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住院隔离治疗期间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初步分析

2020-06-01 02:24仇书要钟建文智敏周宜龙莫丽华曾锦鸿陈嘉丽周粉璇刘大波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核酸入院病例

仇书要 钟建文 智敏 周宜龙 莫丽华 曾锦鸿 陈嘉丽 周粉璇 刘大波

2019 年12 月初,湖北省武汉市率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肺炎,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将其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范畴,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1]。随着疫情的发展,广东作为人口流入大省,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2020 年1 月25 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紧急改造成传染病隔离病区,并于2020 年1 月28 日起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本研究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46例疑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相关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参加问卷调查。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即选取2020.2.18-2020.2.25 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正病区诊治46 名自愿参与调查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男性20 例,女性26 例,平均(42.6±8.6)岁。所有患者入院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0 例患者入院后经反复多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仅有轻微发热、干咳、乏力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无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表现。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家卫健委办公厅2020 年2月5 日正式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湖北以外省份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1.3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聚集性发病;

1.3 临床表现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具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 条则判定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阳性结果(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4 调查问卷内容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问卷主体内容为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与焦虑自评量表(ser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合新冠肺炎特点进行修正。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是否接触确诊患者,目前健康状况,对新冠肺炎的恐惧程度与对自己的情绪影响,是否担心传染病人或被传染,疫情对工作、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余为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内容,调查患者住院前两周的情况和住院后的情况。

2 结 果

46 例疑似患者问卷经初步分析,男:女(20:26),年龄3-66 岁,平均(42.6±8.6)岁,年龄构成见表1。32.61%(15/46)患者近一月有湖北旅居史,39.13%(18/46)患者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78.26%(36/46)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乏力等,所有患者入院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0 例患者入院后经反复多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45.65%(21/46)患者入睡时间大于30 分钟,36.96%(23/46)患者出现睡眠不规律,39.13%(18/46)患者睡眠不安或早醒,见表2。34.78%(16/46)患者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差或者较差,80.43%(37/46)患者担心自己被传染或传染别人,65.21%(30/46)患者的生活受到疫情的影响,69.57%(32/46)患者工作或收入受到影响,50%(23/46)患者出现烦躁,见表3。45.65%(21/46)患者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改变,见表4。

表1 患者年龄分布

表2 夜间睡眠不安,易醒

表3 患者情绪

表4 患者认为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

3 讨 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1],是由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而导致的一种新型肺炎,于2019 年12 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出现感染病例[3]。NCP 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有待明确。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4,5]。

本研究通过对46 名已隔离的疑似患者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调查发现,已隔离的COVID-19 疑似患者的睡眠质量、精神健康状况明显降低。面对突发性、传染性极广的疫情,社会公众的精神健康容易受到冲击,对周围人际关系及生活状态表现出焦虑、恐惧等[6,7]。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被隔离治疗的疑似患者,32.61%(15/46)近一月有湖北旅居史,39.13%(18/46)患者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所有患者入院前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0 例患者入院后经反复多次核酸检测最终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其中78.26%(36/46)的疑似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乏力等,但未确诊。80.43%(37/46)患者担心自己被传染或传染别人,加剧个体的心理焦虑与恐慌。

我们的研究发现45.65%(21/46)患者入睡时间大于30 分钟,39.13%(18/46)患者睡眠不安或早醒,34.78%(16/46)患者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差或者较差。上述资料表明隔离治疗的患者睡眠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主要与疾病本身的症状、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P.M. Zoccola 等[8]指出焦虑与恐慌是干扰个体睡眠潜伏期及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E.F.Pace-Schott 等[9]也指出,睡眠障碍加剧了个体对焦虑与恐慌的主观反应。因此,关注并进一步改善隔离病房中疑似患者的睡眠状况,对精神健康水平的提高及维持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既往的研究也显示,睡眠障碍容易导致机体处于一种认知偏见的状态[10,11]。因对疾病感染的不确定性及较低的疫情认知程度,34.78%疑似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差的状况。另外,由于对周围人际关系的敏感性,这些存在睡眠障碍的疑似患者认为周围的亲友因自己可能感染病毒而歧视、躲避自己,进一步放大自己烦躁、焦虑、恐慌的情绪。因此,针对睡眠的干预,适当的提高患者对疫情的认知及行为的调适,是缓解疑似患者焦虑、恐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的研究,我们发现人们面对一种新的传染病爆发时会因产生一系列情绪变化,尤其是未确诊的疑似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安、烦躁、恐惧、焦虑、悲痛、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面对流行病时,应配备心理健康小组,从患者角度出发,系统了解隔离病房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健康状况,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核酸入院病例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病例”和“病历”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