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7-12 13:16鲁杭兵
科技视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行政图书馆

鲁杭兵

(皖南医学院图书馆,安徽 芜湖241002)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迅速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藏书规模和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采用的管理模式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不满,影响了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行政管理方面必须做一些改革创新,才能继续推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1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遵循高校图书馆的自身特点及运作规律,所谓“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就是由管理者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创新等行为,对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最优化地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所进行的活动[1]。高校图书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需求,其承担的信息和服务功能也必须有很大的转变,而当前其行政管理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理念陈旧,工作效率不高

当前,不少高校图书馆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管理的理念上,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传统的思想和服务模式。高层管理人员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只是以“平稳”为目标,缺乏奖惩激励机制,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凝聚力难以形成,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阻碍。

1.2 管理制度落后,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

(1)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不少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可行性不高,有些现行的主要规章制度仍沿用几年前的,一些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同实际工作的联系性,形同虚设,很难得以正常执行。(2)信息技术推广力度薄弱。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忽视了将信息技术作为其建设的重要的技术手段,亦或是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3)经费管理制度难执行。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长,高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但实际操作起来,经费总是不够用。由于物价上涨,书刊价格随之上涨较快,数据库的购买和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更新和应用,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1.3 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技能较低

(1)管理层缺乏进人主导权。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由学校人事处招聘和调配,图书馆在人员聘用方面很少具有主动权,必然会造成专业结构的局限性和单一性,部分管理人员因技能水平存在欠缺,不能很好地运用先进技术来管理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2)工作人员的性别和职称结构不合理。高校图书馆人员80%~90%为女性,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在实际中,就不能发挥其各自优势去更好地开展和完成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专业知识有限,职称结构单一,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偏少,尤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高校,还缺少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人员,使得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及时地为读者提供多方面多层次服务。(3)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后,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竞争积极性和危机感。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坐班制”,工作时间长,图书馆员从事着重复且简单的工作,缺少学习、竞争和创新意识,图情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所占比例也不够,又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图书馆管理效益、效率及效能的下降。

2 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理念更新和管理路径设计

2.1 更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行动则决定着成效。面对信息技术下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全馆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所处的形势,转换服务理念和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以创新求发展。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提倡主动服务、微笑服务和细节服务。根据读者入馆时间统计出大数据来适时调整服务时间,确保开放时间充裕;提供深层次服务,全文传递、信息素养培养、图情分析等。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时,以图书馆自身的专业设置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规划重点学科的藏书方案,根据学科建设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构建系统性的文献资源体系,满足科研教学的实际需求[2]。(2)注重窗口建设。图书馆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读者的心态,势必对读者的入馆量产生影响。可通过重点推荐新书、好书、电子资源,借助橱窗、电子屏等推送时事政治、校内外公告、大力宣传图书馆,积极营造和优化一个舒适、高雅的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政治环境,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发展目标。

2.2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多渠道与读者沟通

利用大数据平台,适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及时采集微博、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的信息,设置数据阈值预警,通过数据聚类,发现读者的舆论热点和关注焦点;通过数据分类,识别敏感信息,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为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合理的决策提供参考,如书刊的采购订阅、数据库的使用等。

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服务内容,畅通多种交流渠道,构建服务反馈平台。做好信息资料之间的整合优化,使检索功能更加精准;做好馆际间交流互换的服务工作,拓宽图书馆获取资源的规模,增强收录资源的能力,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加多样的信息资源。

2.3 落实制度建设,强化人性化管理

根据图书馆工作特性和发展规律,建立一套完整、全面、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的采购、分编、流通等整个业务流程管理,各岗位的工作细则、标准、条例等。

健全可行性制度,建立民主公开机制,通过畅通的渠道和恰当的形式,进行集体商议,让全馆人员都能参与到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中来,避免凡事由领导制定,下级只管执行的呆板状况。

2.4 重视人际关系管理,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首先,管理阶层与馆员、读者之间要建成良性互动关系。

馆领导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深入馆员内部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难题;尊重馆员,认真听取和采纳意见与建议,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馆员能够发挥各自的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读者至上”,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动力和源头。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教学科研的要求对文献资源进行采访和建设;向读者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与读者沟通。

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素养。当今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图情、计算机及现代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本馆藏书体系,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能力,为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馆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重视继续教育。学习可以采用业务培训、岗位培训、访问交流、在职攻读学位等模式,以短期、业余、自学为主的培养形式进行。

2.5 制定明确的可行性考核办法,建立完善激励创新机制

高校图书馆需要制定明确的可行性考核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为员工及图书馆今后的事业发展提供依据,也是作为员工奖惩的主要依据。

图书馆考评指标应当因人而异、应岗而设,体现岗位特质和个人能力、业绩,其部门设置及岗位需求必须符合自身实际。馆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调研,根据其岗位职责及实际工作量,对人员进行合理调动和配备,制定等级考核指标,对岗位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结合对应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适度激励是高校图书馆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考评结果必须与相应的激励机制相结合,才能产生理想的管理效果。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交互使用,让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有成就感。激励机制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晋升靠能力,奖励凭贡献为原则,从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人才开发机制等方面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3]。

3 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者,理应重视和认真对待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人尽其才,在总结实践不足的基础上勇于开拓,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而更好地保障和促进高校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行政图书馆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图书馆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