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情况实证研究

2020-08-04 08:26李东航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广西高职院校

李东航

摘 要 广西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需求。运用SPSS软件,在对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广西高职相关专业在校生比重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呈明显趋同趋势,但高职专业设置结构还不能很好地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提出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四方协同的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的多元共治推进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广西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8-0064-05

一、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人才需求分析

(一)广西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2017年,广西印发实施《广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路线图。《工作方案》提出,显著提升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工业化迈上中高端,大幅提高服务业产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44∶42,基本形成技术含量高、创新水平高、绿色生态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1.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是广西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工作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认证管理,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互联网+农业”进程,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业态。

2.工业化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传统优势工业加快改造升级,食品、石化、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加快绿色生态化改造,推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工业体系。大力培育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3.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加快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扩大服务贸易,着力培育外向型服务业产业集群。依托交通枢纽、重点产业园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区域,推进高端要素集聚,建成100个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显著提高。

(二)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

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必将对人才供给结构提出新的需求。据预测,未来3年广西人才资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55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4万人,高技能人才38万人,农村实用人才60万人。同时,各级各类人才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其中大幅增加第二产业人才供给总量,形成人才逐步向重点工业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态势[1]。

1.农业技术实用人才需求量大

广西推进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将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经营人才。同时,加强农技推广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也将是广西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未来3年广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60万人[2]。

2.工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广西工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未来3年,广西重点工业产业专门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万人,其中高技能领军人才需求1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达到38万人以上。同时,广西产业升级发展急需的技师将达到5万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技术人员需求将达到150万名[3]。

3.现代服务业实用人才需求量持续扩大

广西运输、信息咨询、会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人才需求量将持续扩大。未来3年,广西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工作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需求的人才将达到120万人。其中,社工人才需求总量达到8.5万人[4]。

二、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现状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主要是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与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结构的契合。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发就业结構的调整,进而影响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而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跟随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适应并助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5]。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一)广西产业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对接分析

产业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的相关分析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和需求。应用SPSS 21.0软件,对2008-2017年广西产业产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设定产业产值比重为自变量(X)、对应的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因变量(Y),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设定置信区间水平为95%。最后获得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分析表明,广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带动其从业人员比重提高0.900%,产值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但其常数项为37.459,说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剩余较大,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从业人员比重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产值比重每提高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提高0.604%,而常数项为负数,说明第二产业劳动力缺口较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其从业人员比重的影响更为显著,产值比重每提高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提高0.966%,而常数项为负数,表明广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也存在较大缺口。

(二)广西高职在校生结构与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对接分析

高职在校生结构与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对接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对2008-2017年《广西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见图1、图2、图3,可以发现10年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持续稳步提升。广西高职相关专业在校生比重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呈现明显的趋同走势。

以高职相关专业在校生比重为自变量(X),以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因变量(Y),利用SPSS 21.0软件,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数据,设定置信区间水平为95%,分析广西高职在校生结构与从业人员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广西高职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结构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但其回归系数为17.450,说明第一产业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产业技术含量和劳动力技术水平提升空间较大。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结构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结构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其常数项为-22.105,表明广西第三产业劳动力有较大缺口,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广西高职毕业生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对接分析

高职毕业生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对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现状。如表3所示,2017年广西高职三大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例分别为1.45%、43.27%、55.28%。从产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2017年广西第一季度的三大产业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6.14%、27.62%、66.24%;第二季度的三大产业人才需求比例分别为6.80%、27.86%、65.34%;第三季度的三大产业人才需求比 例分别为5.79%、24.46%、69.75%[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广西高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例均低于当年前三个季度相应产业的人才需求比例,而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比例则高于其产业人才需求比例。

(四)广西高职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对接分析

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的对接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职专业设置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情况。2018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9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明确在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大健康产业等领域打造9张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名片。2019年,广西高职教育共设置招生专业布点1923个,与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重点产业对应的专业布点数占比分别为12.79%、11.75%、12.32%,与互联网经济、高性能新材料、生态环保、优势特色农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大健康产业等重点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数占比均在4%以下,特别是优势特色农业对应的专业布点只占布点总数的1.46%,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数占比更是低至0.73%,见表4。可见,目前广西高职专业设置结构还不能很好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广西高职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数太少,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需求;与第二产业相关的专业虽然人才培养规模占比较大,但专业结构与工业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虽然人才培养规模占比最大,但在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上还没有能够充分满足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广西高职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以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度。

三、广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的推进机制

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等各利益相关者。推进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需要理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各就其位、各司其责、多元共治的对接推进机制。

(一)政府加强对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

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转变管理职能,切实落实“放管服”,推进高职专业设置管理由微观管控转向宏观管理服务。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组织专家团队,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科学制定专门的高职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突出加强广西打造9张“创新名片”急需的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紧密对接提供蓝图指导。

二是加强标准引领。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研究制定高职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绩效评价标准,对专业设置和发展需要具备的产业环境、师资、实训、教学资源等办学基本条件提出参照指标,指导高职院校自觉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三是强化信息保障。广西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地方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其人才需求、高职专业设置和学生规模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形成专门的专业建设决策咨询报告,通过专门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为管理部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二)学校履行专业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

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已经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设置新专业只要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范围内,只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即可。专业建设自主权的扩大要求广西高职院校要切实履行专业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学校专业结构诊断改进机制。在教育部统一部署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中,专业建设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是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对自身所处区域产业的发展趋势、现有专业结构和学生规模等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梳理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度。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广西高职院校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