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2020-06-08 10:43刘泽汀谭海丝许杰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刘泽汀 谭海丝 许杰

【摘 要】本文阐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缺乏服务意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深入开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调研活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内涵;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服务水平;产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081-0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该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抓住“双高计划”发展机遇,提升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竞争力水平和办学吸引力,推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尤其是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引领职业教育服务、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深入研究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是“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把握好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高职院校才能因地制宜地开设合适的专业,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

(二)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坚持产教融合是“双高计划”提出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产教融合的基本着手点是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要求。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才能够使高职院校师生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够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专业”和“高水平高职学校”,才能为经济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三)提升服务能力。“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改革要求还包括提升服务能力。高职院校若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尤其是要提升符合当地需求的产业走向中高端发展水平的服务能力。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决战时刻,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大范围实施面向农业农村的高质量职业教育和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紧缺领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实施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职工继续教育,吸收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这四类人员(以下简称“四类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就读。此外,加强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服务、开发新产品、转化技术成果,努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民族传统技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也是对高职院校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的具体要求。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又一个改革任务要求是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包括信息化理念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构建、信息化资源的完善等几个方面。让高职院校的全体师生都具备信息化理念,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化理念意识,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必备思想意识。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是保障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硬件条件,需要高职院校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完善是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主体内容。只有提升了信息化水平,高职院校才能够运用信息化方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不足。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意识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总量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具体原因不甚了解,对实体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也知之甚少。也未看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向好趋势,不知道自身应把握哪些机遇才能对经济发展有所作为。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当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体现在诸多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政策机制未能与企业规章制度紧密衔接。高职院校多为事业单位,长期的事业单位政策机制形成的惯性导致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习惯于以往的工作模式,与企业尤其是新型企业的规章制度脱节严重。在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存在不切实际、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多为“挂职”。名义上已经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而实质上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三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没有意愿和精力去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事重复性的低端劳动,无法掌握企业关键技术和信息,脑海里无法构建系统的技术工艺流程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较少。高职院校虽然大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离“双高计划”所要求的产教融合深度相去甚远。

(三)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较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缺乏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识,体现为以完成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为主,未意识到高职院校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缺乏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发展过程的动力。服务水平较低体现在服务方式单一,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是向企业输送学生作为低端劳动力,为企业生产经营降低成本,而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等服务内容少有涉及。这是因为非“双高计划”范围内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發展的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教师技能水平层次较低,或是只掌握理论知识不熟练技能操作,无法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无法做到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或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服务方式也无法做到创新。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双高计划”要求的标准差距较大。信息化理念无法跟上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信息化资源的自主研发匮乏,获取信息化资源的渠道不多,资金投入较少。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深入开展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调研活动。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首要调研的对象就是当地实体企业。只有充分了解相关行业企业的人事及用工状况,包括薪资待遇水平、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状况,才能对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符合“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要求,也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的学生。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内涵。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双高计划”建设机遇,依据订单培养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证直接对应,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保证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满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证要求,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相吻合。把产教融合推向深入发展,通过“订单班”培养等产教融合模式,打通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路径,弥补当地企业的人才缺口,把“双证书”人才培养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输送到企业各个岗位上,尤其是为非公有制企业及配套服务行业提供更多人才选择。

(三)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服务水平。在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引领下,有效地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推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广西的高职院校可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广西华信会计师事务所等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根据“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素质和能力—课程”的设计思路,围绕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锻造为根本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创造出经济价值。“双高计划”框架内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科技服务能力,获得过发明专利、创造过新型产品,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双高计划”加强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使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研发和科技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前述的校企合作,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能够为当地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能够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服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当地企业的具体实施办法可以参照四川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与企业的科技成果合作模式,通过科研成果转让、授权、出售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允许科研人员以个人名义入股相关企业,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产学结合,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产学结合,既是高职院校适应“双高计划”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地企业获取高职院校信息化支持的重要途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已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化资源,这些信息化资源正是当地企业需要的。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结合的模式,借助高职院校以最低的成本使用信息化资源,缓解企业自行研发而产生的过高成本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本文就“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阐述,结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分析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依托“双高计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策略,希望对推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泽汀,蓝苗苗,韦祯弋.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以桂西北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发展为例[J].广西教育,2019(9)

[2]陈志杰.基于“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

[3]任君,胡晓霞.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J].职教论坛,2019(4)

[4]符宇劼.广西各市GDP排行榜2018[EB/OL].(2018-01-03)[2019-11-03].https://www.phb123.com/city/GDP/21083.html

【基金项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教改立项重点项目“依托桂西北旅游产业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GXXDZD201901)

【作者简介】刘泽汀(1987— ),男,硕士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谭海丝(1994— ),女,廣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许 杰(1988— ),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责编苏 洋)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