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5 01:19袁敏黄雅芳郝立晓贾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养老营养

袁敏,黄雅芳,郝立晓,贾建国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位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家庭将呈现“空巢化”[1]。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住在养老机构,而目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照顾的机构主要有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老年公寓及托老所等[2]。近年来对养老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机构的收费及影响因素、服务治疗的评价及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等[3-4],对于营养健康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研究显示由于年龄增长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受社会、心理、生理、药物、行为等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更易发生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不仅会加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受损、增加入院频率及护理级别,还会增加老年人死亡率[5-9]。因此,本研究拟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营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我国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北京市的7家养老机构,主要位于西城区(2个)、朝阳区(1个)、怀柔区(1个)、密云区(2个)以及回龙观区(1个),样本量的确定参照既往文献[10-12]。最终,共抽取老年人1 200例,按如下标准共纳入258例老年人。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调查期间在所选养老机构内居住≥3个月;(3)同意参加调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2)照护者对其健康状况不了解;(3)卧床;(4)因严重的视力、听力及语言障碍不能配合完成调研。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采用自设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可支配费用、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MI)、既往职业、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日常活动能力、患病种数以及精神状态等。(2)营养状况调查,采用国际通用问卷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其由4个部分共18项指标组成,总分30分:①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上臂围、腓肠肌围、近3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等;②整体评估,包括生活能力、心理及医疗情况等;③膳食评估,包括食欲、每日摄食情况及摄食方式等;④主观评估,包括对自身健康及营养状况的评价[13-14]。GUIGOZ等[15]经研究后将营养状况按所得分值分为3类:①营养正常,MNA值≥24.0分;②存在营养不良风险,MNA值17.0~23.5分;③营养不良,MNA值<17.0分。MNA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来筛查和评估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工具[16],其评价结果与客观营养评价指标呈正相关[17],且与单一评定指标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8]。(3)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主要应用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其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信度系数>0.92,其评定内容包括大便、小便、梳妆、上厕所、进食、转移、行走、穿衣、上下楼及洗澡10个项目,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活动能力独立性越好,分值越低代表依赖性越强[19-21]。(4)老年人抑郁量表(GDS):GDS由YESAVAGE等[22]于1982年创制,其作为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系数为0.82)并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常用抑郁量表有较高相关性[23];GDS共包含30个条目,针对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消极情绪进行评价。每个条目要求受试者以“是”或“否”作答,包括10项反序计分,20项正序计分,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最高分30分,0~10分为正常,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本课题组3名成员担任,调查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培训合格,即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9方可参加调研。数据收集及录入均进行严格质控,及时核对,查缺补漏,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1.4 统计学方法 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双人平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1 一般情况 纳入研究的258例老年人中,年龄分布为60~98岁,80岁及以上人数最多为152例(58.9%);男108例(41.9%),女150例(58.1%);婚姻状况为丧偶/未婚215例(83.3%);可支配费用为“<500元/月”133例(51.6%);文化程度为文盲116例(45.0%);BMI为18.5~23.9 kg/m2141例(54.7%);既往职业为农民138例(53.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农村合作医疗90例(34.9%),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3例(12.8%);日常活动能力正常/基本自理227例(87.9%);患病种数为2种及以下者相对较多,为194例(75.2%);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51例(19.8%),详见表1。

2.2 营养状况 258例老年人中营养正常183例(70.9%)、存在营养不良风险54例(20.9%)、营养不良21例(8.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共计75例,占29.1%。

2.3 不同一般情况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比较 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日常活动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营养状况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文化程度、每月自由支配费用、所患病种数、日常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作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如下,其中高龄、患病种数多、生活需要帮助以及合并抑郁症者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均相对较高,而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以及BMI较高者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相对较低(见表3)。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指营养的不充足状态,以摄入不充足的食物、食欲差、体质消瘦、体质量下降、不能满足机体能量与蛋白质所需为特征的营养低下状态[24]。本研究结果显示,营养不良者占8.2%,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20.9%,与唐雯等[25]报道的重庆市养老机构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占总人群的34.2%相一致,但低于周丽萍[12]报道的太原市养老机构中潜在营养不良者占61.2%,考虑可能原因为:本研究将卧床及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排除在外。既往研究显示老年营养不良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并且是其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6],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因其行动能力下降,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引起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肠蠕动减慢,吸收减少造成营养不良[27]。对比国内一些其他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调查研究,本研究报道的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比例偏低,张彩华等[28]报道老年痴呆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0.1%;于康[29]报道住院外科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率为41.6%;汪海峰[30]报道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8.3%,考虑可能与疾病特点和严重程度有关,营养不良可使疾病加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生,可以减少老年患者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31-32]。

表1 不同一般情况的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n(%)〕Table 1 Compar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pension institutions with different general conditions

表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s of binary Logistic analysis

表3 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3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Beijing pension institutions

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及疾病种类多的老年人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相对较高,与既往研究相一致,李长舜等[11]报道上海老年人群中,高龄、低学历、有多种慢性病共存是发生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增长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和能量需求减少,老年人极易发生营养摄入不足,目前普遍认为造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原因有与年龄相关的生理性改变,例如口渴感减退引起饮水不足,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嗅觉和味觉障碍及食欲下降;也包括病理性的原因,如急慢性疾病可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态,常见的有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33]。另外,有研究显示,经济情况、日常活动能力及抑郁程度得分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抑郁程度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差以及收入越低,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越大,与本研究结论一致[34]。精神异常,如抑郁症、早老性痴呆;环境因素,如孤独、贫困等也会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35]。心理社会因素与功能消化不良相互影响,进而影响老年人营养健康[36-39]。抑郁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抑郁本身可使食欲减退,从而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营养状况;(2)消化系统易受精神状态的影响,研究证实,抑郁可导致食管、胃肠运动减慢,影响食物的正常吸收[40-41]。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抑郁还可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经心理疏导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消化不良的症状可明显缓解[42]。

2014年,李德敬[43]通过对某医院中医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发现BMI<18.5 g/m2的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最高,超重和肥胖患者营养风险检出率较低;赵艳芳[44]报道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BMI低下者所占比例较高,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另有研究显示,养老机构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中医养生认知水平比自费老年人高,而中医养生的认知水平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12],本研究显示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的老年人营养状况相对较差。不享受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本身经济负担重,不得已不去医院看病,致使其疾病一旦发生且疾病相对较重时,疾病影响进食,导致其营养状况差,恶性循环,常处于被动状态,因此营养不良发生率高[45]。

本研究排除了卧床与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样本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低估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营养不良或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病率。另外,本研究样本量偏小,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研究结论。

4 结论

北京市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对于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以及日常活动能力低下、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更需引起重视,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做好该类人群的健康管理,需要全科医生针对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可控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如低BMI、合并抑郁等方面,需引起重视。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的全面覆盖及报销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医保,这一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保证患者就医及用药的依从性,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使其接触更多营养相关及饮食指导知识,从而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贡献:袁敏负责研究的构思与设计;袁敏、黄雅芳、贾建国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袁敏、郝立晓负责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袁敏、郝立晓、贾建国负责结果的分析与解释;郝立晓、贾建国负责论文中英文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养老营养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养老生活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养老更无忧了
蔬菜与营养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