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带学生走出抑郁

2020-06-15 16:06胡敏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抑郁辅导

胡敏仪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日益突出,受欺凌者会出现抑郁、孤独、焦虑、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甚至产生自残的行为,严重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案例通过形成“班级一学校一家庭”三级联动,全面建构高质量的联动机制,帮助受欺凌者小A适应当下的学习和生活,走出抑郁。

[关键词]校园欺凌;抑郁;三级联动;辅导

一、案例概述

来访者小A,女,13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一段时间后,情绪波动比较大,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比较差,有厌学情绪。喜欢跟男同学称兄道弟,与女同学的关系比较疏远。经常会做一些旁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例如:特意反复地把水洒到同桌的桌面,把同学的书袋戳得破破烂烂等。第一次月考后,发现该生自残的现象。

通过家访和心理咨询,了解到该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遭到班里女同学B长达两年的校园欺凌,此后便不再活泼开朗,抗拒与人接触,不善交际。事实上,小A已有多次自残,有时还会出现被欺凌的幻觉,只是家长一直没有发现问题,非常自责。后经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症。

二、成因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发现激发小A病情的原因以下几个:

1.受到长达两年的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很容易被大众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遭受校园欺凌会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危害。小A曾遭受到肢体、言语、社交和网络等方面的欺凌,不但身体受到伤害,经常头痛,还出现自我评价降低、缺乏安全感、产生幻觉等心理疾病,可谓是身心俱损!

2.明显产生新生适应不良症。小A本来就不善于与人交往,进入初中后,难以融入新的学习环境,加上学业压力增大,月考之后发现自己考砸了,由此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焦虑感,更加挫败小A的自尊心。另外,小A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产生一系列快速的变化,有很多少女的烦恼和心事,却没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学习生活十分压抑,从而导致了个体抑郁。

3.消极认知归因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积极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其自我功效感;而消极的认知归因会使学生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当经历一个负性事件时,小A会习惯性地采取消极的归因。例如:在长达两年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受害者小A一直把受欺凌的原因归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好,让同学讨厌,所以才受欺负。当欺凌者受到批评和教育时,小A觉得很内疚,觉得是自己把事情告诉了家长和老师,才导致欺凌者受处罚。小A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更加让她对自己失去信心,加重了抑郁症的发展进程。

三、策略实践

根据以上成因分析,小A抑郁症的诱发并加重,跟患者具有强烈的低自尊感、新生适应不良症、学习焦虑、消极的认知归因等有很大关系,而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小A抑郁的重要因素,本人提出了建立“班级一学校一家庭”三级联动的机制,把班级、学校和家庭拧成一股合力,建立预防并减轻小A抑郁的发生联动机制,带患者走出抑郁的困扰。

(一)多措并举,营造和谐有爱的班集体

1.进行陪伴教育,开展认知行为治疗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思维,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是学生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抑郁症需要的是长期的陪伴、倾听和共情。平时我会经常关心小A,寻找合适的时机做好小A的引导工作,帮助她找出不合理的认知。例如:让小A坚信她是值得被好好爱护的;帮助小A澄清对友谊的认识,追回之前被索要的钱财;鼓励小A增强生命的韧性,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治疗,她逐渐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初步摆脱消极思维模式的影响,重建认知结构,抑郁状态明显得到改善。

2.进行结对子帮扶,营造良好的班风

营造和谐班风是班级建设的基本内容。良好的生生关系是保持学生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像小A那样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缺失的学生,良好的班风可以满足她交往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友谊,提高安全感,减轻抑郁情绪。

针对同学对抑郁症有误解的问题,我马上召开了相关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正面认识抑郁症,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情绪。我还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人际交往比较好的同学,主动和小A交往,辅导小A功课,实行结对子活动,为小A营造一个被信任和受欢迎的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小A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

3.提升价值感,增强自信心

根据小A擅长跳舞这一特长,我特意安排了她担任文娱委员,鼓励并指导她开展了校运会出场舞蹈排练、七年级才艺展示等活动。在她的努力下,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学期末评选“艺术积极分子”,小A因为贡献突出,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可并最终入选,她高兴极了,自信心倍增,在同伴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

(二)全面部署,建构高质量的联动机制

针对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学生心理抑郁、校园欺凌等问题,学校在开学初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活动,建构高质量的联动机制。例如:我校联合石楼社工服务站开展了“校园无欺凌,你我共参与”的反欺凌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公众号、宣传栏等重要的宣传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普法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开展全面普访工作;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学,成立了心理辅导小组,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对建设平安校园,维护校园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家校合作,构建心理健康大教育

家校合作,构建心理健康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個标志,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矫正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中小A的母亲性格也比较悲观,对小A病情非常自责。我们怀疑小A病情跟其母亲性格的遗传或性格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所以,首先要改变家长认知,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减轻家长的自责心理和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治疗。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最好的药物是关爱、陪伴和沟通。我鼓励家长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多观察和陪伴小A,关注孩子的心理动向;理性看待学习成绩,不要夸大小A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给孩子树立治病的信心;不要当着小A的面把孩子与其他人相比在能力范围内,给小A报一个舞蹈兴趣班,培养她的兴趣爱好,增强小A的自信心;多带小A出去参加公益活动或者旅游,开阔视野、放松身心,增进亲子间的亲情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经过半年的“班级一学校一家庭”三级联动干预,小A已经没有再出现幻觉和自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所增强,同学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干预效果明显。但我们应该明白,抑郁症学生干预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采取积极措施持之以恒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联动机制质量,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走出抑郁的阴霾。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抑郁辅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