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动力的激发

2020-07-09 12:12王茂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

王茂林

摘  要: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学好数学,则是初中生一直探索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让学生投身到数学探索中,发现数学知识的闪光之处,找到数学学习的技巧。教师利用生活、问题和合作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够扩充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尽快抓住数学的脉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实践动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数学实践动力,能够将学生带进数学的世界中,让学生与数学直接对话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印象,懂得怎样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数学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的场景,能够为学生点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要将其放在生活场景中理解,促进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场景,能够引发学生的头脑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学会抓住数学问题的关键,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为学生创设合作场景,是对学生的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合力完成数学实践任务。

一、创设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实践动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搜寻数学的蛛丝马迹,了解数学是如何改变生活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实践动力。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掌握数学学习的原理和意义。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相似图形的特点,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相似三角形的广泛应用,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类型的相似图形,让学生进行归类。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和对比,将形状相似的圖形划分为了一类。笔者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学生认为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却是一样的。接着,笔者又为学生准备了三角形,让学生尝试总结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学生先是利用量角器测量了两个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发现对应角的度数是相等的,学生接着又利用直尺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边的长度,发现对应的边成比例。学生认为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利用对应角、对应边来评判,只要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笔者让学生对生活中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进行调查,列举相关的案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了相似三角形在产品标志、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自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实践动力。

二、创设问题的场景——激发学生对问题实践动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场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数学知识,了解怎样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回答数学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会处于活跃状态,更容易得出答案。

在学习“三视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几何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空间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抽象出几何图形,在教学中先是利用幻灯片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几何体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回忆,接着又为学生提供了几何体组合在一起的模型,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你了解三视图吗?你知道怎样判断几何体的三视图吗?学生带着问题,对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模型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的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图形。接着,学生重点学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知道了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概念,尝试判断不同几何组合体的三视图。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掌握了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判定方法,并对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进行了绘画,熟悉了三视图的空间结构。学生形成了主动思考的习惯,能够结合问题的变化来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样,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问题实践动力。

三、创设合作的场景——激发学生对合作的实践动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默契性。学生在合作中,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

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知道怎样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程度,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为学生设置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任务,让学生合作,共同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学生分组后,与小伙伴一起,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展开了探索,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学生围绕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展开了讨论,总结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形成了积极沟通的氛围,扩大了自己的学习圈。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学生产生了挑战的兴趣,在不断练习中,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解题速度。这样,笔者创设合作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合作的实践动力。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的场景、创设问题的场景、创设合作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实践动力,激发了学生对问题实践动力,激发了学生对合作的实践动力。学生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看到了数学在生活场景中的具体表现,知道了数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等待着人们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搜罗了问题的答案,进一步认识了数学,形成了质疑和解疑的习惯;学生还与数学合作有了进一步的接触,知道了数学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合作练习和总结的,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数学的真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高,为接下来教学的开展打开了局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实践的时候,不仅注意到了学生的问题,还注意到了自身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了解了自己存在的短板,学习了新的理念和技巧,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学生一起,获得了双赢。

参考文献

[1]  丁迅.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570.

[2]  郑胜辉.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50-51.

[3]  刘绪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78-179.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