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理科教学推广普通话的策略

2020-07-09 03:33陈红英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普通话小学教育

摘 要:普通话的推广运用,既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学所有学科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简述了在小学理科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理科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推广普通话的四大策略,以此丰富推广普通话的研究理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理科教学;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12-02

引 言

普通话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必备能力,已成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才入行条件之一。但由于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仍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不达标。除了小学语文教学外,在小学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方言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科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使用普通话,使用清晰、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既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又是成为数学名师的基本素养。

一、小学理科教学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1.是理科教学的内在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理科,学生学习数学的难易程度往往和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密切相关[1]。喜欢阅读、善于分析理解的学生,其学习数学的能力往往比较强。特别是数学应用题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学生只有正确地理解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不仅能使师生交流顺畅、规范,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是遵守法律的重要体现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工具,被法律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确要求一切教育机构都应推广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国务院也指出语言文字能力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目标。

3.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在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曾说:“一国人民,如果彼此不通语言,那就是一盘散沙,算不得现代化国家。”联合国关于21世纪教育的五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处”。现代人没有谁可以独立于人际交流与合作之外,想要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就必须具备与他人无障碍交流的能力。可见,普通话作为我国官方规定的通用交流语言,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理科教学使用普通话的问题与原因

笔者曾对工作所在地(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周边的五所小学的教师教学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够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教师比例约占30%,基本上集中在语文学科中,理科教学使用普通话的教师比例不足5%;在数学教学中,45岁以上的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仅有2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则绝大多数使用普通话教学。通过对教师教学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调查与个案分析,筆者梳理了小学理科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思想认识上不足

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数学教师对在数学课堂上推广使用普通话存在错误认知:一是认为学生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能够听懂地方语言,讲普通话没有必要;二是认为数学的关键是思维发展,数学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数学分析、数学思想、数学建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数学课堂关系不大;三是认为师生熟悉的是地方语言,讲普通话很别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眼光局限于本地发展需要,没有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这是普通话难以普及的重要思想原因。

2.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

在笔者所在的地域,随处可听的是广西话,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使用环境。试想,周围的人都使用同一种方言交流,如果你坚持使用普通话,一定会换来他人异样的眼光。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校长分享自己的经历,他尝试在学校推广使用普通话,规定全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必须讲普通话,结果仅坚持了三四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见到校长都敬而远之,因为怕讲普通话,觉得讲普通话就不会交流了,最后这条规定不得不取消。地方语言的影响根深蒂固,是普通话推广受阻的又一原因。

3.普通话语言基础较差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很大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水平不高,中年教师大多是20世纪的中等教育师范生,而老年教师则多数来自代课教师或民办教师,因此,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有一位年轻教师曾说,听老教师的示范课,课堂控制把握得很好,但就是听着让人想发笑,因为老教师时而用广西味的普通话,时而干脆用纯广西话,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违和感。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绝大多数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由于这些教师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很多教师感觉方言讲课更轻松,慢慢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4.教师综合素质不平衡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学校的比较上,一般来讲,农村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比城镇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差。让很多高一级学校教师头痛的是,农村学校学生与城市学校学生相比,听普通话不存在明显问题,但在课堂上要求使用普通话时,农村学校学生往往普通话较蹩脚,给课堂合作学习带来阻碍。此外,不同学科教师的普通话能力水平也有明显差异,通常是语文学科教师要强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学科的教师普通话能力不同,对待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态度也不同。往往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千方百计地纠正学生的普通话问题,但在数学等课堂上教师却要求学生用地方话提问、答问、交流等。面对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互矛盾的要求,学生常常感到困惑,自然难以坚定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信念。

三、小学教育教学推广普通话的策略探讨

1.强化宣传,明确普通话的重要地位

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认识,其次是改变学生的认识。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工作与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人的学习动力源自兴趣与需要,让师生明白普通话的重要性,就必须加强宣传工作,改变师生对普通话的不正确认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工作。

例如,笔者曾与另一位语文教师策划过一期普通话宣传展板,宣传的焦点集中于“未来教育、未来办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AI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将实现智能化,人机对话将成为主流的信息流通方式,如果普通话发音不规范,将使我们面临不能胜任工作的困境,因而学习与提升普通话水平势在必行。对学生而言,他们将来会遍布五湖四海,普通话是学子们将来创业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学好普通话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宣传引导,学校形成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能、以说普通话为荣”的良好氛围。

2.培养骨干,形成普通话推广网络

在小学理科教师中,能流利使用普通话的教师基本都是年轻教师。这些新生的教育力量,基本上都接受过专业的普通话训练,他们是在理科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的关键一环。学校应让普通话先进者带动普通话后进者,形成结对子的“传帮带”策略,进而形成普通话推广的网络。长期坚持这种推广策略,就一定能够不断提升理科教师的整体普通话使用水平。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以三位年轻教师为中心,先委派这三位教师参与上级教育机构组织的普通话专题培训。然后,学校将全校的教师分为文科、理科、其他学科等三大类,分别由这三位教师负责组织培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培训,教师运用普通话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增强,甚至一些即将退休的教师也尝试与学生一起学习普通话,形成了极具生命力的普通话校园推广网络。

3.建章立制,用公权力推广普通话

当前,国家规定了新进入小学教育的从业者,必须具备普通话二级甲等水平。很多省份都规定了在评职晋级中,教师的普通话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一般是二级甲等以上)。强制性推广普通话,在国家层面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凡是青年教师占比较大的学校,其普通话教育水准都比较高。除了国家的普通话推广政策,要让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落实到所有中小学校,还应在校内完善使用普通话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力量保障普通话的普及与运用。

例如,曾有一位教育界同人介绍其学校推广普通话的经验,谈到了规章制度的巨大作用。学校规定:第一,任何学科,无论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都必须以普通话进行教学,否则给予教师绩效扣分;第二,课外辅导及日常师生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第三,每学期每名教师上若干堂公开课,公开课上必须使用普通话,上课情况与绩效挂钩;第四,落实教导处“推门听课制”,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推门听课,随时监督日常教学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职晋级的依据之一。通过这些规定,学校快速形成了处处讲普通话的氛围。

4.开展活动,渲染普通话推广氛围

有人可能认为,通过建章立制来强制推广使用普通话,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却不利于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师生讲普通话是一种被动行为。的确,通过公权力推广普通话,仅仅是从外在解决了师生讲普通话的形式问题,要解决师生學用普通话的根本问题,还要从激励内在动机出发,调动师生学用普通话的热情。激发师生学用普通话兴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展交流、竞赛等活动,促进普通话水平的互助提升。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激发师生学用普通话的兴趣,每个学期都由办公室联合政教处,策划两期学用普通话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讲故事比赛、教师辩论赛、学生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竞赛活动公告发布以后,总会在校园里掀起一股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而在竞赛活动结束以后,又会有更多师生主动投身于普通话的推广活动中。特别是学校文学社成立以后,学校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将一些优秀师生的作品通过优美的普通话朗诵出来,使校园充满了文艺气息。

结 语

总之,普通话的推广运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小学所有学科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普通话地位观,通过强化推广普通话的制度管理,坚持学用结合的科学方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周孝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J].时代人物,2007(12):34-35.

作者简介:陈红英(1980.3—),女,广西北流人,本科学历,副校长,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普通话小学教育
疯狂编辑部之不好好说普通话的后果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