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11 03:49王业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负性肺结核医护人员

王 蕾,王业建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61)

结核病是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并且死亡率居单一传染病首位。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犯肺部引起肺结核,但也可侵犯其他部位发展为肺外结核。2019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据约有1 00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中国以9%占全球第2位[1-2]。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3-6]。肺结核与肺癌是发病机制差异很大的疾病,但近几年,肺结核合并肺癌风险逐渐增加,而合并肺癌也成为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大多存在孤独、绝望、焦虑、恐惧、烦躁、怀疑、逃避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在常规治疗时增加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心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45例。入组情况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也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入组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且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肺结核诊断(WS288-2017)[8]。对照组45例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3±11)岁;观察组45例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1±13)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方案: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产生的负性情绪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孤独、绝望、焦虑、恐惧、烦躁、怀疑、逃避等,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负性情绪来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对恐惧患者,医护人员应注意谈话技巧和沟通方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不急不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勇敢面对疾病,首先从精神上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对焦虑和烦躁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告知病情,不要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讲述,也不要说话过于直接,以免打击患者的信心,更不要半遮半掩,以免患者产生怀疑而变得更加焦虑。应该以通俗易懂和委婉的方式解释病情和治疗后可能取得的较理想的效果,嘱咐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便顺利康复。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怀疑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主动向患者解释清楚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最新治疗手段,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另外,告知患者家属、朋友或同事要多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状况进行评定。SAS量表是Zung于1971年编制的,分为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1~4分,20项得分相加乘1.25为最终得分,临界值定为50分,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9-10]。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抑郁状况进行评定。SDS量表是Zung于1965年编制的,分为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1~4分,20项得分相加乘1.25为最终得分,临界值定为53分,得分越高抑郁越严重[9-10]。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进行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SF-36量表包括8个大项和36小项,分值设置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11]。

2 结果

2.1 2组SAS、SDS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5.56±3.41)、(38.42±3.52)分,低于对照组的(44.12±3.03)、(50.13±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32;t=4.679,P=0.009)。见表1。

表1 2组SAS、SD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SF-36评分比较观察组SF-36量表中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机体疼痛、情感职能、健康总体自评等8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44;t=4.272,P<0.001;t=5.241,P<0.001;t=5.386,P<0.001;t=4.587,P<0.001;t=6.538,P<0.001;t=5.432,P<0.001;t=4.087,P<0.001)。见表2。

表2 2组SF-36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肺结核与肺癌都属于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往往会导致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容易导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生[12-13]。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无法忍受的痛苦,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绝望、焦虑、恐惧、烦躁、怀疑、逃避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导致病情恶化,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此时患者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外,心理干预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心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的解释、温和的态度、合适的沟通方式、争取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等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5.56±3.41)、(38.42±3.52)分,低于对照组的(44.12±3.03)、(50.13±2.53)分(t=3.218,P=0.032;t=4.679,P=0.009)。观察组SF-36量表中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机体疼痛、情感职能、健康总体自评等8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99,P=0.044;t=4.272,P<0.001;t=5.241,P<0.001;t=5.386,P<0.001;t=4.587,P<0.001;t=6.538,P<0.001;t=5.432,P<0.001;t=4.087,P<0.001)。这说明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逐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肺结核医护人员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