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27 14:12周先宏
考试周刊 2020年51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热衷探讨的话题,尽管我们一直在积极倡导“向40分钟要效益”,尽管课改之风刮了一遍又一遍,但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甚至是无效化问题仍然在时刻困扰着我们。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储备、教学艺术和编写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学艺术;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在这里,“德”是根本,“才”是基础,“术”是境界,语文教师在这三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会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补差补缺,精益求精。由于语文学科拥有庞大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所以語文课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语文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就取决于能否合理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个人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高尚的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为师之根本,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师德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也提出了“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是否会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能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成绩,最要紧的就是有没有高尚的师德。

习总书记在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论述中,就提出了要有仁爱之心的思想。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一切以学生为本,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就会勤于钻研,乐于钻研,不断去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而一个不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工作上就会懈怠,就会应付,甚至做出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严重伤害学生身心的事情来。

二、 丰富的知识储备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一缸水。这就是说,我们需要拥有比所需教授的知识多得多的知识储备。如果我们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如何提高知识储备呢?

(一)博览群书

读书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普希金),“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读书不仅可以增加积累,还可以提高修养,保持活力。古今中外,学识渊博之人无不是热爱读书之人,“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的童年是饱受艰辛和折磨的,但他却时刻不忘读书,从书中汲取精神养料,找到生活的勇气,也为今后的成功打好了基础。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博古通今,做到厚积薄发,课堂上就可以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带去强烈的享受和震撼,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以身示范,给学生做表率,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体验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和道理,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可以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使之转化成我们的课程资源。

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往往对来自生活中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善于体验生活,课堂上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能增添课堂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敬可爱,我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正反实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引导学生学会了迁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重要性,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 精湛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又是艺术中的艺术。只有讲求艺术的教学,才是具有活力的,才能对学生构成吸引,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备课,活用教材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教师上课也应该做到精心准备,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活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不可以被教材所束缚,陷入“教教材”的死胡同。我们应更新理念,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用教材教”。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语文课堂也彻底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避免枯燥的说教,简化教学程序,分散重难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爱学、好学、易学。

(二)语言生动,有启发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彼此间的讨论、交流获得新知。但是学生的讨论难免会不着边际,不够深入,甚至于南辕北辙,这是就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言语应该少而精,要用得适时、恰当。

具体来说,对教师的言语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是语言生动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2. 灵活而多变的肢体语言。这是语言生动形象的必要条件,它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化抽象为具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3. 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弹性,具有魅力,能吸引学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包括抑扬顿挫的语调,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安排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三)善用机智,合理生成

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也未必是按着教师的意愿进行的。课堂是活的,学生更是活的,在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令教师始料未及的事情,比如说突然有外人打断了教学过程,比如说学生有了惊人的表现……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驾驭课堂,沉着冷静地应对。我们要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尽可能地把这些突发事件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四)课堂新颖,富于变化

一成不变的课堂是没有吸引力的,我们要尽可能在每一堂课都给学生带去一些新的东西,环节安排可以,板书设计可以,问题拟定也可以……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可以让学生在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编演课本剧;《生命桥》可以让学生简单画出斑羚飞渡的示意图,感受老斑羚为了种群的生存,甘愿走向死亡的崇高精神;《黄河的主人》可以从“黄河的主人是谁”入手,深入文本学习,体会衬托的手法,理解艄公被称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第一次抱母亲》可以和平时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母亲的付出与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都喜欢新颖的课堂,富于变化的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它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學生对课堂始终充满期待感。

四、 编写教学反思

华师大著名教授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教学反思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我们教书育人,不能仅仅满足“教书匠”的角色,认为上了课改了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做一个科研型教师,不断去寻找提升自我的办法,而教学反思就是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首先,我们要拥有反思的习惯。上完一节课,我们要反思;处理了一件事,我们要反思;做了一次家访,我们要反思;谈了一次话,我们要反思;举行了一次活动,我们也要反思……其次,我们要掌握反思的方法。成功了,我们要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要吸取教训;我们可以一个人编写反思札记,也可以就某个话题和同行交流;我们可以反思自身行为,也可以反思学生表现……

五、 结语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我们要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找到恰当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先宏,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市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