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0-07-09 03:33孙海虹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摘 要:基于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创新,并指出语文教学需要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传统文化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10-02

引 言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广博高远,不仅蕴含着前人的哲学思想和大智慧,还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脉和基因,成为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我国应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思想启蒙、文学启蒙的关键学科,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和影响学生,进而增强学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并且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其思维判断能力比较薄弱,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国外文化时,很难分辨出其中的优劣。同时,现代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崇尚韩国、美国文化等情况,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被一些国人忽视[1]。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印象,并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产生一种热爱之情,从而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其成为我国文化主流中的一部分,以此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当前的社会时代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父母会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这样的情况忽视了学生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尤其是对于身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来讲,他们在家里更是被长辈溺爱。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就会缺乏一定的优良传统美德,如节俭、勤劳等,而且小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不够强,在面对集体生活时,会因为比较自我而难以与他人相处,还容易发生矛盾冲突[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则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改善以往不良的思想及行为习惯。另外,小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思想情操也会受到陶冶,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塑造健全的人格。

3.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及军事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当下的时代,文化也属于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减少外国文化的侵蚀,并让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我国一直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传承文化的能力,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小学生的内心深处,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推动文化的对外交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在课堂中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关于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为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一定的贡献[3]。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解《北京的春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各地过春节的形式,并向学生讲述春节的由来,引导学生讨论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西方国家的节日与我国的传统节日做对比,利用趣味性较高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而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时,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以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获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讲,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应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教学《诗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吟唱版本的《诗经》,让小学生也跟着音频吟唱,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了解国风之美,从而让传统文化之风扎根于学生的脑海深处。又如,在教授学生《石壕吏》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根据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编排相应的故事,组织学生进行演绎。教师可以在其中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揣摩当时作者的心情,以此加深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杜甫作诗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古诗文及其他传统文化。

3.鼓励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小学生处在好奇和好动的学习阶段,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必须要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能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合理化的题材内容。比如,蒙学时期读物要选用浅显易懂的诗文,《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等,主要通过一些日常的伦理道德、语言表达或历史文化等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程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多积累经典诗词文化,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在促进学生自我积累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传统文化知识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讨论活动或学校的诗词朗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诗词诵读。学生通过自我朗读背诵,能感受汉语的音节分界和声调的抑扬顿挫。同时,持久的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达成“腹有诗书气质华”的目的[4]。

4.课程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小学生思维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和古诗类的知识学习,很多学生会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而对诗文的具体含义并不理解。因此,教师可借助生活实际问题简化诗文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掌握更具传统文化内涵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为强化莲花与作者形象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对现实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过程和莲花开放的姿态,通过多媒体和师生交流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莲花洁白无瑕来映衬自己廉政清明这一特点的。教师将学生所接触的或所看到的生活实际人和物融入古诗文的讲解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仅限于学生的读、写、诵,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而获取巨大知识力量的途径[5]。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身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塑造正确“三观”的最佳时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更能够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弘扬,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赵春梅,黄红英,易建萍,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张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1349-1352.

翟振叶.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9.

龚莉娟.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  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滲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王永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19):12-13.

作者简介:孙海虹(1988.5—),女,辽宁庄河人,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