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线描画:单纯朴素的美育熏陶

2020-07-09 19:12张国梅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

摘 要:儿童线描画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儿童的文化和精神为背景,以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表现内容,其造型特点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线描画社团教学分为三大板块:游戏启发、亲近自然、创意表现,引领儿童通过线条与点、面的组合表现眼中的世界,描绘出充满童趣的视觉形象,让儿童身心浸润于单纯、朴素的美育熏陶中。

关键词:线条游戏;儿童线描画;美育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88-02

引 言

教师可将线描画教学穿插在小学低学段美术学习中,通过线条的变化、组合、应用练习,提高学生对美术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对物象的理解、想象和创意能力。下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儿童线描画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线条游戏,感知线条表现的趣味性

美术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离不开说、玩、画、做、创。在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中,儿童不仅能轻松、愉快地融入活动中,还能让淳朴、率真的本性得以自然地流露,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而线条作为相对单一的美术表现语言更需要与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融合,帮助儿童学习[1]。

案例一:《鱼儿游游》拓展教学片段

师:咱们来玩个找鱼儿的游戏,看老师在黑板上随意地用几根长的直线、曲线任意交叉,产生了好多不同形状的任意图形。你们也在纸上随意地试试。这里面就藏着许多鱼,你能用笔在任意图形上添画,产生鱼的具体形状吗?(学生思考添画)

师:接下来,请大家用笔通过各种线条的疏密、粗细组合,给鱼儿穿上美丽的衣裳。(学生涂色)

师:线条任意交叉产生的形状,大家除了可以想象成鱼形外,还可以想象成其他的哪些图形?

学生在找鱼、找各种有趣图形的游戏中,感知到了线条表现的趣味性。一幅幅画中充满了许多既具象又富有抽象意味的趣味形象,使儿童对线条的组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亲近自然,点、线、面融合表现生活的美

线的浓淡、粗细、长短、疏密变化和组织空间、结构,都可以表现出事物不同质地的形象,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教师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物象中的线条变化的魅力。教學大楼棱角分明的边缘呈现出直线坚实硬朗的力量美;一张蜘蛛网或蝴蝶的花纹可以观察感受线条疏密粗细、排列组合的趣味性;春天随风摇摆的柳丝带来线条流畅的柔润美……学生一边观察欣赏,一边用笔画画记记,感受着花草、虫鱼、鸟兽的生命本真,积累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美的发现。

案例二:《会变的花、树、叶》教学片段

师:(实物投影展示一片桑树叶子)谁来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和反面,说说你摸的感觉。

生1:摸叶子的正面时,表面很光滑。叶子的反面有点粗糙、凹凸不平。

师:你的感觉很细腻。你能帮我在黑板上大大地画出这片叶子的形状吗?(生上台画,画得小而且线条细)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他画的叶子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清楚地看到?(下面的学生提示画得大一些、线画得粗一些。黑板演示的学生及时进行调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学会观察是我们学好美术的第一步。叶子表面是它的皮肤,皮肤的底下就藏着叶脉。请你看看叶子的正反面,说说你看到的叶脉是什么样的?可以从上到下、从主到次地观察。

生:叶子的正中长着一根最粗的叶脉,旁边长着小叶脉。

师:主叶脉是突然变细的吗?还是越来越细?

(师指着叶脉提示)

生:主叶脉在叶柄这个地方最粗,到叶尖逐渐变细。(师接着板画主叶脉,体现着线条由粗到细的变化)

师:那这些次叶脉呢?

生:次叶脉从主叶脉的身上向边上长,刚开始也是有点粗,后来也逐渐变细了。

师:那小叶脉和主叶脉相比,谁最粗?

(引导学生进行线条粗细的比较)

生:主叶脉最粗,小叶脉只有它的一半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一根次叶脉)

师:那这些次叶脉是怎样长在主叶脉的两边的?

生:在主叶脉两边错开长。

师:谁来帮我在黑板上把次叶脉画出来。

(生上台试画)

师:哎呀!你们真棒,这些细微的地方都被你们发现了。其实,叶子上还长着许多更细小的,我们的眼睛不容易看到的叶脉,它们交叉在一起像什么?

(出示叶脉书签放大图)

生:像渔网。(师用粗线和细线间隔画出渔网图案)

师:(展示更多不同形状的叶子书签放大图,启发学生根据交织的叶脉来想象)这些叶脉交织在一起还像什么?

……

学生在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写生中,既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又感悟到了微观生命世界里所蕴藏的无穷奥秘和本真的美。教师在此基础上把纯自然的观察与主观表现结合起来进行展示,使画面形象生动、有趣。

三、创意表现,儿童与现实世界的诗意对话

儿童的思维常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之间,这种现象正是创意线描画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教师可开展创意写生活动,把要观察表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夸张、拟人、变形。例如,在写生茶壶、茶杯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察了解其基本形状进行形象间的组合外,还要引导学生想象茶具像什么,与人或动物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将壶盖想象成帽子,将壶把想象成叉腰的胳膊,把壶嘴变形为伸出的胳膊和手,使用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形式,给茶壶装饰上漂亮的腰带,添画上一张笑眯眯的嘴巴。童真、童趣尽显画面,此时儿童眼中的一切物象都是富有生命的,他们正借助画笔,让心灵与现实世界进行一场诗意的对话。

另一方面,教师可对线描画材料进行创新尝试。线描画的特点是以线条的刻画为主,没有色块的出现,如果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比较单一,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进而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金属笔线描画、涂改液线描画、油画棒刮画形式等来表现线描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

结 语

法国画家马蒂斯曾说:“一个人必须懂得保持儿童接触事物的新鲜感觉,保持他的天真纯朴态度,只有保持这种状态,才能以独创的方式表现自我,艺术地表现人生。”确实,儿童线描画生动稚拙、无拘无束,由于技巧不足在下意识中的“变形走样”反而能获得一种稚趣的原始美。儿童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一场单纯朴素又不失生动的美育熏陶。

[参考文献]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张国梅(1977.8—),女,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