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写中兼得言意?

2020-06-29 07:41牛树银牛子瑶
江苏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荷花文本内容

牛树银 牛子瑶

【关 键词 】言意 兼得 ;读写 结合 ;随文 练笔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教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讲授了数百篇课文,可为什么学生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呢?细细考量,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太注重课文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因此,语文课堂要追求“言”“意”兼得,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习得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内容,悟得课文的思想。

1.品味得“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本的情感共鸣点,还要关注那些有 特点 、有规 律、有巧 思的 字词 句段 ,引领 学生 体悟文本的感性和语义的理性,让学生在内容和形式中真正读懂文本。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下《燕子》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等词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小燕子的可爱。进一步品味文本,可以发现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语言对仗工整,富有变化;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细细品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形象跃然纸上。学生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知,语言表达能力在品析文字中得到训练和提升。

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文本内容学生一般都能看懂,难在需要教师点拨他们理解含义,引导他们发现语言的形式。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可以通过这个例子习得语言的运用规律,在品读中揣摩、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从而领略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2.联系得“意”。

“意”从何而来?有价值的解读文本之“意 ”,既要 有通 识性 解读 ———抓 住课 文中 的核 心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分析词句中蕴藏的含义,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尊重 作者 的经 验);也 要有 个性 化解 读— ——引 导学生在语言中感受文本深意,在文本深意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尊重读者的理解)。那么,怎样借助联想的方式,开掘文本本意,读懂“弦外之音”?

以统编语文教材三下《荷花》一文为例。《荷花》一文,如果作者只描写荷花美丽的姿态和色彩,那只是简单的状物描写,而未触及个人情感,很难通过文字触及读者内心;而本文在展现荷花之美的同时,还与荷花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互动,这会带领读者进入赏花情境,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叶老在勾画了荷花之美以后,又回到自身的体验——变成了一朵荷花。这种“物化”的想象超越了一般写景状物的文字,是本文最精彩的地方,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入境的最佳载体。

在教学时,教师播放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循着音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在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会产生奇特的幻想,产生浓烈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当学生理解这一情物转换后,教师出示古诗《庄周梦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身荷花的奇特体验和忘我境界。通过由此及彼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想象的审美思维和拟人的表现手法,更能深切地感受作者和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意。

在教学中如果只着眼于某一篇、某一点进行解读,可能会造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错觉,应只会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所以,在解读文本时进行有效拓展,链接和抓住课文核心词句,巧妙赋予文本现实意义,在纵向延伸和横向对比中求得对文本内涵解读的丰厚充盈。拓展思维的宽度、探究教材的深度、预设教学的广度,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帮助他们深刻领悟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

3.隨文练笔“,言“”意”兼得。

随文练笔,主要依随阅读教学而展开,就文取材,可以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结合起来“,言“”意”兼得,读写交融。这种练笔方式贴近文本、形式多样、短小精悍,能快速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文练笔的内容可以是习得作者表达方法后的读写迁移;可以是利用教材插图和文本空白处进行的补写;可以是基于文章意境、角色的改写;也可以是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故事的情节的续写;还可以是紧扣课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进行的扩写。

《荷花》一文的四、五两段虽言已尽但意未穷。教师可以巧妙设计练笔环节,引导学生扩写:读四、五两个自然段,想象自己也化为一朵荷花,会有怎样奇妙的体验呢?让学生根据阅读所学的表达方式,结合自身经验展开写作练笔。通过练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追寻“意”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驱动力,对“意”的追寻过程,恰是对“言”的深刻感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正确引导学生“沉入”文本,细心体会、探究、观察,感受作者 言语 的准 确而 传神 ,找准“练 点”,从中 理解 、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再“浮出来”,进行自我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到“言意兼得”。

言意兼得追求的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和领悟表达形式的基础上,追寻课文的“言”“意”兼得,从而使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

(作者单位:1.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2.江苏省徐州市大黄山小学)

猜你喜欢
荷花文本内容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夏天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