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蛛网膜颗粒所致颅内高压1例报道

2020-08-04 07:45戴昰旭张长青莫大鹏曲辉董可辉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脊液腰椎

戴昰旭,张长青,莫大鹏,曲辉,董可辉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1岁,主因“进行性双眼视力下降2年”于2018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左侧为著,伴双眼发胀,双耳耳鸣,症状逐渐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言语不清、肢体无力、肢体麻木,无肢体抽搐发作、意识丧失。当地医院行全脑DSA示右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处狭窄,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神经萎缩。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 年,血压最高170/110 mm Hg(1 mm Hg=133.32 Pa),规律服用坎地沙坦8 mg每晚1次治疗,平时血压130~140/70~80 mm Hg。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病史。发现贫血4年。发现子宫肌瘤2年。否认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过敏史。

入院查体:左上肢血压177/103 mm Hg,右上肢血压181/107 mm Hg。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高级皮质功能粗测正常。左眼视力0.6,右眼视力1.0。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未见眼震。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示齿、伸舌居中。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四肢深浅感觉、共济运动正常。双下肢病理征阴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72.61%。红细胞沉降率:33 mm/h。凝血、甲状腺功能、感染性筛查八项均正常。自身免疫抗体谱:未见明显异常。补体C3、补体C4、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心磷脂抗体均阴性。易栓症筛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超过330 mm H2O(1 mm H2O=9.81 Pa)。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培养、细胞学检查、IgG寡克隆区带均正常。血、脑脊液神经元抗原谱抗体、水通道蛋白-4抗体、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髓鞘碱性蛋白抗体均阴性。

眼底检查:双眼视盘水肿,左眼视神经病变。

图1 患者术前CTV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平扫、CTA未见异常,CTV见右侧横窦充盈缺损(图1),头颅增强MRI未见异常,高分辨黑血磁共振成像(black-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B-MRI)见右侧横窦蛛网膜颗粒(图2)。DSA示右侧横窦重度狭窄(图3)。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压差18 mm Hg。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静脉点滴甘露醇(250 mL,每8 h 1次)及口服维生素B1(10 mg,3次/日)、甲钴胺(0.5 mg,3次/日)治疗。根据患者病史、各项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存在右侧横窦蛛网膜颗粒导致的重度狭窄,为患者颅内压增高的病因。诊断明确后,综合患者病情及患者和家属意愿,于2018年6月8日行右横窦狭窄支架置入术。使用Sterling球囊(直径4 mm,长度20 mm)扩张狭窄段静脉窦,再次造影示狭窄较前改善,置入Precise自膨式支架(直径8 mm,长度40 mm)一枚,复查DSA可见支架位置满意,原狭窄段恢复正常(图3),血管内超声探头测量可见狭窄明显改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于术后第2天停用甘露醇。术后3 d左眼视力恢复至1.0,复查眼底检查见双眼视盘水肿较前改善。术后5 d出院时,患者双眼视力1.0,无明显不适症状。

出院6个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无复发,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110 mm H2O,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正常。复查DSA示支架形态良好,血流通畅。

2 讨论

图3 患者右侧横窦置入支架前后DSA检查结果

蛛网膜颗粒是脑蛛网膜突入颅内静脉窦的正常解剖结构。目前认为蛛网膜颗粒的功能主要是重吸收脑脊液,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回流到颅内静脉窦,也有理论认为蛛网膜颗粒是脑脊液的缓冲区而不是脑脊液吸收部位。在罕见的情况下,过大的蛛网膜颗粒可导致颅内静脉窦狭窄,引起颅内高压。在既往报道中[1-3],此类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视物成双、眼部胀痛,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颅内静脉窦狭窄,高分辨MRI检查可发现狭窄部位的蛛网膜颗粒。在高分辨MRI检查中,采取TOF-MRV和BB-MRI技术均能无创性直观显示蛛网膜颗粒,可用于蛛网膜颗粒和静脉窦相关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4]。通过静脉窦测压测量狭窄部位两端压力差,可以判断蛛网膜颗粒是否为颅内高压的病因[3,5]。由于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争议,蛛网膜颗粒引起的颅内高压通常被归入到特发性颅内高压综合征(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诊断中。

目前介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合并静脉窦狭窄IIH的重要方法。在既往临床实践中[6-7],介入手术治疗已被证实对于合并静脉窦狭窄的IIH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症状[8]、缩短治疗时间[9]。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双眼视力下降,伴双眼发胀,双耳耳鸣,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升高明显,CTV、DSA发现右侧横窦狭窄,高分辨头颅MRI见右侧横窦蛛网膜颗粒,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压差18 mm Hg,诊断明确,是一例少见的证实由蛛网膜颗粒所致颅内压升高的患者。此前赵文博等[2]曾报道一例证实由蛛网膜颗粒所致的颅内高压患者,该患者因手术风险大未接受介入治疗,在接受口服华法林(4.5 mg/d)抗凝治疗后症状在3个月时出现好转,6个月时症状完全缓解,治疗1年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仍高。而本例患者术后3 d症状已明显改善,症状好转明显快于上述报道的患者。提示临床上对于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的颅内高压患者,应当注意存在蛛网膜颗粒所致颅内高压的可能性,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指导治疗;如患者证实颅内高压由蛛网膜颗粒所致,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有可能取得良好疗效,迅速改善患者症状。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脊液腰椎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剧烈头痛?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脑子也是水做的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