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策略与思考

2020-07-09 03:33袁立新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尤其是教研教学改革的方向。走进新时代,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不但具有教研转型、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意义,而且对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也具有积极意义。新乡市在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探索中以应用为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四研建一促进”的目标,即研建平台、研建队伍、研建资源、研建机制(长效推进机制)、促进信息化教研教学应用五个研究要点,整合“研究、培训、应用”三个深化循环步骤,构建信息化“研训用一体化”教研模式。

关键词:新时代;区域教研;教研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14-02

引 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创新教研工作方式,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

但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尤其是教研教学信息化推进与建设应用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普遍存在,国家教研信息化大平台缺失,经济困难地区教研经费短缺、网络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工作者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研员、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薄弱,网络教研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教育水平处于中位。面对教研教学深化发展的挑战与契机,我们大力推进教研信息化,提出了以教研信息化促進教学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的教研工作策略,深入开展了新时代教研走向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实践研究与探索。

一、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构想与探索

1.树立一个理念,开启两项研究

(1)树立一个理念:融合创新,开放共享

信息化代表当今时代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它具有互联开放、迭代创新的特点,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按照托夫勒的观点,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以其综合性、全球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为我们带来信息革命[1]。进入信息时代的教研,唯有以创新为动力源泉,以开放的胸怀和状态,才能树立“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积极融合教育及社会以往和现有优质资源,创新教研生态环境,创新教研教学方式与方法,共建共享信息化教研教学资源,方能使教研教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开启两项研究: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研究及“研训用”一体化研究

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是新兴事业、创新的工作,有效、有序地推进须基于科研带动引领。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实施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研究项目,开启课题研究两项:一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二是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教研信息化下的‘研、训、用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使教研信息化探索工作在科研带动下有序推进。

2.研构一个体系,确立五项研究目标内容

(1)构建一个体系:区域教研信息化体系

区域教研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信息化教研组织、信息化教研平台、信息化教研资源、信息化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将其各方相互有机融合、统一协调,方能构成现代教研完整结构体系[2]。教研走向信息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研究、系统分析、统筹设计、分步实施。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我们研究设计并构想通过创建市县校教研信息中心、搭建网络教研服务平台、整合研发教研信息化资源、构建信息化数据管理机制,促进信息化教研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教研信息化愿景,研究构建了集实地教研与网络教研于一体的信息化教研结构流程与服务运作体系。

(2)确立五项研究目标内容:“四研建一促进”

区域推进教研信息化涉及面广、研究内容多。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为了突出应用目的,围绕基本现实问题,我们确立了区域教研信息化“四研建一促进”五个基本目标内容,即研建信息化教研平台、研建信息化教研队伍、研建信息化教研资源、研建信息化教研长效机制、促进信息化教研教学应用五个研究目标内容。

3.基于两个维度,明确三层着力要点:“个体(教师)—群体(学校)—区域(市县)”

在当前教研教学中,基础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教研面临的根本问题是适用的信息化教研平台资源与适合教学改革需要的教研方式的缺失,这与教研部门和学校办学传统封闭、缺乏互联网思维和现代教研教学特色有密切联系,也与强调学科教研教学单一发展、轻视教研教学的个体差异、教研教学方式简单划一有直接关系。

针对问题,围绕教研信息化研究内容的展开,我们重点强调三个层面着力要点,由点到面协同推进教研信息化工作。第一,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着力开展多元化的个体信息化教研;第二,突出个性群体优势,着力创建校本教研信息化试点学校;第三,基于区域和学科两个维度,推进市域网络环境与长效机制建设。三个层面具有三个主体要点,其中,个体信息化教研更多是教师层面的探索;个性群体信息化教研试点学校创建更多的是校长(特色学科教研)层面的探索;网络环境与长效机制更多的是区域(学科教研)层面的探索。三者之间相互交融补充、协同促进、相互影响,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大与辐射的态势。

4.突出统筹推进策略:全局规划下的自主探索与协同行动

区域教研信息化研究探索始于全局科学规划,成于系统协同推进。我们以科研带动,以任务驱动,在“省总、市分、列专项”的课题研究框架中,研究探索实施分级管理和项目主管负责制,采用总项目统领与分项目、分层级按照阶段流程有序进行的管理机制,在全局统筹规划下开展分层次研训沟通—实践深化—调整改进的扁平化的自主探索与协同行动。

在具体的行动中,按照“顶层设计、由点到面、分步实施、协同推进”的思路,注重运用四个关键策略: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再生创造的关系协调;二是注重教研部门、社会合作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协商及联动;三是注重真实问题导向与实际行动的及时改进;四是注重探索过程的研训交流与阶段成果的提炼总结及传播应用。

5.深化循环推进过程:形成“研训用”一体化模式

实施和推进教研信息化,教研信息化的“研究—培训—应用”(简称“研训用”)是核心环节,其中,研究是前提,培训是桥梁,应用是目的。在教研信息化的过程中,随着对研究内容探索的深入,对推进教研信息化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先后经历了从注重线下“研训用”一体的实地互动循环推进,到线上“研训用”一体的网络互动循环推进,再到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融合創新循环互动推进的认识过程,研构了“研训用”一体化的教研信息化多元互动循环推进模式(见图1)。

二、区域教研走向信息化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研究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研走向信息化不仅承载着新时代区域教研转型升级的期待和希望,是一项凝心聚力、共建共享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艰难过程。一年多来,我市教研在走向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研信息化的环境设施和资源仍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距离,教研信息化的融合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加深,教研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培训加强,有效推进和保障机制仍需健全完善,专业人员及经费也需保证等。我们应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期待通过进一步研究尽快解决问题。

结 语

走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教研理念,在已取得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重视培养教研队伍信息核心素养和信息关键能力;二是注重区域信息化教研特色课程的研发应用;三是关注信息化环境变化与新兴技术变革在教研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四是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教研管理评价的研究应用及创新性成果的形成等方面的探索,进一步融合各方的智慧力量,持续做好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工作,将区域教研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徐靖程.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05):4.

林立琼.寻找提升校本教研水平的生长点[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0):38-3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250758)、河南省教科规划一般课题“教研信息化下的‘研、训、用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GHYB-0994)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立新(1966.9—),男,河南原阳人,现任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职称。所获荣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科技咨询专家等。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