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割方式放疗治疗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

2020-06-11 03:49刘慧云刘东胜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疗程病灶剂量

刘慧云,刘东胜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肿瘤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骨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其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极易出现骨转移,肺癌、肾癌等也可能在晚期发生骨转移。骨转移肿瘤对正常骨质造成严重侵蚀,可能导致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的发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放疗是治疗骨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预防病理学骨折、防止脊髓压迫等作用[3]。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骨转移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排除曾接受骨转移肿瘤放疗或手术患者,有精神疾病或沟通认知障碍患者。根据放疗的分割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3~81(58.2±8.2)岁;原发肿瘤:乳腺癌8例,食管癌14例,结直肠癌10例,前列腺癌9例;单发病灶33例,多发病灶7例。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82(58.5±8.4)岁;原发肿瘤:乳腺癌5例,食管癌15例,结直肠癌8例,前列腺癌12例;单发病灶31例,多发病灶9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照射治疗,根据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扫描等检查明确骨转移肿瘤部位,对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以俯卧位后野照射,上下界各1个椎体,左右界为椎体边缘1~2 cm。对于其余部位的骨转移肿瘤,边界清晰的病灶边缘外放2 cm,边界模糊的病灶边缘外放3 cm。对于多发病灶患者,若病灶相邻,则尽可能在1个照射野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放疗:每次照射2 Gy,5次/周,总照射剂量为40~50 Gy。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分割方式放疗:每次照射4~5 Gy,2~3次/周,总照射剂量为30~40 Gy。2组患者在放疗前1 d均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1次,共使用2次。

1.3 观察指标1)于放疗结束2个月后评测2组患者止痛效果。完全缓解: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疼痛症状大部分消失,不干扰睡眠和日常生活;轻度缓解: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对睡眠和日常生活存在一定干扰;无效:疼痛症状无减轻。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总有效率。2)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止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

表1 2组患者的止痛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痛、血小板减少、贫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P=0.592;χ2=0.061,P=0.805;χ2=0.556,P=0.456;χ2=0.205,P=0.651;χ2=0.054,P=0.816);2组患者不良反应大多为Ⅰ、Ⅱ度,其中观察组仅有2例Ⅲ度不良反应,对照组仅有4例Ⅲ度不良反应。

表2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逐渐增多,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骨骼作为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之一,其发生率也明显提高。一旦发生骨转移,可能导致严重疼痛、病理性骨折等,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对于骨转移肿瘤患者,需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骨转移肿瘤的疼痛发生机制可以分成生物性和机械性2个方面:骨转移肿瘤导致骨膜伸展,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刺激痛觉传导;转移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和释放出致痛物质;转移肿瘤周围的肌肉紧张,增加疼痛感。放疗是临床上治疗骨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高能量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或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速度,缩小转移肿瘤病灶,促进溶骨破坏病灶骨愈合,通过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等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5]。单纯的放疗在48 h左右即可改善骨转移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其对于7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对于40%~60%的患者可完全缓解疼痛。通常在单纯放疗中,选择合适的放疗剂量也十分重要。虽然短疗程放疗和长疗程放疗都能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但是长疗程的放疗往往具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6-7]。若患者的预计生存期较长,则疼痛症状有更高的复发率,故而更推荐长疗程放疗;短疗程放疗更适合复发性的疼痛患者[8]。

骨转移肿瘤目前尚无标准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单次大剂量分割放射与多次分割照射的疗效优劣一直没有定论[9-10]。本研究果显示,常规分割方式与大剂量分割方式放疗的止痛总有效率相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相近,且多为Ⅰ、Ⅱ度等轻度不良反应,说明不同分割方式的放疗均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也较高。但是大剂量分割方式见效快,疗程短,而常规分割方式见效慢,疗程长。临床医师在选择放疗的分割方式时,对于预后不佳的患者,如原发肿瘤分化差、重要脏器转移、预计生存期短的患者,宜选择大剂量分割方式放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缩短见效时间和疗程;对于预计生存期长、原发肿瘤进展慢的患者,可选择常规分割方式放疗[11-12]。

综上所述,常规剂量、大剂量分割方式的放疗在骨转移肿瘤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均能起到满意的止痛效果,且安全性高,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预计生存期等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放疗分割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疗程病灶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治前列腺增生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