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2020-06-01 02:24陈任全曾伟标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窦性心阻滞剂洛尔

陈任全 曾伟标

功能性心律失常是指在体检或者是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心律失常,以青年人群以及中年女性常见[1]。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十分常见且绝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表现,但通过动态心电图可早期发现[2]。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样,但只有β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此类心律失常的治疗,而β 受体阻滞剂药物有普洛萘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等[3]。本文比较普萘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者;②症状存在反复或间歇性持续发作者;③无本次研究所用β 受体阻滞剂过敏史或禁忌者;④具有接受随访能力和依从性好者;⑤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心律失常者;②器质性心脏病者;③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广东省五华县人民医院2018 年1 月-2019 年9月诊治符合研究要求的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共6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5 例,女25 例;年龄18-45 岁,平均年龄(36.5±4.6)岁;病程时间8 个月-5.5 年,平均(2.5±0.5)年;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23 例、房性期前收缩5 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 例。研究组中男6 例,女24 例;年龄16-48 岁,平均年龄(35.3±4.2)岁;病程时间7 个月-6 年,平均病程(2.8±0.6)年;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22 例、房性期前收缩6 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和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β 受体阻滞剂。(1)对照组:应用普萘洛尔(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02020151,10 mg/片,100 片/瓶)治疗,口服,10 mg/次,每日2-3 次,连续用药4 周。(2)研究组:应用美托洛尔(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32025391,25 mg/片,20 片/盒)治疗,口服,每次25 mg,每天2 次,连续给药4 周。每1-2 周回院复诊,疗程结束后或复查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 (1)心肌酶指标:治疗前1 日及疗程结束或停药后抽取静脉血测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仪器设备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心电图指标:包括窦性心搏RR 间期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RR 间期差值均方根、相邻窦性心搏RR 间期差值4 h>50 ms 所占比例。(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观察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包括腹泻、便秘、瘙痒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n=30,±s,U/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比较(n=30,±s,U/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肌酸磷酸激酶145.85±24.68 76.87±10.33*147.18±23.92 78.58±11.26*乳酸脱氢酶159.96±26.42 112.38±13.24*160.62±25.79 113.79±14.27*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 20.82±4.71 13.28±2.51 21.23±3.89*12.75±2.48*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详见表2。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需停药,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n=30,±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n=30,±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ms)86.19±8.14 148.81±13.20*85.81±9.13 146.58±12.62*相邻窦性心搏RR 间期差值均方根(ms)18.77±5.23 25.14±7.17*19.25±5.25 25.71±7.21*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差值4 h>50 ms 所占比例(%)4.46±0.19 8.86±0.34*4.54±0.28 8.95±0.37*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30,例(%)]

3 讨 论

3.1 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功能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诱发该病症的原因与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体位快速转换、烟酒过量、喝浓茶/咖啡、过度劳累等有关,致病机理则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功能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缓慢功能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两大类[4]。与缓慢功能性心律失常相比,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更为常见,且为功能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心电图检查多呈现出间歇性或者是持续性发作的窦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等,患者普遍无自觉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乏力、胸闷、心跳加快、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时可发生眩晕、黑朦、一过性晕厥。一般情况下无明显不适症状、偶发早搏及短暂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自觉症状明显、呈现反复或持续发作者需予以β 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

3.2 β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根据β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性不同分为三类。(1)非选择性的,作用于β1 和β2 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2)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β1 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替洛尔;(3)非选择性的,可同时作用于β 和α1 受体,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常用药物为卡维地洛、拉贝洛尔。对照组应用的普萘洛尔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竞争β 受体,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经神支配器官的β 效应,对心脏β1 受体阻断作用较强,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使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降低;阻断β2受体,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或加重急性发作。研究组应用的美托洛尔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和延缓房室传导时间的作用与普萘洛尔相似,但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较普萘洛尔弱,因此对呼吸道的影响也较小[5]。

3.3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研究组的心肌酶指标、心电图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差异,提示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的疗效相当,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说明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原因与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心率和异位起搏点出现频率,延缓房室结和房室旁道之间的兴奋传导、提高室颤阈值,同时还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阻断心肌细胞非正常凋亡,调节心室异常阶段的收缩功能以抑制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6-8]。

综上所述,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出现明显自觉症状、反复或持续发作者需予以β 受体阻滞剂治疗,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功能性心律失常均安全有效,但普萘洛尔有潜在诱发或加重哮喘的作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合理选用。

猜你喜欢
窦性心阻滞剂洛尔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