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教材神话题材文本的教学思考

2020-05-28 05:38陈玮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神话教师应想象

陈玮

摘 要 文章立足于统编教材神话题材文本的教学现状,挖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 法,力求通过营造情境、品读想象、知识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感悟文本,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综合 素质。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神话题材;教学思考

在语文新课改之后,教材中加入许多神话类课 文,与其他课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目前,神话题材 文本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往往重视文本内容, 忽视语言表达与想象力培养。对此,需要对此类题材 文本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进行调整,细细品味语言,领 悟思想,把握情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神话题材文本的教学现状

(一)存在文本误读现象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语文教学体现出功利化的特 点。教学目标越发精细,教学形式逐渐机械,忽视对 学生情感与个性的培养。神话题材作为语文教学中 的重要内容,在此教育背景下深受其害。受科学主义 思潮影响,神话的文化功能被不断抽离,教师在教学 中忽视作品的内涵,完全从科学分析的角度解读文 本,使神话教学变成单纯的知识讲解。这不但无法使 学生深刻感受神话文章的神奇色彩,反而增加学习 负担。

(二)轻视内涵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神话故事中的文本 内容与道理的讲述,轻视神话文章的内涵与艺术、审 美价值的挖掘,属于本末倒置,势必影响神话教学效 率的提升。对此,教师应牢牢把握文本,带领学生走 入神话世界,探究课文言语表达,使学生能够深刻感 受神话中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领悟其独特的内涵 与价值。

(三)忽视想象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故事 情节方面,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盘 古开天地》一课时,若一味讲解为何开辟天地,如何开 辟,势必会缺乏浪漫气息,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此时,教师应与学生一同想象天地开辟之前的混沌状 态,并由此出发进行讲解,这才是教师对神话文章的 正确讲解思路。[1]

二、神话题材文本的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 满好奇的天性,采取创新型教学策略,将神话传说中 的营养精华输送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感受神话的奥 秘,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一)营造情境,阅读体验文本 在神话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营造某种情境的方 式,使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深入体会其独特的语 言文字魅力,丰富情感体验,得到情感浸润。例如《精 卫填海》,讲述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字叫 女娃。一日,她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化作神 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与草木,投入东海之中,并发 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自己。这时,教师 可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想象精卫填海时的情景。女娃 是因事故而亡,由此展示出生命的脆弱与大海的强 大。该故事又可体现出精卫百折不回的毅力与意识, 她害怕有人再次掉入海中,故而不分昼夜地衔来石头 与草木投入东海,为人们的安全无私奉献。学生可在 教师的引导下,想象自己身处神话情境之中,将心比 心地感受人物此时的心境,体会神话的神秘色彩。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 想象力,通过文本朗读等方式设置情境,拉近学生与 神话英雄间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学生的“亲 身体验”,感受神话人物仿佛就在眼前,神话形象也变 得更加伟大。

再如,学习《盘古开天地》之前,教师可通过讲故 事的方式,逐步将学生带入情境:“在很久以前,一天 夜晚,我与奶奶一同在院里乘凉,我望着满天的星星, 好奇地问奶奶,天是从哪来的?奶奶搂着我,喃喃地 说……”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故事主角,产生移情体 验,加深对神话文本的理解。

  1. 品读想象,感悟赏析文本 对于原始人类来说,神话中的“神”是“神圣”的代 表;但对于当代人来说,神圣感早已消失,“神”的涵义 转变为“神奇”,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神 话并非是原始人类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编撰出来的 故事,而是他们体会到的真实世界。这要求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正确区分逻辑上的“真”与原始思维上的 “真”,不应一味地站在科学角度解读文本,而是要将 教学重心放置在认识、品读神话人物言行的神奇方 面。下面以《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 品读关键文字。神话人物与常人不同,他们通 常拥有某种神奇力量,从“神”的言语中体现出来,文 字往往充满想象,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且生动形象。 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写道:“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 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地。”教师在讲 解时,可从关键文字着手,引导学生品位“渐渐”“缓 缓”等词。这些代表时间的词,可充分体现天地形成 的漫长,从侧面体现出盘古开辟天地的艰辛。[2]
  2. 朗读文本,挖掘语言特色。教师可通过引导学 生朗读文本,挖掘语言特色,使学生体会文本的神奇 之处。例如,在讲到“盘古四肢化为四极,五体化为五 岳”时,情节生动,朗读起来简洁明快,场面恢弘,为学 生留下较多的想象空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文字 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对 偶句的特点 ,在阅读中品析词语 ,感受作者文笔之精 妙。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文本赏析与情感体验有机 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3. 拉近学生与“神”的距离。神话主要通过虚构 与想象的方式呈现,通过玄幻故事、神奇能力、奇幻想 象等形式实现人类的梦想 ,符合儿童好奇、爱好想象 的心理,从根本上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在神话教学 过程中,教师应顺应童心,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神话 色彩,创设各类神话情境,拉近学生与“神”之间的距 离,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 形成。
  1. 拓展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材 中传递的知识毕竟有限。在学习神话故事之后,教师 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开展大量的阅读学习活动,通 过记读书笔记、交流经验、心得体会等方式,使学生更 加深入地了解神话,走进神话世界。可引导学生自主 创编神话故事,培养其想象力与文字表达能力。或是 立足于教材文本 ,对相关材料进行扩充。例如 ,在学 习《女娲补天》后,可与《红楼梦》中女娲补天的情节相 结合,使学生初步感受神话与文学间的联系。还可以 将神话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为学生讲述一些神话 传说中遗留的民间习俗。例如,在惠州地区有一项古 老的习俗名为“补天穿”,每当“天穿节”到来之际,人 们便效仿女娲补天,将煎饼用红线系起来,放于屋顶 上方,寓意“补天穿”,祈祷一年风调雨顺。教师在课 内学习的基础上,对课外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神话对民俗的影响,使其拓展 视野,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背景下 ,语文统编版教材中 的神话题材文章比例有所增加 ,需要对此类文本的教 学目标与方法进行调整。同时,神话作为文学的起 源,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营造情境、品读想象、知识拓展等方式,充 分发挥神话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启迪思想、指引行为、 鼓舞意志,使教学实效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许逢康.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的价值取向及其教学 —从“盘古的斧子和凿子从何而来”谈起[j].江苏教育,2019(1).

[2]杨苏珍.美,是不老的神话——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 审美教育学生之友:小学版

[3]梁昌辉.小学神话教学:文体特征、教学价值与设计要 領江苏教育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神话教师应想象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神话”再现
答案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9)
郑小和神话历险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