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校园欺凌治理探究

2020-06-15 16:06杜锦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生命教育班级管理

杜锦升

[摘要]人的教育活动最终指向是生命的要求,否则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教育活动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并且无论从量与质的变化历程中,始终如一地为生命服务。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主要在校园,学校在校园欺凌上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义务。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在防治校园欺凌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园欺凌;班级管理

人的教育活动最终指向是生命的要求,否则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因而,教育活动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并且无论从量与质的变化历程中,始终如一地为生命服务。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加强生命教育,是实现其它教育的保障,更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加強生命教育,实质上就是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本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生命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懂得关注自身生命的同时,也学会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地防止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一、校园欺凌成因分析

“校园欺凌”一词,在当今社会热点关注中已经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校园欺凌”应该足够引起全社会对其进行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及提出合理性的对策。

校园欺凌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最为直接是肢体欺凌和语言欺凌,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欺凌已经成为当前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校园欺凌,都对被欺凌者来说,都产生身心上的损害,体现了欺凌者对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行动上做出对生命不尊重的做法。而要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提高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落实关爱生命的行动,加强生育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其实,校园欺凌实质上是生命教育缺失的一种现象。从欺凌者来说,是个人生命观上的扭曲,导致了对生命的敬畏、关爱之情;从受欺凌者来说,往往也缺失了对生命的自我尊重和保护意识;从旁观者来说,往往缺失了关爱他人生命的意义,要么冷眼旁观,要么不知从何人手帮助受欺凌者,从而也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无论从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来说,对校园欺凌现象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与其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家庭教育方面,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是主要原因。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一个极端就是容易导致孩子在处理人际纠纷或心理宣泄上,采用“崇暴”方式,成为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另一个极端就是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逆来顺受,成为校园欺凌中的受欺凌者。另外,个别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于放任自流,未能就孩子的成长中做出正确的指引,导致孩子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方面,不良的环境因素也是诱发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如某些宣扬暴力的影视作品、网络环境,青少年长期的耳濡目染,难免会出现模仿的行为;另外,个别学校的周边环境复杂,社会不良青年聚集,利用引诱、威迫等手段,也是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很好地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也是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校园欺凌的防治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主要在校园,学校在校园欺凌上必须承担相应的管理义务。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在防治校园欺凌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知识增长、个性形成、品德修养都与班集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班级文化的形成,对学生具有熏陶作用,而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班级管理是是分不开的。能否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班级文化,这与班级管理中能否加强生命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班级文化一经形成,班级管理就可以利用集体的渲染性,借助集体的力量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避免或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加强生命教育

(一)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关爱生命的唤醒者

无论教育如何改革,教师作为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否定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又或者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生命的热爱。无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都应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都应该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懂得并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做法。

(二)充分利用班级管理中的宣传阵地,让生命教育成为班级文化的主旋律

班会课、板报、宣传栏等,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强大宣传阵地。作为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社会上或身边的一些校园欺凌案例进行讨论,从分析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现象背后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关爱生命,不做欺凌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掌握受欺凌时的应对方法;引导学生不做旁观者,不仅要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主动去关爱和保护他人的生命;引导学生除了关爱人类自身的生命,还要关爱其它物种的生命,等等。

(三)用感恩教育,促进生命教育的践行

让学生懂得在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父母、朋友和他人帮助与关怀,在为自己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感到欢欣时,更要学会感恩别人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结合清明、重阳等节日,发动学生为父母、长辈做感恩回馈的行动,如为父母洗脚,为长辈清洁等;可以结合教师节,让学生以朴素的行动向老师表敬意;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向身边的同学或朋友表达谢意等。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让班级体的感恩之风盛行,多一些祥和少一些暴戾,正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对校园欺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四)强化榜样的力量,以评价推进生命教育

班集体的管理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评价功能。班级可以在周、月、学期开展评选优秀活动,如评选“环保之星”“孝义之星”“敬师之星”“礼貌之星”等等。通过评选各类优秀,树立榜样,以正能量去感染整个班集体,既有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班集体,更是生命教育的具体化。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让人懂得生存,学会生活。班级管理自身就是教育行为,通过班级文化实现对学生的“教化”。强化班级管理中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和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正是回归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只有当人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才能在行动上做出对生命关爱的付出,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生命教育班级管理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