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2020-07-14 21:39陈娟姣
速读·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而如何进行培养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本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为着手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就是一项让学生思维进行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并且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激起学生语文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思维的海洋中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

1.1 保证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较强的人文素养,使得部分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长此以往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机械化的练习习题,很少进行独立思考,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并且喜欢上动脑思考,帮助学生感悟语文之美,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来保证其学习效果。

1.2 拓展思维深度

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仍然处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因而在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时候很容易以表面现象作为切入点,对于所学习的语文知识无法内化,更加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加准确的概括,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地发展。

1.3 锻炼逆向训练

现阶段,大多数的语文教学仍然更加倾向于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解决语文问题时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得出最终答案,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产生固定思维,这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因此,必须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主动尝试“从右向左”来解决语文问题,以系统化语文思维训练为依托增强其语文素养。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铺垫基础,加深词句理解力和感知能力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语言能够增进入与人之间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语言的感知可以让他们快速地掌握文章内容,是语文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应该从基础词句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对语言词句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江南》一课时,文章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这句话虽然仅有十个字,但是却通过这十个字描绘了江南夏季的荷田美景,并且这句话与“接大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此处的“田田”并不是单单指的“田地”,而是那种由近及远的层层连接。此时,如果学生难以想象这种画面,那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能够感悟这种意境,引导学生感知“田田”。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2 朗读文章,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体现在写方面,“朗读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和延伸。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初始和关键时期,如果仅仅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而忽略了说,那么可能就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道)不出”的另一种尴尬局面。因此,在阅读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听读、默读和诵读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通过“说”与“读”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从侧面检查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讲授《日月潭》时,教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来设计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提问:“同学们,日月潭在哪?”为什么叫‘旧月潭?”“课文中如何描述日月潭?”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朗读,并通过独立思考来回答这些问题,再与同学进行相互交流,获得更多的启发,最后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深人阅读文章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将阅读到的内容表达出来,随着加深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2.3 引进文章,扩展学生语感及素养广度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能够局限在课堂和教材当中,同时还应该引领学生进入到语文世界的基础资料当中,引入更多的文章,扩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古诗二首《秋思》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引入相似的故事,如明朝袁凯的《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然后将这首诗与《秋思》对比,让学生感知两首古诗当中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感悟两首古诗当中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由此可见,通过引进相同情感和思想的课外文章,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扩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若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要理顺教学的关系,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内化。可见,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学习,不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感悟语文的内在之美,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饶鼎新,刘正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拓展性课程建设探索——基于杭州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8(11):45-50.

[2]戚震华,王红霞.让语文课有点哲学味——景华小学“语文儿童哲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0):20-22.

[3]王寿彩.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7.

作者简介

陈娟姣(1968.11-),女,汉族,海南省东方市人,大专,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工作单位:海南省东方市板桥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