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0-07-15 11:07包金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腹膜

包金刚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0 引言

腹股沟疝为常见的普外科疾病,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多是由于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过先天性或是后天出现的腹股沟区缺损、薄弱点等进入到腹股沟区,从而发病[1]。若不尽早给予有效治疗,随着疾病继续进展,症状不断加重,疼痛明显,可能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传统开放性手术的视野比较小,对嵌顿肠管血运情况不能很好地进行观察,极易造成漏诊,加之老年患者耐受力较差,导致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逐年下降。而微创技术的发展使手术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腹腔镜疝修补术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痛感轻、恢复快以及复发率低和无局部牵涉感等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本文中,笔者探讨了针对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时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腹股沟区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2 月纳入的98 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随机分成各49 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单侧复发94 例(左侧41 例,右侧53 例),双侧复发4 例。观察组中,男46 例,女3 例;年龄(64.38±20.96)岁;病程(5.13±3.21)个月。对照组包括45 例男性和4 例女性;年龄(65.13±20.55)岁;病程(4.67±2.98)个月。两组各项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且患者均签署手术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切口位置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长度为6cm,纵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疝囊,在聚丙烯网上修剪1 个可容纳精索通过的小孔,将网片固定于内环位置,将耻骨结节及内侧、腹股沟韧带及下缘缝合,确定内环位置与外侧距离至少3cm 后,再缝合腹外斜肌背侧的网片,关闭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TAPP 治疗:术前常规全身麻醉,头低脚高15°仰卧位,于脐孔上缘取长度为1cm 的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mmHg 左右;置入腹腔镜,并于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Trocar 作为操作孔。明确患者疝缺损部位,并在其内环口上缘2cm 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在腹横筋膜后方游离腹膜前间隙,将疝囊游离出来,腹壁化精索,充分暴露肌耻骨孔,并将H51515 网片裁剪成10cm×15cm 平铺后固定,连续关闭腹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时间指标、出血量)用的形式进行表示,接受t 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用(%)的形式予以表示,接受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更短,同时术中出血量也更少,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仅有1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比为2.04%,与对照组的1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h)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67.8±14.37 46.63±9.71 23.67±5.41 2.05±0.48 6.85±1.38观察组 52.5±12.63 25.96±8.21 14.59±4.23 1.56±0.39 5.74±1.45 t 6.270 9.646 5.543 11.131 12.38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病因主要是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血管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大,可能发生嵌顿疝、肠梗阻等并发症。相比于首次发病的腹股沟疝患者,复发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且治疗难度增加,同时增加经济负担。对患者选择安全有效、微创性的手术方案,患者更易接受[2]。腹股沟疝患者通常要接受疝修补术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该种疝修补术需在患者腹部做长约6cm 的手术切口,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严重,术后切口疼痛剧烈,还易发生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3]。而腹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提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效果较好,术中主要通过腹腔入路,具有视野清楚、伤害小、操作空间大及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方法[4]。研究证实,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开展TAPP 术,可使患者的并发症显著减少,并且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小,因此备受临床青睐[5,6]。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TAPP 术的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进行原因的分析,认为可能与人工气腹的建立,加之腹腔镜的使用,增加了手术视野清晰度有关,因此手术更加精准,对腹壁下神经、血管的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7];同时该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影响小,可以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痛苦[8]。

综上,TAPP 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利于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腹膜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