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及其启示(1924—1927)

2020-07-14 08:44陈家磊武燕
西部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

陈家磊 武燕

摘要: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实施是该校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政治教育的核心。剖析 1924—1927 年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体现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历史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国家主权教育与国耻国难教育相结合等方面。这对于当代中国高校思政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20)10-0140-03

黄埔军校在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参与以及苏联的帮助下,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埔毕业生用血肉之躯书写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黄埔军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合格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各学校都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但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模式化、机械化和形式化的趋势,存在着教育方式及渠道单一、教育内容没有能及时反映时代特征、教育效果欠佳等问题。1924—1927 年的黄埔军校教育体现了时代特色,凝结了国共两党的教育智慧,本文拟对这一阶段的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特色,可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一、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化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其办校的目的是“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认为:“建设一个新国家,革命军是万不可少的。”[1]33 为了加强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借鉴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基础上,黄埔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并成立了政治部,从而形成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

在黄埔军校成立初期,廖仲恺被任命为第一任党代表。党代表具有实在的权威,直接参与学校领导工作,推行党的主义和政策,一切重要的校务和命令,都必须由党代表签署,否则无效。[2]481924 年 10 月,黄埔军校增设教导团时,在教导第 1 团、第 2 团设立党代表,并规定由校政治部主任秉承校党代表之命进行指导。[3]

政治部“为校长、党代表之政治教育的佐理机关, 遵守总理遗嘱全部之意旨,专司本校一切政治工作。” 政治部主任“承党代表或副校长之命,教育长的指导, 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指挥、监督,依照各种工作计划、条例,遵照本党最近的政治意旨,管理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政治工作,并督促党务的进行”,并 “有督率本部各官佐、教职员,分司一切工作及对于全校官佐、员生、士兵、工夫施行政治训练之责。”[4]182   政治部主任最初由戴季陶、邵元冲担任,但未能充分发挥该部作用,周恩来接任主任后,开创了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了让政治教育更为规范化,政治部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纲草案》,从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政治教育作了明確规定。此外还制定了《政治部服务细则》《政治训练班训练纲要》《训练士兵工夫教育计划及其纲要》《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以及《政治讨论会原则》等章程,由此构成了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制度体系。[4]187 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体系保障下,在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的。

二、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特色

“爱国主义教育”是将“爱国主义”内化于教育客体并外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思想以及爱国行为的教育活动。[5] 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紧扣革命这一时代主题,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其特色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最初的政治训练纲要中,规定的政治课程有《帝国主义的解剖》《帝国主义侵略史》《三民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史》《各国政党史略》《各国革命史略》等 8 门。[6] 随后又增加了《社会主义》《社会问题》《各国宪法比较》《军队政治工作》《党的组织问题》《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等政治课。[7] 至1926 年 1 月,军校改组后,又增加了《苏联研究》《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政治课程,总数达到了 26 门。[8] 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明确反帝反封建的使命,明白自己救国救民的责任,了解中国的国民革命,了解各种与革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科学。[9]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第二课堂教育首先表现在校园文化教育, 如校内高悬“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和“艰苦卓绝,完成革命!”等标语;[3]33  再如,还制定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校歌,歌词“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给学生以明确的启迪。其次,还表现在专题演讲,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重要领导人经常对学生进行讲话,此外还经常请来社会名流来学校做讲座,比如毛泽东、何香凝、刘少奇以及鲁迅等人。最后, 还表现在以文艺等方式宣传革命精神,如成立“血花剧社”,演出以反帝反封建为题材的剧目。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政治教官通过理论讲授,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教官们学问渊博、人格高尚,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例如,周恩来讲授的《国内外革命形势的分析》,内容新颖,分析精辟,观点分明,被学生称为一门百听不厌的课;恽代英讲授的《社会科学概论》,深入浅出, 善于联系实际,饶有风趣,听后令人难忘。这些课程给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10]172另一方面,黄埔军校也非常注重实践。在理论学习之外,黄埔军校前几期学生参加了较大规模的战斗锻炼, 比如平定商团、第一次东征、评定刘杨、第二次东征以及支持省港罢工等。在战斗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觉悟,铸造了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了振兴国家舍身成仁的精神。作战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人民疾苦,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三)历史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历史教学是其手段之一。从黄埔军校的课程安排中,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课程是历史类课程,如《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史》《各国革命史略》等。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明白帝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明白正是因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中国贫弱衰败,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不光要了解历史,还要了解近期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深刻了解民族危机。学校领导和教官的演讲、出版刊物以及政治问答是时事教育的重要形式。例如,廖仲恺做了题为《中国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的演讲,黄埔军校出版的刊物《中国革命与民生主义》中对当时的土地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1]46,《中国军人》(创刊号)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的军备竞争 [12]165,《革命军》第十期对当时北方的政局形势以及应对策略做了分析 [13]485,《黄埔潮》经常对时局进行评述,教员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时事,等等。这些都联系了当时社会现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四)国家主权教育和国耻国难教育相结合

国家主权教育是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通过国家主权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观念。在这方面,黄埔军校出版的很多刊物得到了反映,例如刊物《革命军》所刊载的文章《“五四”——魂兮归来》[13]168-169 呼吁国民共同来维护中国主权;又如文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满洲宣言》[13]557-558 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再如刊物《韩江潮》刊载的文章《世界革命与中国革命》从经济、财政和政治等方面阐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12]100-107。

另一方面,国耻国难教育也是激励学生爱国的一种手段。文艺形式是进行国耻国难教育的方式之一,例如, 血花剧社经常演出一些反帝反封建题材的剧目,如《黄花岗》和《鸦片战争》等等,通过宣传国难国耻,灌输振兴国家的意识。出版刊物也是国耻国难教育的方式之一,例如刊物《革命》刊载的文章《我们的耻辱》,以及刊物《韩江潮》刊载文章《请看美国帝国主义者之厚赐》,通过阐述中国所蒙受的苦难,借此唤醒民众学生的爱国热情。[12]170

三、对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黄埔军校紧扣革命主题,对学生进行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给予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很多启示。

(一)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运用多种形式开展

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重视传统课堂教育,也要充分重视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多种教育形式的优点。首先,可以在校園文化方面表达爱国爱家的情感,例如,通过校歌、校训、校史倡导爱国主义,勉励学生承担复兴中华的使命;其次,可以在校园建筑方面融入爱国元素,例如校门、图书馆、广场等地放置爱国人士的雕像,在教室里悬挂爱国名言名句,这些都可以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最后,还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手段如QQ、微信、微博以及公众号等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由于这些新媒体技术具有受众面广、信息更新快等特点,可以起到传统课堂教育没有的效果。

(二)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当代,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参观革命英雄纪念碑、名人纪念馆、军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重温革命先烈们为追求新生活的艰难历程,感受革命先烈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如,可以举办爱国主义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等,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再如,还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以纪念五四运动、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微电影,在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搜集素材,了解历史,升华爱国认知与情感。

(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体现时代感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当今所处时代与革命时期已完全不同,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体现时代感。[14] 在形式上,可以举办时事热点竞赛,还可以通过举办时事专题讲座,讲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形势,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变化,让学生感受国家的兴旺发达,增强学生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心系国家发展的情怀。在内容上,也应反映时代特征,这要求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要让学生知道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土、爱自己的国民、爱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应该具备宽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大国耻国难教育力度

国耻国难教育是把国家民族曾经所受屈辱和苦难的经历作为教育素材,其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尽管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国耻国难教育的意义仍然重大。开展国耻国难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忧患意识,懂得居安思危,可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强化国耻国难教育,首先可以从中国近代史中吸取营养,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意识。此外,还可利用国耻日、国殇日、公祭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影片,如此一来,可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中山 .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 [A]. 黄埔军校同学会 . 黄埔军校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 . 北京:长城出版社 ,1984.

[2] 王聚英 . 黄埔红光: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 [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7.

[3] 邵飞 . 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4]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 黄埔军校史料 [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

[5] 刘晓霞 . 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D].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6] 黄珺 , 赵继伟 . 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J].湖北社会科学 ,2011(10).

[7] 刘阳 . 青天之下非白日—— 国民革命军漫谈 [J]. 军事史林 ,2016(8).

[8] 张友南 , 柯华 , 王旭宽 . 黄埔军校办学特色及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 [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0(3).

[9] 杨牧 . 关于黄埔军校的教学特点 [J]. 中州学刊 ,1986(2).

[10] 文强 . 我在黄埔军校的见闻片段 [M]// 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 广东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黄埔军校回忆录专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11]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中山大学图书馆. 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一辑( 第 15 册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2.

[12]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中山大学图书馆 . 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一辑 ( 第 2 册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2.

[13]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中山大学图书馆 . 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一辑 ( 第 1 册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2.

[14] 徐雪峰 . 黑龙江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与开发研究 [D].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作者简介:陈家磊(1984—),男,壮族,广西柳州人,博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教育。

武燕(1992—),女,汉族,安徽六安人,单位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黄埔军校初期的办校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