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护在狂犬病暴露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02:24袁群弟蔡幼群钟茂梅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狂犬狂犬病全程

袁群弟 蔡幼群 钟茂梅

狂犬病已经成为人畜共患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症类型,近些年来多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1]。在被宠物咬伤后接种狂犬疫苗成为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共4 针且整个接种周期长,使得全程接种率相对较低[2]。健康教育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而以往采取的常规健康宣教始终难以突破患者接受效果不理想的障碍,所以探索全新健康教育手段成为当务之急[3]。317 护是一个集护士培训考核、患者宣教解决方案于一身的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科室[4]。故 本 次 研 究 以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 收 入 的6893 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317 护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收入的6893 例狂犬病暴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 年10 月-2019 年3 月行常规健康教育的3286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 年4 月-2019 年9 月于健康教育中采用317 护的360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314 例、女1972 例;年龄14 岁-66 岁,平均年龄(42.54±1.36)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959 例、高中及以下2327 例;致伤动物:犬1328 例、猫1051 例、其他131 例。观察组中男1443 例、女2164 例;年龄15 岁-64 岁,平均年龄(42.47±1.43)岁;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082 例、高中及以下2525 例;致伤动物:犬2308 例、猫1154 例、其他145 例。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接种狂犬疫苗的狂犬病暴露者;(2)认知功能良好且熟练使用微信者;(3)暴露分级Ⅱ级(含)以上者。排除标准:(1)狂犬疫苗接种期间再次暴露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两组狂犬病暴露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由护士发放宣传彩页或者是宣传手册,叮嘱患者自行阅读。由护士花费二十分钟左右开展口头宣教。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应用317护,患者扫码关注、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申请,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并点击入院,向其推送宣教课程。患者任何时间段都可以阅读或观看宣教内容中的图片、文字、视频,开展自我学习。护士借助后台详细了解患者查阅情况并开展个体化的一对一指导。内容以狂犬病基本知识、致伤途径、症状表现、危害性、治疗措施、预防举措等。

1.3 观察指标 取全程接种率、满意度、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为观察指标。满意度采用满意、一般、不满意3 级评定。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利用自制调查表测定,其中知识包括16 个项目(0 分-55 分)、态度包括10 个项目(0 分-29 分)、行为包括5 个项目(0 分-19 分),数值越高越理想,预调研显示该问卷信效度均在0.85 以上,满足研究所需。焦虑评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5]测定,中国常模界值50 分,>50 分为存在焦虑且数值越高症状越严重。抑郁评分利用抑郁自评量表[6]测定,中国常模界值53 分,>53 分为存在抑郁且数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以独立t 检验,组内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全程接种率、满意度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 见表3。

表1 两组全程接种率、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607 3286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前27.50±1.50 27.00±1.00干预后50.00±1.00*#45.50±1.50*干预前15.00±1.00 15.50±1.50干预后25.50±1.50*#20.00±1.00*干预前9.50±1.50 9.00±1.00干预后17.00±1.00*#13.50±1.50*

表3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607 3286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干预前69.50±1.50 69.00±1.00干预后45.00±1.00 49.50±1.50干预前65.00±1.00 65.50±1.50干预后41.50±1.50 46.00±1.00

3 讨 论

狂犬病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大脑以及神经系统后引发感染。狂犬病的发生与受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咬伤、抓伤或者是舔伤有关。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5.9 万人死于狂犬病,亚洲死亡病例最多[7]。感染狂犬病毒后并非立刻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往往需要2 个月-3 个月才会起病,若头部被严重咬伤,则可能会在一周内或者是暴露后数年起病。一旦狂犬病暴露就需要立即寻求救助,目前以接种包含或者是不包含免疫球蛋白的狂犬疫苗为主。由于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抗体,故接种疫苗后即可以发挥出保护作用,为患者提供短期保护且预防性治疗效果可达100%。

然而,绝大多数狂犬病暴露患者认为接种一针狂犬疫苗即可,往往不会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使得保护效果并非十分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患者缺乏良好的思想认知水平,所以开展良好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健康教育类似于灌输式宣教,护士花费大量时间开展口头宣教,而患者当时心情急迫,使得无心聆听宣教内容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形成患者接受效果不理想的障碍。317 护则是一款专门为了护理宣教、提升满意度、开展护士培训考核而研发的应用程序。在应用中一改传统健康教育思路,让患者自主学习宣教内容,存在疑问后再由护士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即可以在几分钟内解决,使得护士工作强度大幅降低,而宣教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317 护采用移动端展示,患者能够随时随地回顾宣教知识,宣教手段又涵盖了图片、文字、视频,简单生动且更容易理解,大幅拓宽了患者学习渠道[8]。尽管已经有众多研究成果证实了317 护的应用价值,但却尚未有应用于狂犬病暴露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后者是否能够从中获得更大收益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本次研究中两组狂犬病暴露者干预后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较本组干预前上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本组干预前明显下降,表明无论是常规健康教育还是应用317 护均有助于提高狂犬病暴露者认知水平、改善其存在的负性心理状态。组间比较,观察组取得的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更佳,表明317 护更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在全程接种率、满意度比较上,观察组分别为85.69%、94.01%,与对照组67.92%、83.02%相比数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揭示317 护更有利于缓解当前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提高狂犬病暴露患者全程接种率,为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之所以得出该论断,原因在于317 护通过电子版的推送宣教,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患者摆脱了时间、空间的制约,使得接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护士可以根据后台数据及时了解患者掌握情况并提供个体化服务,无形之中为相关知识的正迁移奠定了坚实基础。鉴于健康教育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重要桥梁,所以317 护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狂犬病暴露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317 护更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改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狂犬病认知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狂犬狂犬病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打败狂犬病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