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缀叶丛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0-07-09 04:28滕华容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树冠

陈 雷,滕华容

(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安徽 阜阳 236000)

缀叶丛螟是继星天牛、美国白蛾之后,又一为害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重要食叶害虫。2019年6月阜阳部分薄壳山核桃育苗区发现该害虫发生,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未造成大的损失。由于该虫产卵集中、幼虫结网为害、取食量大、产卵部位较高不易发现,极易在短期内食光单株叶片,形成局部范围内整株光秃,加之幼虫前期为害留下的叶脉、叶片表皮,远远看去,形如枯死,既影响苗木生长,又严重影响林相美观。该害虫为害时间主要集中于七八月份,气温高、发育快,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爆发危害,是当前薄壳山核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现将该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 名称及寄主范围

缀叶丛螟(LocastramuscosalisWalker)又称核桃缀叶螟、木橑粘虫,为鳞翅目,螟蛾科[1]。缀叶丛螟喜食核桃[2]、薄壳山核桃[3]、核桃楸,同时为害多种林木:枫香、黄连木、南酸枣、盐肤木、黄栌、悬铃木、火炬树等。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雌成虫体长14~18 mm,展翅32~ 36 mm。雄成虫体长12~14 mm,展翅25~28 mm。体黄褐色,复眼绿褐色,触角丝状,足褐色。前翅中部有一黑褐色横带,锯齿形深褐色,外横线褐色弯曲如波纹,内外横线之间深栗褐色,前翅靠近前缘有两个黑斑点,外缘线浅灰白色,亚外缘线黑色,中室灰褐色,外缘顶角至肩角深灰色,基角黑褐色,顶角有一黄褐色小眼点。后翅灰褐色,近外缘色较深,向外逐渐减淡,近外缘处有一新月形黄白斑。雄虫前腿节无绒毛,雌虫前腿具有绒毛。

2.2 卵

卵椭圆形,初产浅豆绿色,密集排列成鱼鳞状,产于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一般每块卵1~100粒。卵壳布满网状纹,有粘液,粘着牢固。

2.3 幼虫

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渐变乳黄色,头部和臀板为黑色。每蜕一次皮后虫体,色泽逐渐转深。成熟幼虫长31~42 mm,头黑色,有光泽,宽约3 mm。前胸背板黑褐色,中间有1条浅色纵沟。背中线宽阔,杏红色,亚背线与气门线间基色为黑褐色,间有黄褐色斑纹,气门线以下为棕黄至浅黄色,臀板黑褐色,腹面和足均深黄色,全体有白色短毛。

2.4 蛹

蛹长12~19 mm,黄褐色、黑褐色至黑色。

2.5 茧

茧灰褐色,革质,扁椭圆形,长16~20 mm,宽8~12 mm ,结实,近似牛皮纸。

3 发生规律

在皖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薄壳山核桃根部附近土壤内结茧越冬,土壤深度一般在表层10 cm以内。翌年4月末5月初化蛹,蛹期20~25 d。至5月末6月初羽化成虫。成虫常于凌晨羽化,夜晚活跃,以上半夜最盛,飞行迅速,有很强的趋光性。羽化1 d后交尾,1~2 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薄壳山核桃叶片背面。成虫寿命 3~5 d,产卵后死去。一般经 2~3 昼夜,在临近叶片上连续产卵多块,每块有卵 30~100 粒不等。初产卵浅豆绿色,受精卵24 h后逐渐由绿变赤红色(未受精卵不变色),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经 7~10 d 孵化幼虫,孵化率 95%左右。6月中旬是幼虫孵化期,6月下旬幼虫为害显见,7 月中旬为害盛期。一卵块孵化几十头至上百头幼虫,初孵幼虫将临近枝叶片吐丝结网,形成大巢粘在一起,舔食叶肉,保留表皮和网状叶脉。此时幼虫活泼,白天在网内叶片上四处游走,蜕皮、排泄全部在网幕中进行。为害叶片多处于树冠外围及中上部,不易被发现。1~2 龄幼虫取食量较小,仅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加,取食叶片仅保留叶脉。一头缀叶丛螟幼虫一个生活史可蚕食 20~30 cm2,一个薄壳山核桃复叶大小。幼虫约4~5 d增1龄,共6龄,同一批卵块孵化的幼虫,蜕皮时间较集中。幼虫各龄期初蜕皮时胴体为白色,约30~40 min后渐从头壳始恢复色泽;3龄后,幼虫开始分成小群,把叶片缀成筒状,静止时在筒内取食;4龄后幼虫多在夜间取食、转移,白天静伏在叶片上或网筒内不动,偶遇惊吓即可爬出落地串爬。8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寻适宜地钻入土中结茧,幼虫吐丝做茧3~5 d,幼虫在茧内呈卷曲入眠越冬,老熟幼虫冬眠期 230~240 d。缀叶丛螟生活史见图1:

1-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12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注:≈——赵冬代幼虫;◎——蛹;+——成虫;·——卵;“—”——幼虫

图1 皖北地区缀叶丛螟危害薄壳山核桃生活史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3.1.1 清除寄主

清除周边共生寄主或寄主根际虫茧、树冠幼虫。根据阜阳发生地周边林木种类来看,香樟是缀叶丛螟的寄生树种,且为害较重。桃树及其他绿化树种有待进一步观察。

3.1.2 灯光诱杀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并及时消灭处理。

3.1.3 采摘网幕

缀叶丛螟的幼虫常在树冠上部和外围结网,并卷叶集中为害。在上年度发生较轻、当年网幕较少的地块,可以人工采摘网幕或用钩镰把虫枝割下,集中消灭幼虫。

3.1.4 挖捡虫茧

根据树冠虫巢数量,在树冠根际刨挖虫茧。缀叶丛螟的虫茧一般在树根旁或松软土里比较集中,在封冻前或解冻后挖取分拣,集中消灭。

3.2 生物防治

3.2.1 保护利用天敌

缀叶丛螟天敌较多,可以充分利用:卵期天敌有瓢虫类、华姬蜻、螳螂类;幼虫期寄生性天敌有姬蜂类、茧蜂类、钩腹蜂等多种;捕食性鸟类天敌有:山雀、麻雀、画眉、灰喜鹊、黄鹂、白头翁等多种益鸟。

3.2.2 喷施生物制剂

按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柯治 国等发表的《缀叶丛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论述,多种细菌、病毒、真菌可以制约缀叶丛螟的发生蔓延。缀叶丛螟幼虫为害期可喷施白僵菌粉剂;幼虫老熟入土期 ,于树冠下地面撒施白僵菌粉 ,然后浅耕松土 ,以消灭入土老熟幼虫。于 6 月上中旬幼虫初孵期,使用1 500~2 000 倍 2% 阿维菌素乳油或1%的甲维盐1 000倍液+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良好。同时,按照柯治国等的防治试验,苦楝油等植物性农药对缀叶丛螟有明显的拒食作用,尤其是250倍苦皮藤乳油和雷公藤根皮粉浸出液,拒食效果在95%以上。

3.3 化学防治

3.3.1 喷药防治

6-7月幼虫为害高峰期,2.5%溴氰菊醋3 000~5 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晴天上午8-10时逐巢喷洒,防治效果良好。

3.3.2 树干注射防治

害虫盛发期,在树干基部不同方位,根据树木粗度,用电钻钻孔4~8个,深达木质部2~4 cm,与树干成50°夹角,视虫龄和虫口密度、植株大小,用注射器注入40%乙酞甲胺磷(或氧化乐果)原液4~6 mL,并及时用湿粘土填封洞口。在防治缀叶丛螟的同时,还可兼治刺蛾、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猜你喜欢
薄壳山核桃树冠
薄壳山核桃种植现状与发展策略
薄壳山核桃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加工应用
山核桃
安徽庐江:山核桃成农民脱贫“致富果”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榕树
树冠
鸡蛋与薄壳建筑
松鼠的山核桃
一个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