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

2020-08-06 14:35杨希罗明
高教学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杨希 罗明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国贸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外贸业务能力。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外贸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广东科技学院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分析,以“一个核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 设计了教学整体方案,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共享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006-04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s the cor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ed majors.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oreign trade business ability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foreign trade, the provincial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team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conducted in-depth and detail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tasks and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designed the overall teaching scheme with "one core, two main lines and three combinations",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 teaching effect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shared courses;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一、《國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一)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等外经贸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商务外语等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

它是以国际贸易中的货物买卖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有形货物国际交换的全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它还囊括了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国际商法与国际惯例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与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对象,国际贸易术语及其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惯例,包括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国际货物运输、国家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业务,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协商、签订和履约,传统和当代国际贸易方式等。通过《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使应用型本科涉外经贸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人才

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实务注重培养人才的全球化视野和全球意识及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贸易自身的定义就是跨境、跨地区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的交易,其服务对象的语言、社会文化往往与国内有很大差别。

交易的基础是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广阔的全球化视野; 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国贸专业的国际业务知识和能力;熟悉国际公约与惯例;具备一定水平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国际活动能力; 熟练使用和处理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熟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并能承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三)突出国际商事行为所需的国际公约与惯例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立足于国际商事行为所需要的相关法律知识,并全面、系统、科学地加以运用,涉及内容有:国际商务法律环境、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还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外民商法基本理论、判例法司法实践。这些国际公约、惯例与我国商事法律和对外贸易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202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鹿特丹规则、《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及中国海商法等,这些内容贯穿国际贸易实务的国际贸易业务主线。

二、广东科技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定位

(一)积极应用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标准化的成果

标准化本身就代表一国的科技水平,而且,我们中国的出口贸易不能总集中于农副产品或大宗货物。

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需要培养标准化的知识和能力。几年来,我们国家制订了国家标准GB/T28158-200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GB/T 30539-2014《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商务外语能力标识规范》,以及商务部行业标准SB/T 11089-2014《职业院校商业与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与评价规范》,力图为不同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做好标准化建设。我们课程组认真研读了相关文件,并按照这些标准制定了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得我们的人才培养在方向上有了保证。

(二)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外贸”发展迅速,传统的贸易方式正逐步向跨境电子商务转移。一方面,我们应感谢eBay和亚马逊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开拓;另一方面,也要感谢王树彤女士创建的敦煌网和马云先生的阿里巴巴的国际贸易市场和全球速卖通。受到它们的影响,我们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也在不断追求转型升级。因为,全球速卖通和敦煌网给大学生提供了在校直接面对国外客户机会,英语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现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需要的是直接可以面对外商熟练进行交流的人才。

(三)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已经全面展开,并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继续巩固和增强其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和航空枢纽的地位。澳门计划成为世界休闲旅游中心和中国与葡萄牙语国家之间商务合作的服务平台。广州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城市和国际商务中心的带动作用; 深圳将扮演国家经济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国际都市的领导角色。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广东科技学院则地处东莞市,而东莞始终在国家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显著地位。

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对外公布的2017和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三名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东莞。东莞市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港条件,其獨特的地域优势为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相关内容让学生熟悉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外贸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三、《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举措

(一)总体指导思想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难度较大。建设内容很多,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围绕培养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设定如下:

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自编教材和网络资源建设为依托,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以此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为地方其他本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授课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 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型向应用能力培养转变。

(2)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传统贸易模式教学向“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教学转变。

2. 教学内容改革

“一个核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

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进口和出口贸易业务程序为主线;在遵循国际贸易条约与惯例,结合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教学,结合跨境电子商务情景教学,结合实践性业务操作教学,反映外贸公司和外向型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

3.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双语教学法

采用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案例、全英文电商平台模拟渐进式教学,渗透式学习,融入专业英语,巩固专业知识。

(2)案例教学

课前准备大量丰富的案例题,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查阅老师指定的文献并集中阅读典型案例。

小组或个人提出解决方案并上台展示,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最终能弄清关键问题所在及其成因,从而逐步形成专业素养。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充足的专项实践课和实践学时,授课在专用实验室和模拟仿真的环境内完成。

利用各种教学软件,我们在教学中实现了设立模拟公司,模拟谈判,网商注册,模拟签约,模拟交易的全程业务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4.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1)2016年8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广东科技学院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经过三年的使用,为课堂教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发表《关于建立“速卖通”外贸实训平台的研究》、《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影响》等多篇教学改革论文,从课程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3)立项国家级、省级和学校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

5. 获取云空间支持

现已在世界大学城上传电子课件24个,各章练习16套,练习答案12套,模拟试题8套,课程微视频36个,电子单证样式37个,国际商法10个,案例19个,国家标准 12个。 考试大纲 、微视频36个,班级42个,注册用户2000多人,其中新疆、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学生访问,点击量上万次。

(三)资源组织与建设

1. 原创资源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指导

书;(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教案;(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件;(4)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讲授视频;(5)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库;(6)国际贸易实务试题库。

2. 基本资源

(1)国际商法: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内法。

(2)国际单证样式:商业单证、货运单证、金融单证。

3. 拓展资源

(1)国际贸易国家标准:国际贸易技术标准、国际贸易营运标准、国际贸易职业标准。

(2)国际贸易案例: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国际合同履行案例、争端处理案例、跨境电商案例。

四、《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成效

我校把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当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积极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经过课程组几年的努力,我们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知识建构学习型教学团队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学习型导向、知识共享、动态管理等发展策略来进行,团队成员4人到著名学府作访问学者,参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培训班、人社部高级国际商务师培训班、工信部跨境电子商务师培训班等,增强了教学团队的活力、主动性和可持续性,保证了团队的良性发展。教学团队成员不断学习,提升了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知识储备和教研水平,并且使教学团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二)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课程相应领域并具备“互联网+外贸“的新业态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意识先行,结合外贸行业变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特点,推动“互联网+外贸”新业态知识传播,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企业业务人才。涵盖了相应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全面助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和外贸行业转型升级。

(三)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云空间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与教学,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同时也为社会广大自学者提供可供自学的网络共享课程。

五、结束语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自然成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云空间自2013年建设以来,已有六年多的时间,首先成为学校级优质建设课程,然后经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认可,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完全满足课程建设的要求,大面积的课程资源共享等。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改进、探索和尝试,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共建共享機制,真正实现教学课堂与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延伸大学课堂、实现全面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奇,钟莉.以激发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设计[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2):34-35.

[2]王众.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熊永红.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16-18+41.

[4]袁强.技术标准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

[5]李旋.基于翻转课堂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22):148-150.

[6]刘莉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优化——基于独立学院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23-26.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