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2020-07-10 11:19陆文婷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素质教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音乐教学。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等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其次探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78-02

引 言

德育教育對小学阶段教育至关重要,是为学生奠定道德品质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德育之美,并不断接受熏陶和感染,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渗透的重视,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一直深受教育部门的重视,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树立健康人格的关键工作。小学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需要接受教师正确的引导,确保未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但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音乐是小学阶段一门比较轻松、愉快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欢。音乐本身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作用,且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蕴含了很多德育教育因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育人作用,有效促进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1]。

2.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素养

音乐是人们寄托情感的载体,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艺术家,他们喜欢将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到的以及对某些事情的正面态度编写成歌词,谱上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逐渐被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及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熏陶,并逐渐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提升听者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体会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在提升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正面的熏陶。

3.有利于小学生精神思想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智力有待开发,其思想道德尚未成熟。小学音乐教学中艺术气息非常浓厚,而每位学生的天性中都隐藏着艺术天赋。艺术天赋源于学生的创造力,而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能让学生的智力与道德素质得到共同发展,使学生的精神思想健康、全面地发展[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小学生喜欢玩耍的天性,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中“玩耍”的同时接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做好课前准备,在音乐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学校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音乐教师的思想工作,使音乐教师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升音乐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利用各种德育因素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使德育教育渗透工作中取得最佳效果[3]。音乐教学主要立足音乐教材本身,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我们多么幸福》《劳动最光荣》等歌曲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学道理,这些需要音乐教师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并找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外,教师还要为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2.开展情境教学,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每首歌曲都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同时在教学情境中也可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4]。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之前,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结合歌曲内涵进行问答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啊?”学生纷纷回答:“有啊,每天早上上学都不愿意起床,起床‘困难户!”“我最不愿意写作业了,感觉作业好多。”“我妈妈让我每周末都去练琴,都没有玩的时间。”教师继续问:“那遇到困难你们会怎么办呢?”学生皱眉思考,眼巴巴地等着教师说出答案。教师说:“我们今天学一首新歌,这首歌叫作《蜗牛与黄鹂鸟》。相信学完这首歌,大家一定会在小蜗牛身上受到某些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在教学过程中带着寻找答案的心去听歌、看歌词、学唱。在幽默有趣的歌唱中,学生最终感受到小蜗牛身上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深受感染。

3.在音乐教学与生活结合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感悟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同时,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因为生活中实际的事物对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在教学《摇篮曲》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每天晚上父母是如何哄自己睡觉的,当自己害怕黑暗或者贪玩睡不着时,父母是怎么耐心地哄着自己的。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片段。视频中的内容时常发生在学生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已习以为常了。在视频的选取上,教师可以加以延伸,如播放一些父母劳累一天,面带困意、打着哈欠哄着孩子入睡,给孩子唱摇篮曲、讲睡前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视频和歌曲的熏陶下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从生活中的小事中看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从而产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心。由此可见,音乐教学生活化对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共鸣、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5]。

4.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由于小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课外艺术活动,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课外艺术活动也是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例如,在组织小合唱团的过程中,学生在合唱练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只有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完成一次完美的表演,使学生形成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在乐队排练中,很多学生对一些乐器比较陌生,虽然教师讲解了相关的乐理知识,但实际动手弹奏还是很生疏,严重影响了整体的表演效果,但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乐器演奏技巧,明白了勤能补拙的道理,养成了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品质;在一些音乐剧的表演中,学生在反复排练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剧中所蕴含的寓意,并通过自己的肢体、声音及情感等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也深受寓意熏陶,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负责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应意识到知识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同步进行,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责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德育因素,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净化学生心灵、树立健康人格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倪尔康.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黄河之声,2020(04):127.

梁译方.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9-11-02(006).

布仁切其克.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96.

王玉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27.

季丹红.浅谈德育如何融入音乐教学[J].名师在线,2018(28):78-79.

作者简介:陆文婷(1989.12—),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市月华路小学大队辅导员,二级教师,曾获中国少年科学院“优秀科技教师”、江宁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