“下手”了。对有经验的阅卷老手来说,“两个小时培训”未必不行,但对一名新手来说,他每改一份作文都会感到没数,因为他没有经验,没有参照,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估计。我见过一天内连续错判(误差严重超出规定)几十份试卷的老师,并非是他不认真,而是他的教学经历有限、见识有限、交流有限,而等他“能基本把握标准”时,阅卷结束了;下一次他参加阅卷,可能是三年以后的事,仍会存在不可预测的新问题。

应对社会质疑,有关部门常常表示:阅卷教师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有经验的,评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绝大部分阅卷人员是中学骨干教师,不要用极个别有争议的现象来看待阅卷整体质量;云云。这些话耳熟能详,但未必能取得师生的谅解。一即使阅卷过程公开,有监督机制,也不能保证没有误差。那么,人们怎么能信任无法公开状态下的工作质量?况且,考试作文阅卷的确存在特殊性,无法拿到公众视野内做判断。靠保密制度维持权威的做法不可取,会导致社会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考生的疑惑。一个省区几百人参与的作文阅卷,负面的个案有可能被夸大,但有些真实情况也会透露出来,教师不可能不了解可能发生的状况。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不能不说高考或中考关乎学生的学习机会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客观上造成学生未来命运的不确定,不能用“事在人为”“不以一考定终身”之类的说教掩盖评价过程的草率。

毕竟,和平时的作文教学不同,考试作文阅卷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几十万份试卷的评判,不容许反复讨论。另一方面,它有相对严格的統一要求,必须服从规则;有保密纪律约束,不能随意交流。考试作文阅卷,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为保持客观公平,一份试卷,不能一人决定,对有疑难试卷,有时甚至需要三五人讨论乃至提交组长或复查人员指导、仲裁。为了考生的权益,更为了教学工作能正常进行,需要保证考试作文阅卷程序的规范,提高考试作文阅卷的质量,减少误差。

因此,目前需要稳定的作文阅卷专业队伍。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已经很“专业”了,语文阅卷“全由语文教师承担”,而问题恰恰隐含在这里一存在一些(或一批)不会改作文的语文教师。

三、考试作文阅卷要有专业化队伍

在现有条件下,对考试作文阅卷现状做认真反思,寻找突破口,终结目前的停滞状态,有可能推动作文教学,提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考试作文阅卷要由专业化队伍承担。要转换思路,不能仅仅靠动员、靠评比表彰去引导考试作文阅卷工作。辛勤劳苦不如认真负责,认真负责不如队伍专业化。保证队伍专业化,要建设、完善相关制度。

“专业化队伍”,即由那些有作文教学经验,对命题要求有正确判断,能把握作文评卷标准,有责任感的教师组成。这批教师,不但有作文评价方面的经验积累,对复杂的试卷作文有正确判断,还能研究评分细则并负责地、及时地提出修正意见,保持客观公平。

考试作文阅卷技术性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有“答案”可以参照,专业的阅卷人员必须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何制订评卷标准,如何调度人员、分配任务,如何鉴别阅卷人员资质,如何面对疑难问题做出仲裁,如何抽样与复查,如何评价阅卷质量,等等,是不同于一般作文教学的专业能力的。目前各地都有这样一批阅卷骨干,他们可以成为专业队伍的核心。

考试作文阅卷要到客观公正,不能不考虑阅卷者的资格。这个“资格”,不能仅仅从“职称”考虑。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从高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到中学正高级、高级、中级教师,都有,但评分质量未必是正态分布,“倒挂”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阅卷人员工作态度认真,特别是那些连续多年参与的老手,每次分配人员,组长们很希望得到这样的“熟练工”。也有一些难胜其任者,有的是业务底子明显不足(很难想象他们平时的教学状态);有的是缺乏经验,不了解考试阅卷和平时作文批改的不同;有的(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没有中学教师资格证书)仅仅是把高考作文阅卷当作一项“创收”;有的是所在学校为了解高考阅卷内情来“摸底”的;有的则是被学校或相关部门“强征入伍”的……因为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资格条例”,势必影响考试作文阅卷质量。由于是临时性组合,任务完成即解散,不可能有实际意义的“责任制”。如果对历年参与作文阅卷的教师有业务考核或相关记录,可能不难做出相应的判断。估计阅卷部门不太可能保存这类资料,也许更不愿意公开人员构成情况。

各地都有一批每年都参加阅卷的骨干教师,这些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他们的参与,支撑起了一地的阅卷工作。建设专业化阅卷队伍,特别需要这些骨干人员。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存在,还得依靠他们组织、考核、评价阅卷工作。在阅卷工作经历中,很多教师的工作启发了我对问题的思考。1987年阅卷,有位五十多岁来自某县中的老师,每天能看180份,比一般老师多看三四十份。他早晨提前十分钟上班,下午六点走廊里吹哨子下班时,才不紧不慢地开始整理试卷,一一做好记录,签字,装袋子送保密室;中午抓紧时间休息,不说闲话;需要交流时,总是轻声和别人商量;复查他的试卷,每份试卷签名都工工整整。1998年阅卷,两次抽查某小组,发现有位老师判分准确,没有误差,试卷上该标注的地方都有红笔记号,以备复查时说明,极是难得。休息时和他交流,得知是某大学的副教授,年长于我,庄重谦虚。组长介绍,他非常专业,把握标准准确,在组里经常帮其他老师分析疑难,大家都以他的评价为基准。2000年阅卷,有位老师对评分标准提了点看法,他的建议很有必要,我们立刻做了修正。有意思的是,这位老师并不从事语文教学,可是他在阅卷中“能把握区分度”,比很多一线教师专业;组长说,他“下手很慎重”,“每天只能看五本(当时每本30份),复查五本,但只要他看过,可以免检”。某次有副省长来阅卷点视察、慰问,官员、记者前呼后拥,有位老教师不但不起立鼓掌,眼光一秒钟也没离开过试卷一这,才是阅卷工作最需要的专业态度。

因为专业水准高,他们在阅卷场上从容不迫,能保证阅卷质量。但是也不能不看到,阅卷骨干在那十天时间内也会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各种麻烦:新手要培训,速度要跟进,质量要有保障,要不断地“救死扶伤”,解决组内的疑难。如果一个省区,能有三五百位这样有水平的评卷人,每年评卷队伍中能有一半这种专业人士参与,局面就会大不一样,阅卷质量也将能得到社会更多的信任。

考试作文阅卷需要特别的能力和经验,是一种专业的技术。工作经历、职称、学历,都不如“资格”重要,但“教师资格证书”并不代表有评卷资格。不是每个会踢球的人都能当裁判的。足球裁判员踢球不一定行,也未必能担任教练,但他的素养和体质有可能比运动员更好,他反应更灵敏,思维更果断,几万人的体育场上,他的哨声就是权威。足球运动员、教练员都有专业知识,但如果想当裁判员,得考试,得“一级一级往上爬”。权威的裁判,他的执法公正、公平而且公开,所以失误少;他的权威,来自专业水准高。

涉及人的权益和前途的专业性工作,不容许有超出标准的失误,不能任由一般人“在干中学”“边学边干”,以往在这些方面的教训已经很多了。从这个意义而言,组建考试作文阅卷专业化队伍,是要推动中考、高考真正成为社会最公平的考试,不让一个学生留下人生遗憾,同时也让走上社会的人们对“作文”没有恐惧和偏见。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足球比赛的裁判是从观众或球迷中推选出的,最终还有没有人愿意看足球?还有没有人愿意去踢足球?

如果能有一支考试作文阅卷的专业队伍,不仅能减少误差,保证考试阅卷的质量,对每年的中考、高考作文命题,也因此能做出权威评价,对促进作文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征集信息、建设作文题库等一系列工作,也能提供权威的建议。专业队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们的存在,必然能对这一系列工作改进起积极作用。

四、可以考虑实行考试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

组建专业考试作文阅卷队伍,可以先考虑实行考试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

现在,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职称”,考试作文阅卷队伍专业技术性强,工作状态特殊,社会关注度高,教学职称无法体现或涵盖具体的技术要求,因此,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可能是当务之急。比如,根据中考、高考的阅卷规模、级别的不同,可以考虑设立“大市一级、二级评分员”“省一级、二级评分员”甚至“国家一级、二级评分员”,根据具体需要派员。这是技术等级,讲求的是“专业技术资质”,不是职称,不是年资,不是“影响”“派别”“学术成果”。实行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制,有利于专业队伍建设,理顺工作关系,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但最为重要的,是对阅卷质量的保证。

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必须通过技术资格考试,定期考核。具体的命名及实施办法,一些专家和教师此前已经有一些设想,以后可以讨论。要指出的是,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应当是動态的,“等级”可升可降;这个等级不能成为用以标榜的荣誉头衔,它只是一种工作资格;获得专业技术等级,必须要去服务;同时有监督机制,比如,连续三年不参与阅卷工作,等级自动下降或取消。作文评价能力的确与职称级别无关,必须考,不能“靠”。有些教师资格老、教龄长,但他的“眼光”未必犀利;有些教师初出茅庐,但却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和很强的作文评价能力。等级与能力、职责相关,能大致证明一名教师的作文评价判断能力,对作文阅卷相关规定的熟悉程度,以及保密素养。

考试作文阅卷评分,不同于平时作文教学的评分:在保密状态下工作,没有申诉、复核的可能,因此,阅卷的组织者必须是“专业权威”,阅卷者必须是“专业人员”。靠传统办法,想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组建队伍,往往比较难。如果有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做这项工作,无论是调遣方或是选派方,都有了可参照的依据。有了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参考,能做到组织有序,人员的征调与派遣有章可循;阅卷程序的分工、各个工作组之间的协调、人员配置,有了参照会比较便利。

“谁说了算”,是以往考试作文阅卷产生分歧的关键之一。在阅卷评分、复查中产生的争执,常常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波及评卷质量与进度。实行阅卷员技术等级制,在评判过程中产生不同意见时,可以依据相关条例裁决。如,在同等级阅卷员评分出现分歧并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提请高一级评分员评分。同时,可以依例及时申诉仲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

具体如何实施考试作文阅卷评分员技术等级制,希望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多方征询意见。在适当时机,在省、市一级试行,逐步完善。目前,有必要把这件事提上议事日程。

15年前,在讨论考试作文阅卷可否试行阅卷员技术等级制时,有专家表示担忧:当时社会上各种“考证”泛滥,提这样的建议会不会遭受批评?会不会牵扯出新的利益纠葛?他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教育界的“证”的确不少,但不在乎多这一个。任何措施的施行,都要从实际困难与长远目标两方面权衡利弊。从参加人数及产生的影响而言,目前中国高考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考试;而作文考试是这种考试最重要的项目(赋分最高的题),人们普遍存在疑虑,不敢消极对待又很难积极应对。针对这种状况,做一些必要的制度建设,社会应当能接受并给予实际的支持。同时,社会也应当以客观态度尊重各方意见,积极完善这个有益的制度。实质上,作文阅卷员技术等级不过是一项教育考试部门每年特定时期的“工作执照”而已,只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作用,不可能以此牟利,甚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难有作用一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应当是教育常识。

有着技术等级的各作文阅卷员应当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感叹“人工费涨”,却好像没有计算考试阅卷人员的“人工费”。考试阅卷不仅应当付报酬,数额也应当配得上高质量的脑力劳动,以对得起阅卷老师的付出。廉价劳动力一般很难对质量负责,管理者应有这方面的常识。大约还是出于“征调”的考虑,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省、市区的考试阅卷,把付给阅卷老师的钱称为“补贴”“津贴”,而非“工资”。参与2019年某地级市的中考作文阅卷的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在领导关怀下,改善了待遇,每天平均劳务费达到二百元”。阅卷老师可以控制个人情绪,谅解方方面面的苦衷,但这种“补贴”“劳务费”能否保证考试作文阅卷的质量,社会应当有理性思考。有关部门不能把作文考试阅卷当体力劳动,不能把阅卷老师当作“打短工的”,通过行政征调,招之即来,挥之则去,象征性地发一些“补贴”“劳务费”,随意打发。当年讨论时,也有专家担心过“经费开支”,15年过去了,根据我国经济实力的宣传,这早就不该是个需要担心的问题了。

(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著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等。)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