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流程化策略分析
——以资助工作为例

2020-06-28 07:58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辅导员

赵 慧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努力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工作重心。要想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校除了要抓好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学校育人体系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及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以及学生事务管理者需要结合目前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进行分析、改进,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流程体系,促进学生管理的各项事务向常态化、流程化发展,进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复杂,工作内容繁多,而且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具有个性化、感情化、盲目性等特征,学生管理者每日疲于应对各种琐事杂事,事务性的工作多,程序也相对繁琐,难以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事务性工作进行总结并找出规律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表面化。

以资助工作为例,高校资助工作为例行性工作,时间集中在每年的下半年,资助项目涉及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高校学生管理者需认真贯彻国家及省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及流程开展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必须做好高校资助工作,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学有所教、学有所成。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各高校大多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困难学生的识别不精准。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环节,由于缺少明确、细化、量化的认定标准,再加之时间安排紧急,被认定学生众多,情况多样,部分学生为了获得物质资助不惜开假证明,夸大贫困程度,而部分贫困学生却因为个人原因未主动提出申请。对建档立卡学生掌握不准就会出现认定不准确的情况,会让家庭相对富裕的学生进入到贫困生库中,而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却未进入到贫困生库中,违背了国家建立资助育人体系的初衷。

第二,工作落实存在困难。国家、省政府每年都会下发详细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以明确评选标准和程序。学校需对上级文件精神进行转化,下发至各系,各系再将要求下发至班级辅导员,由班级辅导员来负责具体执行。各班级辅导员人数较多,经验不同,对文件要求的认知和把握存在差异,有经验的辅导员凭经验开展工作,对变化点及细节把握不准,而经验不足的辅导员难以正确理解文件要求,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摸不着头绪,需要询问其他人员,效率低下且执行不到位,大大影响了资助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第三,经验未得到总结和固化。资助工作虽然每年的政策都会有适当的调整,但大方向、所需材料、操作流程基本不变。如果今年的资助工作存在问题但却没有得到解决,那么明年还可能会重复发生这类问题,若是新的学生管理人员来接手这项工作或者让没有经验的辅导员来具体推动落实这项工作,那么只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3 以流程化、规范化为目标来完善高校资助工作

3.1 完善信息和细化标准

3.1.1 建立学生数据信息库,保证资助对象的精准性

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和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因此,资助育人工作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准则。建立学生数据信息库是正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依据,数据信息的收集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学生入校报到时需填写基本信息统计表,学校需对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家庭收入情况等内容进行统计整理,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其次,对学生的一卡通消费情况、学校银行卡使用情况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情况。最后,通过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学生调查、当地政府部门电话确认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进一步补充和核实。建立详实、完整的学生数据信息库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一方面能够主动掌握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避免学生提报的数据不真实,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对其给予相应资助,确保了资助对象的精准性。

3.1.2 细化量化认定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分为三档: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档次划分及确定对象需要制定细化、量化、可测算的认定标准。为了便于操作,可先设置硬性指标,从硬性条件上进行大致划分和确定,例如,建档立卡学生、残疾学生、低保户等可直接被认定为特殊困难学生。然后根据硬性指标来制定软性指标,但还要结合班级整体情况来进行均衡调整。若无法通过硬性指标来进行精准认定,便可使用软性指标来对不同层面的经济困难情况赋予适当的权重分数,大方面可从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收入、子女受教育情况、家庭支出、自然灾害损失等方面进行标准设置,具体细化标准按照smart标准执行,要以能够量化计分和客观反映家庭经济情况为原则,同时对接学生数据信息库。部分佐证材料可由学生出具,如果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表内容与数据信息库不符或无记载,则需要进一步查实。

3.2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机制

3.2.1 制订详细的操作说明,确保资助有效落实到位

资助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对资助政策的解读。国家、省、学校都制定了各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评选通知,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资助管理实施体系,具体执行由各院系来负责。因此,院系资助管理员要先对各类资助政策进行解读,明确其标准、程序及要求,然后将资助政策转化为可执行和更加细化的操作说明,便于各班辅导员按照操作说明来执行。操作说明中应涵盖名额分配情况、评选标准、评选流程、注意事项等,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质量。

3.2.2 建立资助管理流程体系

流程体系的建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资助管理体系的分类分级,对目前整个资助管理体系进行分析调研,确定资助管理体系类别,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省级奖助学金评选、勤工助学,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可再根据认定阶段进行划分,国家/省级奖助学金评选还可根据奖项进行细化分类。分类分级是为了确保资助管理体系的覆盖度和可操作性,避免遗漏,如图1所示。

图1 资助管理体系框架图Fig.1 Framework of funding management system

第二步为资助流程的梳理和制定。根据资助管理体系的分类分级情况,可针对最底端的业务模块来制定流程,识别流程中涉及的所有角色及职责,按照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和时间节点来对每一角色的活动进行顺序排列。同时,还要对活动中涉及的模板及文件资料等进行整理,将其作为活动执行时的参考文件或使用模板,形成一套完备的操作标准,实现资助管理工作的流程化,如图2所示。

图2 流程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cess

3.2.3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流程的时效性

流程梳理是持续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实际工作内容的改变和要求调整来对流程进行相应变更,同时也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来对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比如删减不必要的活动,将串联的活动并联,为某些复杂的活动制定实施细则,以提高工作效率。资助工作看似繁琐,涉及的材料多,耗费的时间较长,但工作中注重部分活动并行,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班级认定和学生数据信息库比对同时进行,这样将会减少等待时间,而且部分纸质材料改为了电子填报,避免了重复打印。流程是在对经验和问题进行不断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指导业务开展的工具,能够为后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4 结语

本研究主要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为例,通过业务梳理、经验总结、流程体系搭建来实现精准资助,规范资助业务流程。学生管理工作涉及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业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可以以流程为工具来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业务进行详细梳理,搭建规范完善的业务流程体系,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辅导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