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品鉴之弦 启发深度阅读之旅

2020-07-10 11:19唐雅君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唐雅君

摘 要:深度阅读强调的是在阅读中深化出更深的文本内涵,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多样解读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对学生的自我品析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模仿借鉴,更要提高自身感悟理解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在品鉴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文文本的多重元素入手,为学生营造出锻炼品鉴能力的多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忆读书》;小学语文;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60-02

引 言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品析鉴赏能力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感知文本具有重要作用,而其中语文感悟能力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綜合能力[1]。笔者以《忆读书》为例,对深度阅读和品鉴的联系展开探究。读书在冰心女士的眼中十分重要,一日不读书,她便觉得百日荒芜。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冰心女士的童年世界,感悟书籍给她带来的精神力量。同时,在散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品鉴,实现深度阅读。

一、以读促品鉴风格,深入对话作家学养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感受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文风形成全面把握,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风感受能力[2]。有的作家文风气势恢宏,有的作家文风婉约自然,还有的作家文风清淡雅致。学生在体验作者文章风格的过程中,可以为下一步与作家进行对话做好准备,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例如,在教学《忆读书》时,教师带领学生品鉴文章风格,在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作家“绵绵回忆风格”的散文语言的感染[3]。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回顾冰心女士的其他作品,如《只拣儿童多处行》《小桔灯》《寄小读者》,让学生感受冰心女士隽永细腻的文风和真挚自然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高段品鉴教学中,通过感受文风来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时,教师要注意通过范例对比来让学生明确作者的文风,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文章风格的感悟理解能力。同时,与作者对话能够使学生深入地了解作者,这一过程是形成阅读“引力”的关键环节。

二、提炼促品鉴内容,深入感知整体内容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十分重要。在整体感知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认知[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梳理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感悟,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例如,在教学《忆读书》的过程中,文章以“忆”为主线,将几件事串联起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笔者采用了“主问题一线串珠”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形成整体认识。笔者首先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然后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整体思考。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冰心奶奶回忆了她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接着,笔者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冰心女士读书时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笔者顺势融入读书方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取长补短的角度梳理不同的信息,提炼总结出读书的方法,如“圈画信息,这种方式很快捷,但回顾总结时,还要再浏览文本”,如学生圈画了“不同的年龄”。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条理清晰地列出文章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梳理出“七岁、读《水浒传》和十二岁”不同的读书经历。最后,笔者启发学生借助图表梳理信息,对图表进行合理的设计。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如“七岁,对章回体小说很喜爱”“90年代后,对文章中充满的真情实感,心动神移”。笔者通过对比,提炼不同的读书方法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提取信息是读书的一个“制胜点”,更是为后面“读有所获”奠定基础。总之,在对内容的感知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不断概括文本,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文本。

三、以察品鉴结构,深入提炼思路布局

文章往往会随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产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清晰地展示作者思路[5]。在梳理这一思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通过写作思路整合写作内容的方法。在阅读中,学生借鉴多种写作思路,可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最终提高感悟理解能力,学会合理地安排写作思路,将写作思路的变化内化于心,从而提高梳理和感悟文章的能力,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例如,在教学《忆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循尾探路”的梳理方法,即启发学生通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的句子——“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以及作家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厘清文章脉络,感悟作家关于读书的不同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顺利成章”的梳理方法,在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使学生由“作家”迁移到“自我”,厘清文章的脉络,明确文章讲述的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的不同侧重点。

四、以悟品鉴语言,深入品析关键段落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能力逐渐提升,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品位[6]。在以品位促进鉴赏的语言感受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本,从而提升对文章的感悟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品位。面对不同文体、不同作家,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语言感悟能力,才能更好地品读文章,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例如,在《忆读书》的教学中,笔者将首尾段落作为语言赏析的关键,让学生感悟读书的无穷乐趣。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品鉴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指导学生抓住开头的“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中感情的喷薄及情感张力,在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悟作者“童心的复苏,对书籍的拳拳喜爱”。品鉴结尾段落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齐读来感悟文章的观点——“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最后,笔者指导学生再次大声朗读结尾段落,让学生深入品读文章的重要观点。这种品鉴“头尾”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提高和感悟的过程。在品鉴首段和尾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文章润色能力,提高抓住关键段落的能力。在品鉴首尾段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对重要段落的理解能力,最终不断提高抓住关键段落的能力和修改润色的能力。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小学语文
戴着镣铐起舞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