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学校培养“真人”路径探索

2020-07-04 02:10徐洁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6期
关键词:真人评价体系

徐洁

[摘 要] 本文解读了本真学校所要培养的“真人”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建构本真学校培养“真人”的五大体系:凝聚精神力量的文化体系、网格化活力高效管理体系、矩阵式自主发展课程体系、激励支持自组织学习体系、合作互动型内外部支持体系。同时,设计了本真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与标准。

[关键词] 本真学校;真人;评价体系

本真学校指的是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观照下,在继承优良教育传统的前提下,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学校组织功能,回归教育本真,构建起有利于师生和谐发展的开放、共享、共生、共创型的生态化学校。这里的生态化不仅指学校生态,还包含着社会生态和人类生态。本真学校建设的目的是要让教育返璞归真,其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因此,本真学校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真人”。

一、本真学校培养的“真人”内涵辨析

本真学校要培养的“真人”,包括本真学生、本真教师、本真校长、本真家长。

1.本真学生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力求描述出中国教育所培养学生的基本样态,这些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要进行个性化解读,本真学校培养的“本真学生”什么样?笔者认为,本真学校培养的“本真学生”应具有如下特质:

(1)品德高尚,具有家国情怀、人类大爱

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中包含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具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人类大爱是以整个人类的福祉为奋斗目标,心胸视野开阔,关爱人类与自然万物,这是气有浩然、襟怀坦荡的大写的人。

(2)自主发展,能够发挥潜能、学有所长

学生有自觉奋斗、自主发展的愿望与精神。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自由成长的空间里,尊重学习规律,全面挖掘潜能,具有人生追求,主动发挥才干。能够从自主学习走向终身学习,树立人生信念与理想,拥有人生志向。

(3)整体发展,做到身心健康、能力高强

整体发展与片面发展相对。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秀。常怀感恩之心,懂得回报与服务他人。通过持续不断地成长、发展,锻炼出服务社会、他人的强大能力。

简而言之,本真学校就是要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2.本真教师

教师不再是教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动机激发者、动力支持者、资源提供者、咨询建议者、策略指导者、测试评估者。

教师不再只是别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习者、研究者与新知识的创造者。教师是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教师基于学生学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建构,教师本人就是活的课程。建立成长共同体,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不再只是教学者,更是研究者和反思者,是对学生和自身自主成长的双重研究与反思,通过自己的榜样力量促进与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

3.本真校长

学校领导力的三个关键词是责任、激励和服务,这是“本真校长”最关键的任务。校长带领团队构建自我实现愿景,让每一个人在其中承担任务,使人人有归属感,激发师生潜能,为师生成长提供强大支撑。

4.本真家长

加强家校共建工作,通过学校引领带动,与家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使家长这支有生力量成为教育的同盟军、督查员、智慧库。

二、建构本真学校培养“真人”五大体系

本真学校培养“真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之下应有诸多子系统配合协作,促进本真学校变革。培养“真人”从五大体系入手。

1.凝聚精神力量的文化体系

如图(一)所示,学校文化生态系统包括“内含于心的思想认知文化,外显于行的制度文化亚层,外显于行的行为和符号文化,融合于家庭和社区的文化认同与互动。”优质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精神。真正有价值的学校文化大都有内生性的特点,有赖于学校自身的滋养与创生。叶澜认为,“文化”应该作为动词来理解,要创建自己的新文化,“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能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本身也应体现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增强每位教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并达成共识,构建师生共同追求的学校愿景。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中,这是润泽学生心灵的最强大、最根本力量。学校文化要深刻地落实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力求用成果解读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另外,学校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创造自己的新文化。

2.网格化活力高效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承认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明确规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借鉴这一管理评价标准和政府管理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来引导规范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科学、合理地調整组织架构,设置合理的“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止学校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管理主体可以是学校干部,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是家长以及校外热心人士。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避免了学校管理盲区。

为了让管理能够促进组织增强活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与措施使人人都仿佛是“动车组”的一个环节,人人带有自动力,大家的自动力聚集成共同前行的力量。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3.矩阵式自主发展课程体系

在数学中,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这里借助矩阵结构来描述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框架,在学校中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矩阵式结构化课程模型,建立起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丰富的课程超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课程设置中找到自己的爱好与兴奋点。

要做好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主要是指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和整合作用的那些理念、目标、思想、方向、思路等。”顶层设计必须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和课程标准要求,以学校文化理念为指引,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历史现状,从学校育人目标出发开发设计体系化的课程。通过顶层设计进行统筹,有效地克服学校课程中存在的零散、碎片化、肤浅、杂乱等通病。形成学校课程的灵魂,挖掘学校课程的深度。

注重三级课程的相互融合,提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质量,加强课程群建设。自主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进行动态化完善。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模块,设置分类、分层课程,供不同程度与爱好的学生进行选择与修习。引领学生在课程中体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的长久内动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大面积选课走班、学科教室、学分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一名学生一张课表。

4.激励支持自组织学习体系

自组织包含两层意蕴:“一是与孤立、分離、瓦解相对应,强调联结、组合、协同等组织形式和力量;二是与他组织相对应,重视组织过程中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自组织学习并不是“放羊式”的学习方式,而是在一定弹性空间内的规划性学习。是在一定的时间节点上有一定的任务要求。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包,这个资源包包括文本材料、电子资源、人力资源和一切可以提供的资源。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学习的工具,这个工具包括评价量规,也就是通过评价措施引领学生了解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知道确实学习到了这个程度。为学生设计阶梯型的问题链,在一定的学习目标引领下,优化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平深度学习的机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比如,学生不知道如何找出一篇文章的主题,那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包含寻找文章主题具体方法的可操作的资料和工具。因此,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支持手段使师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持续性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素养。

减少层级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激励支持型的自组织学习系统是一种积极挖掘优势和培育正能量的学校变革方式,发展学校的关键不在于寻找问题和对策,而重在发现优势和长处,基于弘扬优势的发展路径,引导师生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给学生自由时间,甚至留出一定的闲暇时光是保障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让学生自主规划他们的课程与学习。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教师的任务更重了。教师自己首先要阅读大量资料,从中选择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介绍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活动开放了,教师需要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开放性让教师必须不断汲取知识营养才能有效应对学生的提问需求。

5.合作互动型内外部支持体系

学校内外支持学生成长的系统要做到健全与完善。就物质与技术的因素而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在校园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如,学生选课系统的建立、学生过程性评价系统的完善等。

建立加强家校合作、社区合作的制度机制,得到家长的支持、社区的支持、媒体的支持,吸引公众参与学校事物的热情,获取整个社会环境的合作与支持。

社会资源进校园,如,学生公益社团开展活动可以与校外公益社团合作,利用他们的经验与人力资源等。校外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可以加强发展特长生培养。此外,把家长的成长与发展也列入本真学校建设中来。

三、建立“真人”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到底要走向哪里,已经走到了哪里,如何获知我们培养了本真学校的“真人”?这些都需要评价机制的保障与引领。

1.本真学校评价框架指标维度

本真学校推进建议从课程与课堂变革入手。学校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状况是影响生态系统健康和谐的重要指标,其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教育生态的重要标准。学校生态还要实现与社会生态以及人类生态的完满对接与沟通。

2.本真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标准

除此之外,还要配之以对管理者、教师、家长等不同群体的诊断量表,以引导规划这些人群的行为标准。建立起对学生、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前下发到学生手里,这是评价更是引领。不同的学科可以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细化要求,班主任、每一位科任教师都要给学生按照实际表现打出过程性评价分数。学科教师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指标来把握学生的学情,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既有量化评价又要有描述性评价,使用先进的网络平台作为技术支撑。通过学生、家长反馈获知对学校课程、学习等满意度情况。

评价自身需要不断跟踪与改进,不断对评价本身进行评价,根据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等的意见与建议建立起动态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志成.学校文化建设的解构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4(5):41-44.

[2]叶澜.试论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6(8A):1-10.

[3]李松林,贺慧.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5(6):8-12.

[4]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6):5-8.

[5]李希贵,等.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真人评价体系
学做真人
太乙真人打工记
真人秀F2
变色龙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