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经典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

2020-07-21 08:14韦彬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韦彬

摘要:中华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孕育出许多光辉灿烂的经典文化。领悟中华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到丰富的知识、培养家国情怀、提高语文的素养,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故若将这些经典文化其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定能体现十分显著的教育价值。本人在此立足于语文教学实践,以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为例,具体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经典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经典文化;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9-0107-02

2017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经典文化,并深刻理解、体验中华经典文化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华经典文化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瑰宝,更蕴含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完美的契合了当前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战略,也符合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诉求,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致力开发多种方式对经典文化进行学习,可以为课堂增添活力、升华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最终内化于心,体验到高尚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语文的素养也随之提高。

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因鲜明深刻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而流传千古。为此,我们以此篇经典美文为例,具体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经典文化的领悟来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1.在解读文本中提高思辨能力

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初步具有了抽象的思维,但是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古文经典的内容理解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经典文化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依托教材经典选读文本进行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思辨能力。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简介和人生理想作为教学的突破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创作的特殊情境,从而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最终感受语文知识所散发的魅力。以《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范仲淹的生平事跡,他不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学家,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甚至是教育家。他还兴修过水利,著名的范公渠,至今还有遗迹;他还行办过教育,在应天书院执教兴学;军事方面,曾经在边疆抵御西夏。通过这些介绍,就能更好地为学生在《岳阳楼记》中感悟范仲淹“先忧后乐”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文章创作的背景是,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委婉地规劝好友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对待贬谪境遇,“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为民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会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好课外,领悟经典文化,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思辨能力。

2.从艺术手法上汲取写作的技巧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这篇文章描写的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其中又将记事、议论交融在里面,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范仲淹在写《岳阳楼记》时,他实际上是看着画写的。教师可以由此推开去,启发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比如者以“岳阳楼记”为题,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是去写洞庭湖,借景抒情,艺术手法别出心裁。其次,这篇文章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其三,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在共同细读原文时,恰当地选点,巧妙地设置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灵活性、互动性,有效性,更能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艺术手法。如此,学生方能在日后的写作中自觉地借鉴和这些表现手法,汲取经典文化的艺术养分,提高自身的语文写作技能,丰富自身的语文写作技巧。

3.在品读中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若想让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深刻理解古文经典的主旨和精神内涵,则须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经典篇目进行反复的诵读和深刻的理解。吟诵是古人传统诵读经典的学习方法,但仍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这篇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教师在引导教学中,可以采用泛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泛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读出感情和气势。学生在朗读课文内容时,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文章表达出来的爱国为民的情怀。

其次是采用细读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和艺术创作的技巧。例如教师可从文中景物描写入手,引导学生发掘作者的情感态度,读出范仲淹景中含情、情感真纯的情怀。读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沉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小组代表畅谈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感悟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

最后是再进行反复的吟诵。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开展吟诵经典的主题活动,加深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每一篇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美文都是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共鸣。背诵古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生啃是背不下来的,也许当时能背下来,转头就忘。只有当你真切地理解了内容,真正感同身受文章表达的情感,反倒促使我们乐于去记忆了。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指导,让学生不断体味经典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艺术和真挚的情感魅力,从而加深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经典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也逐渐提升了对经典文化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4.在课外延伸阅读中深化道德认知

中国经典文化是历经历史长河的洗涤而流传千古的精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激励着我们肩负时代的使命不断向前奋进。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经典文化最大的载体就是书籍,故而我们阅读经典方能更好地传承好中华的传统文化。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领悟中华经典文化,当不囿于课本的选读,更应当是延伸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基于这种认识,教师除了在语文课堂解读所精选的经典名篇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与作者的其他作品或相关的介绍书籍,汲取书籍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人文素养。例如在本课《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课外延伸的资料给学生去阅读,这样既能丰富本课的知识信息,又能让学生更深切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出批注,写下心得体会,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阅读交流,有效提升阅读效果。通过这种课外的延伸阅读,学生能领悟经典文本的情感世界,往往能超越时空与远隔历史的作者来一次心灵的对话,最终内化于心,陶冶性情和升华人格。同时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个性体验,对经典名篇的内容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个性的诠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感悟思辨的能力,更能深化自身的道德认知。所以,这些效果的获得,更应该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5.在观赏媒体视频中找寻精神共鸣

当前多媒体或网络的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新媒体教学的感性知識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容易使得他们从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从面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战略,当今的主流媒体也掀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就比较受到观众的欢迎。因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学与流行音乐融合,把大众难以理解的文章改编为传唱作品,既能满足广大民众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又能满足广大民众对文化精髓的渴求。在此节目中,四位主持人用歌唱的方式把难记的《岳阳楼记》化为旋律,真实、朴实的把经典文学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这种形式很好地使很多学子们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最终在那一刻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共鸣,为孩子们播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文明的传承“落地生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使中华经典文化以及其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历久弥新,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结语

近年来,教育部增大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经典文化名篇所占的比重。可见在迈入现代信息化的今天,中华的经典文化仍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历史作用。经典文化中所传递传统美德,家国情怀、立志求学态度甚至为人处事的方式,仍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领悟经典文化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关乎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解读文本背景、品读和诵读经典、课外阅读、观赏视频等多种途径来不断提高学生领悟经典文化的能力,最终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学习诵读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7.

[2]贾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J].才智,2019(19):174.

[3]田宏星,王永.当代主流媒体对文化与音乐融合的诠释——以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2):105-107.

[4]李卉.中小学德育新途径探索之“读经典古文·师圣哲先贤”[J].学周刊,2020(4):111.

[5]李天华.《岳阳楼记》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先忧后乐”民本思想[J].青海教育,2019(9):34—35.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