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数学课堂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20-06-08 09:54潘田刚魏玉晓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语言探究

潘田刚 魏玉晓

新课程打破了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传统做法,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我对学生数学能力方面的培养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和同行们交流一下。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勇于发现、探索的精神。

(1)启发点拨,激发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思维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启发点拨使学生知道思考的方法和程序,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如教学“超市运来40箱水果,里面有30箱橘子,其余的是蘋果,橘子比苹果多多少箱?”我从问题入手引导激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橘子和苹果的箱数都知道了吗?怎样求苹果的箱数?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理清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水平。

(2)创造气氛,拓展思维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浓厚的讨论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讲了“圆柱体的认识”后,我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一位同学说:“我想知道粉笔是不是圆柱体。”我及时表扬:“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这样长期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讨论研究气氛,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一是正确引导,让学生说规范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我通过操作的有序性来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让学生总结概括数学概念,提高他们语言的准确性和简练性;在解答应用题的分析推理中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性。二是明确要求,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把自己的思考方法、解题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能听懂、听明白,促使他们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思路。

(2)培养学生“辩数学”的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互改作业,交流不同做法说给同桌听”,“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发表不同意见说给同学听”,努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思考、相互辩论的氛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利用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创新的动力。比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我让学生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通过让学生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引出数轴。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2)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敢于冒险,敢于犯错,让学生发挥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这时学生就开始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是怎样计算的?它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这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改革的目标。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语言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