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点及预警值管理对主动脉夹层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02:24周婉嫦罗银秋黄睿花叶有嫦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目标值收缩压主动脉

周婉嫦 罗银秋 黄睿花 叶有嫦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快速的急性主动脉疾病[1]。如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风险大,死亡率高[2]。高血压病是诱发AD 发作的首要危险因素,调整血压在理想范围,对AD 后续治疗非常重要,可有效地控制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以及病变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本文探讨时间点及预警值管理对于AD 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16 年7 月到2018 年6 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D 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均有高血压病史,经CTA 确诊。120 例中男性91 例,女性29 例;年龄43-71 岁,平均(56.7±6.7)岁;以急性胸腹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持续的上腹、前胸剧烈疼痛患者最多,其次为背、腰部呈放射性痛,伴随症状有:大汗淋漓、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活动限制。患者入院时初测血压值:165-200/95-115 mmHg,入院时心率:89-110 次/分。分型:Stanford A 型43 例,Stanford B 型77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按照整体化护理程序的方法严格执行急诊抢救护理常规并加强健康教育,接诊(绝对卧床、心电监护、吸氧)-初步诊断(病史检查、初步诊断)-静脉通路(静脉通路、心电图、检验、给药)-控制血压、心率-床边胸片检查-主动脉CTA 检查-完成专科会诊-收入专科病房,每隔5 min 行双上肢血压同时监测并做好抢救记录,根据医嘱降压,控制心率,使用止痛药、心理护理等。(2)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对AD 患者填写急诊管理与记录表,设定血压目标值及预警值,对各项目进行时间点管理。1 min接诊(绝对卧床、心电监护、吸氧)-5 min初步诊断(病史检查、初步诊断)-10 min静脉通路(静脉通路、心电图、检验、给药)-30 min 控制血压、心率-30 min 床边胸片检查-45 min 主动脉CTA 检查-60 min 完成专科会诊、收入专科病房。以5-10 min 内将收缩压降10%-15%,30 min 内将血压控制在120/60 mmHg以内为目标值,以10 min未将收缩压降至10%的目标为预警值,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用药。最终达到控制收缩压100-120 mmHg、心率60-80次/分。

对未能按项目时间点完成者记录原因、分析。并根据患者AD 破裂情况,在研究的过程中做到:(1)测量方法与访谈方法相结合,以测量方法为主;(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理论研究与数量研究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主。

1.3 观察指标 30 min 内血压达到目标值病例比率,60 min 内血压达到目标值病比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生医疗纠纷事件,以及患者手术前破裂的发生率、死亡率。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前AD 破裂、死亡及医疗纠纷事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AD 破裂、死亡及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比较[n=60,例(%)]

2.2 两组血压、心率达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前1 例Stanford B 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对照组手术前3 例患者死于动脉瘤破裂(Stanford A 型2 例、Stanford B 型1 例);其余患者的血压、心率达标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达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随着高血压病患者的增加,AD 发病率也随之呈明显上升趋势[4]。因AD 患者其病情进展迅速、手术难度和技术要求高,该病的漏诊率及术前死亡率仍然高发[5]。因此,AD 疾病整体治疗和临床研究水平、护理规范管理等都有待提高。目前AD 的血压防控已有规范统一指引,但影响AD 患者血压波动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受不同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平稳的控制血压[6]。目前,国内文献报道在AD患者中应用的措施,术前的多与痛观察、血压监测、控制心率相关,术后则以生命体征、防止出血、预防感染等为主[7-9]。因此,采取规范、清晰的监护及管理模式,特别是制订AD 患者血压防控管理措施,可以使护士在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AD 患者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降低AD 破裂发生率,解决护理难题,从而确保患者安全[10]。本研究采用表格式管理、平稳调控血压方法,以时间点设定目标值及预警值对疑似AD 患者进行血压值的调控,以5-10 min 内将收缩压降10%-15%,30 min内将血压控制120/60 mmHg 为目标,及10 min 内收缩压降幅<10%,>30%为预警值,及时调整用药,最终达到控制收缩压100-120 mmHg、心率60-80 次/分,结果显示,观察组30 min 内血压达到目标值病例比率达96.6%,心率控制率达9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前AD 破裂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说明以时间点设定目标值及预警值对疑似AD 患者进行血压值的调控不仅优化了降压方案,改进和提高了AD 患者医疗和护理质量,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满意,从而进一步减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AD 患者实施填写急诊管理与记录表,设定血压目标值及预警值,同时对各项目进行时间点管理,对医护人员检测AD 患者疾病进展、控制患者病情的恶化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进一步完善了AD 患者的血压值调控管理流程,在降低入院手术前AD 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急性期存活率,减低缓和疾病发展,确保患者安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目标值收缩压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
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欧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